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深深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我们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权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一些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但在“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权”这些价值上,似乎民主是最不能达成共识的。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前,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主体,都是自主的,这正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质所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的演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人们还注意到,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在谈到民主和人权问题时也指出,民主和人权  相似文献   

3.
"自由"、"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理念.然而这种纯理论或道德上的抽象概念,尽管表现为法律或政治制度的原则,但在"把一切正义措施都化为灰烬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公平"、"平等"的甜言蜜语,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公平的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公平的虚伪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摘     
正张维为: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首先,西方主流话语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解释,有意忽略于己不利的历史事实。"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包含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  相似文献   

5.
论人权、自由、民主、法治及其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之间的关联,重点探讨了人权来源、人权同主权的关系以及民主的本质.从人民主权的立场出发,本文主张把人权作为主权的来源和基础.为此,人权必须生而自有,勿需外在主体赋予.本文指出,民主是关系性事物,不是实体性事物,因而没有属性.票决在民主中具有核心的位置.此外,本文还说明了一些被误认为是"民主"的事物为什么不是民主.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近年来延续不绝。认同西方"普世价值"者认为,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怎么能否定呢?我们不是也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我们不也讲人权吗?进而提出,谁否定"普世价值",谁就是站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对立面。这种观点容易引起思想混乱,颇有澄清的必要。澄清"普世价值"的是与非需分清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宣扬和推行"普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百家言     
《求是》2014,(15)
<正>张维为:准确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4,(4)
##正##在"中国式民主"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政治智慧和独到见解。一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强调稳定的态度是鲜明且一贯的,"没有稳定,什么事都搞不成",这是所有领导人的基本共识。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证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避免激发社会动荡。二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发展民主政治,人们的思想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有一些错误的民主观念存在于少数人的头脑之中,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自由  相似文献   

11.
民主法治观念是公民对民主法治的正确理解,司法公正是法的公平与正义的一般概念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社会文化基础.全社会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必将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其实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或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相似文献   

13.
景凯旋 《党课》2010,(8):41-51
自古以来,公平与正义便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但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当前的贫富悬殊不是公平与正义,过去的绝对平均同样不是公平与正义。那么,什么才有可能是建立在全社会共识上的公平与正义观呢?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向来自视甚高,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审视、指责别人.他们把外交称之为“人权外交”,只要是同他们想的、做的不一样,都斥之为异端邪说.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价值观是“自由、民主、人权”,其实,他们内心里最核心的价值观并不是这些.真正指导他们言行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主义.对他们来说,个人主义是至高无上的,自由、民主、人权之类,都是从个人主义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而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度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正义问题上,西方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学说,尽管其间颇多分歧,但平等与自由普遍被看作是正义的基本原则。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在各种观点之间的对立、冲突和融合中,西方正义理论不断发展。罗尔斯、诺齐克、麦金泰尔、哈贝马斯等人的观点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均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观点之间的明暗交锋更是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正义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8,(3):52-52
陈耿、傅迭林在1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十七大报告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也是一篇闪耀着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纲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元素,成为指引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航标。元素之一: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意识领域内对法治的一种自觉认同并产生信仰的状态。是一个融人权、民主、公正、理性、和谐等诸多精神内涵的统一体,它是现代法治的内在驱动力。以往,我们建设法治强调更多的是外在制度的框架结构,而缺乏精神层面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人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然而,它成其为较系统的理论并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则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成就的历史性的业绩。历史并未停止,人权概念自然不应当僵化凝固。不幸的是,后者居然发生了。在一些人看来,仿佛人权就是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自由、平等那一套东西。于是“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概念,也就成了人权的代名词。西方国家挥舞这些概念大棒,教训或制裁那些与其社会制度不同、不奉行它们那一套所谓人权概念的国家;而我国在一段时间里也拘泥于西方人权概念而忌谈人权,在人权问题上根本不能与西方对话。这就造成一种印象,仿佛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真的输了理,从而更助长了西方国家挥  相似文献   

19.
正义理论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点,对于正义,我们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其理论的旨趣而言,西方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思想无疑突出的是人的自由与权利,传统儒家的正义思想强调的是人格与人性的平等而不是政治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的表现,经济公平是在社会正义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完整性来说,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公平均构成人之存在的一个必然方面,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无疑会在政治、道德与经济三个向度中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某些西方国家一直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法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在竭力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大肆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价值观。我们国内也有一些人被他们利用,大肆鼓吹、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攻击我国的民主理论和制度, 否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