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总统选举看伊朗政治动向李荣王昕今年5月24日的伊朗总统选举爆出冷门,温和派神职人员、前文化部长穆罕默德·哈塔米出人意料地获得69%的选票,以绝对优势击败了舆论普遍看好的现任议长、保守派纳提格-努里,当选为伊朗第八届总统,并将于8月拉夫桑贾尼总统任期...  相似文献   

2.
1日哥伦比亚政府军越境打击反政府武装头目,哥、委、厄三国边境一度紧张。2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大选,梅德韦杰夫当选俄新总统。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1979年以来伊朗总统首次出访伊拉克。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803号决议,扩大对伊制裁。3日美国国防部杜撰的《2008年中国军力报告》发表。5日联合国启动危机处理小组,负责为全球重大冲突提供调解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伊朗则是中东屈指可数的地区性大国,两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长期敌对,由此极大影响了中东格局的塑造和结构。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伊朗核危机,实际就是美伊关系敌对的产物。但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以来,美国与伊朗频繁互释善意,冻结34年的美伊关系出现了破冰迹象。  相似文献   

4.
伊朗新总统及其内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新总统及其内外政策走向文石哈塔米当选伊朗总统后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哈上台后采取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哈的务实与开明,得到伊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哈要推行其政策,施展其抱负,仍受到来自各方的制约,难望一帆风顺。要在外交上摆脱伊日前处境,特别是改善与宿敌美...  相似文献   

5.
8月4日,伊朗新当选的总统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宣誓就职。20日,他任命的22位内阁部长全部获得了伊朗议会的信任票,伊朗新一届政府正式组成。现将哈塔米政府主要政策主张介绍如下: (一)政治上的政策主张。伊朗是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实行全面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的共和制神权国家。宗教领袖超然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之上,对整个国家的政教事务起着领导作用。哈塔米这位身为神职人员、得到温和派支持的伊朗新总统,在维护伊斯兰神权统治和  相似文献   

6.
伊朗的改革运动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开始,并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极大地推动了改革运动的发展,但"9·11"事件后,伊朗内外一系列因素导致改革运动呈现颓势,保守势力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伊朗举行了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第7次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总统选举,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部长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以接近70%的选票当选为总统。他的当选被认为是伊朗国内"温和"势力的胜利,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欢迎。他的任期将于今年8月开始。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压,以遏制伊朗的核技术开发。美国认为伊朗的核问题将在中东引起“多米诺效应”,使核不散条约名存实亡,拥核后的伊朗将冲击美国的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布局。因此,美国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  相似文献   

