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种资源,赓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既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也回答了怎样认识和赓续红色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怎样,理论界有一种观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社会科学报》2005.8.18日《中国传统文化:一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钱兆华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既然这样优秀,为什么结不出像量子力学、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文化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独立存在的.文化系统是与社会系统平行的一个系统,并且依此与社会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等等发生关系和互动.但是,文化系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众多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实际上存在着两大文化系统.一种是简单的文化系统,一种是复杂的文化系统.这两大文化系统基本上是对立的,前者倾向于传统文化,后者则近似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或说交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本文试作论述。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丰厚,其优秀传统特征有:一是兼容性。同任何成熟的文化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一面。这种融合和吸收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文化主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百…  相似文献   

5.
陈先达 《前线》2017,(2):33-38
中国不仅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时期建设的先进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而且应该懂得文化自信不单纯是文化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在当代中国社会,要培育人民的文化自信,应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创造出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传统文化中法家的依法治国,也可以简称“法治”,但它同西方的法治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法治完全是另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是指一个社会不是由人统治  相似文献   

7.
成都被公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有两条文化线路,一条是中国文化传统,这是由司马相如、花蕊夫人、薛涛、杜甫、诸葛亮,乃至于近代的巴金、李劼人等文化名人所沿革和演绎的文化源流,另一条则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西部之后,由英国人陶维新、启尔德,美国人毕启等人带来的西方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的态度和认知。并在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保留在中华民族内部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不能被时代遗忘。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或明显或潜在的影响。但大学生们认为目前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比较匮乏,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的态度和认知。并在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保留在中华民族内部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不能被时代遗忘。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或明显或潜在的影响。但大学生们认为目前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比较匮乏,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问题,中国学术界一直进行着激烈的论争和斗争,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见解综述如下:第一种意见:认为西方文化并不优于中国传统文化,何况欧洲启蒙运动还曾吸收过中国儒学的营养。西方文化并不适合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似乎也未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文化建设业绩。所以,他们认为还是国粹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优于一切文化,只有紧闭门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一个新热点,迎来一个新热潮。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解决好一些人们思想上存在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态度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有两个极端倾向。有的是持"全盘抛弃"态度,认为时代不同了,传统文化是过去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没有必要去了解。有的则与此相反,持"全盘接受"态度,认为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东西,拿来用就是了。这些是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须着力防止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全面体现现代化的真正内涵。因此,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一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5,(4)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李长莉博士在《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认为目前“国学热”研究有下面两种倾向应注意:一、把少数几个古代、近代国学“学圣”的著述和思想,视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和现状。二、把少数几个传统文化命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对中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毛泽东是中国的一位文化伟人。但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关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拟从中西文化融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的角度,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形成问题做些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以人道实践为基本原则,但其认识论是独断的,其体系是自我封闭的。道家文化是追求纯粹逻辑思辩的文化。庄子的道家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抽象思辩的最高水平,其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经典一定不是只有少数人可以领会,而是被更多人所"记忆"。我们常说"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历史上得到的并经过选择、能够传到今天且立足于今天的东西。当然,它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能把它简单当作时间范畴。它是各种文化类型里的基本核心,或核心精神。一个社会有上层(精英)文化和下层(民间)文化,这两种文化不完全一  相似文献   

16.
<正>辛鸣在5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当下中国有两个概念同时在使用,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中华文化。很多人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不做区分。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包括过去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也意指今日中国文化的繁荣,更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文化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两个文明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们对两个文明的关系已有深刻的认识 ,对两种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明晰的理解。本文试图将“两种文化”和“两个文明”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阐述两种文化的发展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一、两种文化的产生及其分野英国著名思想家查里斯·帕希·斯诺在其名著《两种文化》中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理论。他认为在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当中存在着两种文化 ,一种是科学文化 ,一种是人文文化。实际上 ,两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形成的。自人猿揖别之后 ,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道德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如此深厚的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 ,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扬善抑恶、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质、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主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今天的中国人是在既定的“传统”中生活 ,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传统文化。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们 ,总是从既有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科层制,而不是超越科层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完全有可能选择一条直接超越科层制的道路。本文分析了科层制本身的制度缺陷,指出以科层制为导向的改革,难以解决中国目前行政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中国应该超越科层制的束缚,努力创新,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行政模式,这种模式是服务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