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东亚经济新格局看两岸经贸关系陈国强苏联、东欧剧变后,延续半世纪之久的冷战格局已经结束,世界政治、经济朝向区域化、多极化发展。地缘政治优先已为地缘经济优先所取代,经济竞争代替了东、西方对抗。一、东亚经济出现新格局冷战后东亚地区相对稳定。其主要矛盾已不...  相似文献   

2.
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秩序,从曾优先关注政治、国防、外交以及安保问题的所谓“高位政治”(high politics)时代,转入到优先追求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国民福利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所谓“低位政治”(lowpolitics)时代,特别是在政治上,1991年的苏联体制变化更加明确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主义化。其后,世界陷入安保困境,清算了“不确定性谬论”(the irony of uncer-  相似文献   

3.
苏联顾问在东欧:一个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思维的形成和冷战的加剧,随着苏联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变,一大批苏联顾问出现在东欧地区.他们为什么而来?他们的到来给东欧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拟根据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材料,对二战后苏联派遣顾问到东欧地区的经过、动机与影响进行剖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来理论界关于东欧剧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 ,国内学术界始终关注东欧问题 ,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教训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分析。笔者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其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苏联的影响、东欧国家的现实原因、历史文化原因及其他原因。一、苏联的影响与东欧剧变众多研究者认为 ,东欧剧变和苏联有着直接的关系。成也苏联 ,败也苏联 ,这是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历史动因。①1.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苏联息息相关根据雅尔塔协定 ,东欧被划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为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带来了先天不足的历史共性。二战结束前后 ,苏联在东…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去世不久,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改革,进而汇聚成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斯大林时期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有许多不适应之处,所以,当和平到来的时候,改革就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苏联的国家民族主义、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在镇压了"布拉格之春"之后逐渐终止。  相似文献   

6.
一、东亚地区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苏联东欧的巨变,"冷战"结束,不仅没有加速国际一体化的发展,相反,却加速了以各国利益为核心的分散化趋势,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争夺未来国际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仅凭一国的力量无法取胜,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领头建立区域集团,企图以集团对抗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是二战后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斯大林模式"的兴衰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错综复杂的篇章.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今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把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是战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峙最剧烈的地区之一,素有"冷战的化石"之称,近年来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动向以及中国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时期,东北亚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东北亚形势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世界各地区普遍出现失衡,但东北亚失衡并不严重,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和发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渡阶段。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进程早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欧共体就是一个在五十年代已具雏形到六十年代正式成立的区域化组织。它是目前公认的一个一体化程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出版的《当代中国杂志》刊登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W.肯尼思·肯题为《中国不平衡经济增长》的文章。文章以大量的研究发现和成果为基础,预测中国在21世纪早期将出现10个大都市经济圈,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在宏观策略和实际政策方面就中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中取得了年均增长超过9%的奇迹。在21世纪之初,当全球化推动世界走向成熟的知识经济之际,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成为国际事务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前景有多…  相似文献   

12.
从1848年国际共运产生以来的140多年中,先后出现了1848年革命失败、187年巴黎公社失败、1878年德国反社会党人法令颁布、1905年革命失败,1914年第二国际破产、1923年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1927年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及1989-1991年苏联东欧_的社会主义政权瓦解等低潮时期,尤以最近在苏联东欧发生的事变最为  相似文献   

13.
孔寒冰 《当代世界》2013,(11):20-22
"原苏东地区"是由"苏东地区"演变而来的。"苏东地区"是一个不对称的合成词。"苏"指的是苏联,"东"指的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苏联是一个单一国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始时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  相似文献   

14.
每一场革命都是一次意外。尽管如此,最新的俄罗斯革命应该属于最大的意外之一。在直到1991年的数年里,西方的专家、学者、官员和政治家没有一个预见到苏联即将出现的解体,因为当时苏联拥有一党专政、国有经济和克里姆林宫对国内和东欧帝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是目前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的重心,中日韩三国又是东北亚的重要大国,三国关系的发展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中日韩三国国家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蒙古的应对战略措施 蒙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苏联东欧剧变后,选择了东欧型激进改革模式,进入了向"西方式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过渡"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内各国地理位置邻近,经济互补性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也很有效,合作潜力很大。然而,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都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合作机制,东北亚的合作仍处于一种非制度性和无组织的不稳定状态。制约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来自于地区认同弱,受制于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东北亚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方面受制于公众认同、社会舆论甚至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交流层面的优势始终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美、英、法、西德等西方国家对苏联与东欧研究的第一个高潮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续到六十年代,有的甚至到七十年代初。它主要表现在广泛建立研究机构,组织和扩大研究队伍,出版书籍与刊物,整理图书资料。其原因是这些国家都需要清楚地了解在苏联与东欧所发生的事情,并把这些事件和问题看作涉及自己的国家利益,认为加强对苏联与东欧的研究是关系到本国生存发展的大事。主要西方国家怀着上述目的,对苏联与东欧的研究都给予了普遍的关注。然而,由于各  相似文献   

19.
从1987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新思维"外交在短时间内引发了改变苏联东欧乃至世界形势的政治"大地震":1989年失去依托的东欧发生剧变,再两年苏联寿终正寝,两极世界瓦解,冷战结束."新思维"外交的"能量"之所以如此"巨大",就在于它从指导思想到理论基础都存在一系列根本性、原则性的错误,戈尔巴乔夫以此为"法宝"指导对外实践,终于导致亡党、亡制、亡国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2009,(10):23-24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目睹了东欧剧变在前民主德国上演的惊人一幕,一直以来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标志的柏林墙被推倒了,大量东德人涌入西德。从当年的东欧剧变再到后来的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20年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