9.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3,(6):37-41,134-142
美国与伊朗自1979年交恶以来,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贯穿于两国关系的全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伊朗核问题更是成为两国斗争的焦点。今年6月,伊朗温和保守派鲁哈尼当选总统,美伊双方出于现实需要,伊朗核问题出现松动的迹象。然而,美伊关系仍然难有根本性改善。一方面,美伊双方在伊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均受国内强硬派势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当前的中东形势——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力量、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力量、以土耳其为代表的世俗阿拉伯力量和美国盟友以色列四股力量角逐中东地区的主导权——也不利于美伊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世界公共舆论”(World Public Opinion)机构发布了关于伊朗民众的最新民调。①该调查日期为2008年1月13日—2月9日。调查对象为伊朗成年人,共701人,遍及伊朗30个省,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最大误差率为正负3.8%。该报告还与2006年12月在伊朗的民调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王南 《亚非纵横》2011,(6):28-32
11月8日,备受世人关注的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并首次指出伊朗可能正在进行秘密核武器实验。尽管报告内容似乎“印证”了以色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此前对伊朗的指责,但是,目前这些国家对于报告的反应大都比较谨慎,与此前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声调明显有所降低,那么,导致伊朗核问题的原因何在?伊朗核问题为何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以色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什么与伊朗如此纠结,特别是与伊朗核计划过不去?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一分析,力求还原事情真相。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11日,伊朗总统内贾德突然宣布,伊朗已于4月9日首次成功生产出低纯度的浓缩铀,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第八大有核国。西方舆论认为,此举标志着伊朗核武器研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一、伊朗核工业发展历史①(一)起步阶段。伊朗核开发始于19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维华 《亚非纵横》2005,(2):22-26,79
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8月9日的竞选讲话公开、明确地承认,美国正在试图改变伊朗政权。为此,美通过多种途径企图支持伊朗境外反伊朗政权的力量谋求改变伊朗现政权,公开鼓动“对现政权极为不满”的伊朗人起来推翻“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神权政治”。与此同时,美也有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设想,但是进行军事打击存在不少障碍与困难,决策层内部看法也不一致。美伊之间的冷战还会继续,但在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发展为热战。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进行接触与对话,使两国紧绷的关系暂时得到舒缓,但“时紧时松”的局面难有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
2013年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美国向伊朗伸出橄榄枝。1-3日,第49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慕尼黑举行,会上美国副总统拜登称,如伊朗采取认真态度,美愿意尽快与伊进行直接谈判。舆论认为这是美国向伊朗伸出橄榄枝,希望在今年6月伊朗大选前伊核谈判能有松动,但伊朗并未把美国的和谈建议放在眼里。伊朗外长萨利希3日表示,美国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其谈  相似文献   

15.
一伊朗学是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根据第二届伊朗学全国代表大会(2004年12月20~23日在德黑兰由伊朗学基金会主办)上的学术会议分工,伊朗学应包括伊朗文学、伊朗经济、伊朗考古学、伊朗历史(含伊朗历史地理学和地方史)、伊朗科学和教育史、伊朗语言及语言学、伊朗民族文化及人类  相似文献   

16.
在伊朗,总统相当于真正意义上总统制国家的政府总理.在2009年的大选中,内贾德总统由于得到了中下层民众的广泛支持而再次当选.在新的任期内,内贾德总统的激进平民主义施政风格和具体措施仍有助于纾缓民怨,却无力解决伊朗社会发展滞后的根本问题,并可能对伊朗的国家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得到了最高领袖的有力支持,也因为确实改善了伊朗的国际境遇,内贾德总统未来的对外施政环境较为宽松,对外政策还将延续既往的强硬姿态和政策框架,并有望在营造地区性联盟以抗衡西方压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伊美关系可能进一步缓和但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依然漫长,伊核问题还将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了欧盟提出的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以"违规"为由向伊朗发出威胁:"必要时将其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伊朗称该决议是"带有政治目的、非法的和不合理的",并将以威胁对"威胁"。一、伊朗新政府核外交的"强硬"变化新一轮伊核危机,伊朗为始作俑者,起因是内贾德新政府在核外交上的强硬变化。2005年6月24日伊朗人民抛弃"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8.
小泉纯一郎,男,现年59岁,日本众议院仪员,1972年起共当选10次。2001年4月24日当选自民党总裁,26日在国会当选内阁首相。国会议员世家小泉纯一郎,1942年1月8日生于横须贺市。祖父小泉又次郎,1908年当选众议员,共当选12次,任职37年。1924年当选众议院议长。父亲小泉纯也为小泉又次郎养子,1937年当选众议员,太平洋战争期间参加"大政翼赞会",战后被整肃。1952年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伊朗反对派组织向媒体公开披露了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后,美国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就是发展核武器,伊朗发展核武器肯定会造成核扩散。因此,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伊朗,企图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在美国的压力下,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进行了五次核查,2006年至2007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1696”号决议、“1737”号决议和“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工作,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各种场合声称“不排除动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打压和力量的极端不对称性,伊朗全面分析了自己优势和短处,综合施策,巧妙运用战略战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战略压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美签署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美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伊朗法案。根据美国会参众两院先期通过的美实施单方面制裁的议案,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任何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或其他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伊朗银行往来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