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刑事照相中对于大范围的现场,狭长地段或长条形的痕迹物证,需要拍摄与制作全景拼接照片。本文探讨使用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处理技术完成数码全景照片的拍摄与制作,从而大大提高公安部门弄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胶片相机相比较,数码相机有许多优点.在刑事摄影中,数码相机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犯罪现场照相.要获取符合要求的数码现场照片,应把握数码相机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熟练掌握其拍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照相中,使用传统胶卷照相机,采用回转连续照相法,对案发地点所在位置及环境状态进行现场方位照相的情形较多.但是,由于传统照相器材和照片洗印制作条件所限,技术性难题较多,拍摄与制作的成功几率取决于深厚的照相功底及熟练的照相技能,尤其是初学者难以把握操作的要领.本文试图从佳能A710IS数码相机辅助拼接功能的介绍入手,引导使用者用好用活数码相机回转连拍的功能,并且在现场方位的照相中,掌握一种简便而快捷的照相方法.  相似文献   

4.
光场相机     
《时事报告》2013,(1):54-54
光场相机是一种全新的数码相机,它以百万射线代替传统相机的百万像素,捕捉光场而非光线,拍摄完毕后拍摄者还可以手动改变焦距。因此,用该款相机拍摄的照片冲击力、可塑性、可用性都比普通相机强。  相似文献   

5.
HDR摄影是一种新的数码摄影技术,可以扩展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在现场摄影遇到高反差、强光、逆光等光影环境时,使用HDR摄影,就可以实现在同一张照片上,清晰展现不同亮度物体的影调层次和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Photoshop制作原物大照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数码相机,由于其镜头不能拆卸,因此,无法按传统(胶片)的照相方法进行原物大照相,制作原物大照片。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不仅能将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制作成原物大照片,而且还可同时改善图像质量,制作直接扩大照片,在物证检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庄华 《警察技术》2010,(6):71-72
<正>一、引言在刑事案件现场照相中,在拍摄现场方位照和现场概貌照相时,当镜头的广角端有限,不能以一张照片表现整个场景时,往往需要运用回转连续拍摄法拍摄整个场景。传统的拼接照片方式往往需要对冲印好的照片进行裁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现场摄影中,进行方位摄影和概貌摄影时,常常需要拍摄全景照片。全景照片的后期处理效果决定了影像质量。目前,可以制作全景照片的软件有很多,通过研究发现,PTGui软件的拼接质量优秀,操作方便,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现场照相必须根据不同现场对象和拍摄内容,确定其照片画面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一套完整的现场照相,一般包括以下4大方面内容:一、现场方位照相。包括标定、判定、特定方位照片等具体表现形式。二、现场概貌照相。包括外貌、内貌、特貌概貌照片等表现形式。三、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包括中心、主要部位照片等表现形式。四、现场细目照相。包括痕迹物证、局部细节照片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融合法拍摄痕迹物证是利用同一被拍物体的数幅照片中影像特征在时空上的相关性和信息上的互补性,将数幅照片中影像特征有用的信息进行融合,对被拍痕迹物证进行更加全面、详细地描述。使用该方法拍摄强反光客体表面潜在指印可以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现场绘图系统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交通事故处理技术革新的重要应用项目。在实践中,交通事故现场绘图的好坏关系到事故处理结果的正确与否。文章结合我国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和国外交通事故绘图技术的应用现状,对交通事故现场绘图系统的技术作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系统的组成、概念、通讯和所适用的标准等,为交通事故处理中绘图技术的运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技术人员在应用痕迹检验技术勘验和检验交通肇事案件时,往往只考虑到特殊痕迹检验中整体分离痕迹和轮胎印痕来认定肇事车辆,对于其他痕迹在确定案件的性质,侦查方向有着特殊作用却少有所知。本文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交通肇事案件,说明整个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肇事案件现场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交通肇事案件的侦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合运用物证技术手段对一起看似离奇的交通事故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重现,并详细介绍了交通事故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剧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呈递增趋势。文章针对一起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伪造现场,利用现场的划痕、血迹与金属扣等物证关系、现场变动情况和非机动车被撞时的受力方向,对肇事逃逸车辆的行驶方向进行了判断,并从三个方向指出了侦破肇事逃逸车辆的基本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道路交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与此同时,交通肇事率也在逐年上升。社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经济、交通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决定了交通肇事现象的存在、继续和发展。文章在具体分析交通肇事者心理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驾驶人整体素质低下、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从技术预防和社会预防角度进行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肯定了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存在空间。不能因为行政法规规定了报告义务而认为排斥了刑法评价中的自首情节,行政法上规定的义务不能够简单"移植"到刑法中。把交通肇事后报警并保护现场的行为作为自首情节的评价不仅不与行政规定冲突、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也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还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和节约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17.
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刑法》提高了对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犯罪情节的量刑幅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所以,应正确理解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和内涵。笔者认为应将“逃逸”定义为不履行及时救助义务而逃离肇事现场的是“逃逸”。  相似文献   

18.
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我国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确定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从构建确定当事人责任规则的角度,应加强对行为与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研究,明确当事人行为对交通事故原因力大小的评价标准,为确定当事人责任提供直观、可操作性的依据,而过错的严重程度只作为交通事故处理的辅助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受害人因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救助。为此,笔者以辽宁省某市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交通事故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审判的视角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关注,对进一步搞好涉及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主要是对事故的事实进行认定.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事故的真实情况进行确认后所必须履行的手续,以便为日后的法律行为提供必要的事故处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