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犹太人问题是犹太历史与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俄国曾经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国家。犹太人问题在俄国亦表现得特别充分。俄国作家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关注。其中,尤以犹太作家巴别尔、肖洛姆等表现突出。通过对巴别尔的《骑兵军日记》等文学文献对俄国犹太人问题进行探究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从中可以探析到犹太人在波兰和俄国之间的尴尬境地及其原因,也可得出结论:作为犹太人天堂的敖德萨同时也是一个地狱;犹太人也要为自己的遭遇进行自身反省和反思,否则很难走出历史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杨军 《欧亚观察》2001,(3):25-27
犹太人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古老民族,历史上他们曾经拥有自己的国家,但在此起彼伏的周边强大帝国的轮番压迫下,犹太人不仅丧失了国家主权,而且被迫离开故土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近两千年的流亡史也是这个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在大多数犹太人的聚居地,间歇性发作的反犹主义一次次摧毁了他们的生存基础,威胁到他们的肉体存在。纳粹德国的屠犹成为其中登峰造极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设想是与马克思思考当时俄国的实际历史相联系的,是为了使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配合而提出的一种设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革命理论。历史证明这一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实现,而只是在俄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企图人为地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带来的却是历史的倒退和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与梵蒂冈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有四 :1 .梵蒂冈长期坚持历史上形成的反犹主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教皇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保持沉默 ,引起以色列人的不满 ;3.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 ;4.梵蒂冈反对以色列将耶路撒冷“犹太化”。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梵蒂冈逐渐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 ,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但只有梵蒂冈对历史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对待 ,未来以梵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大批苏俄犹太人移居异国他乡,这不仅是由于反犹浪潮的肆虐,而且还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俄犹太人的迁移加快了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的进程,加快了哈尔滨等新兴犹太聚居区的兴起,同时也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政治、社会和心理上对以色列犹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 ,“大屠杀”对以色列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社会层面 ,“大屠杀”成为犹太人 ,尤其是“大屠杀”幸存者总结人生教训的重要事件。与此同时 ,这一历史事件对推动犹太人学习《塔木德》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心理冲击———对国家和民族是否能长期平安存在的担心是相当严重的。尤需注意的是 ,以色列的少数领导人利用公众的这一心理 ,推行民族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伴随着沙俄的排犹政策和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这个新的“避难所”定居。他们在哈尔滨建立了犹太会堂、银行、学校、医院,还创办了犹太人自己的社团,形成了较完整的犹太社区体系,当时的哈尔滨已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在哈尔滨犹太人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通过犹太宗教公会的组织活动,维护犹太人的利益,使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同欧美、苏俄、中东地区的犹太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犹太人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灿烂的文化曾光耀着整个世界,其中也深藏着许多神秘的东西。“78:22”就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神秘法则。“宇宙法则”有似中国的太极图和道家的八卦,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太极图”显示世界是阴阳两极构成,而犹太人的宇宙法则认为:世界的一切都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用“世界的金钱大多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等来形容被称之为“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形象。  犹太人之所以始终是“生财有道”,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信守着一套经营的特殊法则,叫做“七八比二二”的经商法则。  众所周知,自然界里空气的成分,氮和氧等的比例是七八比二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水分和其他物质成分的比例也是七八比二二。七八比二二是大自然世界中一个客观的大法则,它规定着宇宙中某些恒定的成分。犹太人说,无论是空气还是人类身体,如果失去这个比例,空气将不再成为空气,人也将不存在生命。他们正是依靠这样…  相似文献   

10.
译序:哈尔滨犹太人多来自俄国,人数最多时达2.5万人,约占哈尔滨俄侨总数的10%。哈尔滨犹太公墓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墓地和迄今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功能要件遗存完整的犹太墓地,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以中友好协会主席特迪·考夫曼先生的六位亲人和原远东地区兼哈尔滨犹太教会总拉比基谢廖夫等一批重要人物均葬于此。犹太墓地不仅为犹太人在哈尔滨存在期间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实物证据和线索,也是哈尔滨乃至中国人善待而非排挤犹太人的重要历史见证。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遗产,它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人士前来祭扫或观光,已成为哈尔滨与外界多种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文作者丹·本一卡南先生现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的外籍教授和知名学者,也是业经哈市相关部门注册的在哈常住之唯一一位以色列籍犹太人。近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对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文中引用的一些档案资料和观点,有一定研究参考价值,不过文中的某些议论和看法显系有所偏激,属“典型的以色列风格”,但亦不失为本文看点之一。本文系罗斯柴尔德基金会(伦敦)资助项目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原文用英文写成(2010年,哈尔滨),现受作者委托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发表。  相似文献   

11.
俄国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了东西方倾向的摇摆性,19世纪上半叶在俄罗斯思想觉醒的过程中,有关俄国历史命运问题的思考成为俄国哲学的主题,恰达耶夫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俄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对俄国历史的反省和批判,也是俄国历史哲学理论建构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俄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中 ,大俄罗斯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为沙皇俄国的扩张勾画了一个最初的构架和蓝图 ,同时也为帝国的俄罗斯化赋予了历史的合法性 ;地缘安全假说从理论上并最终在实践中确立了俄罗斯的帝国中心地位 ;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为俄罗斯企图建立一个泛斯拉夫帝国编纂了理论依据。这一理想化思想体系最终是要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亦即俄国秩序。作为一种政治—历史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权民主”是俄罗斯从当今国际政治现实及俄国内政治需要出发而提出来的,它体现了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政治哲学,折射出俄罗斯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但在俄国内,对“主权民主”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其价值定位,都还存在着争议。“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的政治现实,但它毕竟是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长远看,俄罗斯的政治体制仍将以民主为导向逐步健全与完善。作为一种理论,“主权民主”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主权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有待世人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不喜欢俄国人。更有甚者,他们对俄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怨恨和鄙视的情绪。他们对俄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厌恶可能甚于对任何其他人。”以上一段话是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脆弱的兴旺时期》一书中写的。这可以成为分析苏联对日本的意图的一个合适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犹太人开始逐步接受俄国文化,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俄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现代化受到拜占庭帝国、蒙古统治、自身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传统虽然阻碍了俄国现代化,但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还是现实的政治制度。在俄国政治永远占首位。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形成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现代化模式。从经济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确有不同,但从文化观点分析,这种模式与西方的模式可以归为一种现代化类型,即以“工具理性”价值观念为基础的“物化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哥萨克是斯拉夫世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俄国哥萨克自15世纪形成后,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俄大草原这一统治薄弱、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域为哥萨克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俄国农奴制的扩展则是哥萨克兴起的独特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汪舒明 《西亚非洲》2023,(4):44-67+157
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宗教文化领域的深刻分歧和左、右民粹主义的兴起是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重要驱动力。严重极化的政党政治导致美国“民主衰退”,破坏了美国犹太社团赖以实现繁荣和安全的整体社会环境,沉寂已久的恶性反犹主义重新抬头,支持以色列的两党共识松动。在政治极化加剧的情形下,反对反犹主义和支持以色列这两项议题则具有“党争”含义,也不再能轻易兼容调谐。与此同时,犹太教非正统派群体和正统派群体之间的极化趋向也更加明显,包括新保守派在内的非正统派群体对民主党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加强,而正统派群体则加速向共和党保守势力偏移。两者在塑造美国社会政治、应对反犹主义、支持以色列等重要议题上的分歧加剧。美国犹太社团的非对称极化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俄国历史上历经三次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的冲击。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民族主义”问题再次凸显。因此,复活传统民族主义,重构民族精神以填补意识形态空白,增强民族认同成为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2月30日,我抵达以色列最南部城市艾拉特,在这里迎来了1998年的第一天。随后去了耶路撒冷和邻国约旦古城墙特拉,整个行程一周,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我不属任何宗教组织,但在这里强烈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犹太人的国度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但以色列不是犹太民族的同义词。这表明其相当大的阿拉伯人口的存在。目前以国500万人口中,有30%阿拉伯人,全国宗教主要分三种: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众所周知,耶稣是犹太人,但在这个犹太人的国度中,信仰基督教的仅占15%左右。另外一个事实是,如今全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