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步广 《求贤》2011,(4):34-35
对于画家巴人已经无须另眼相看.他原本就是另类。他的艺术成就自不必说.单是他的传奇人生,早就有人写过《巴人传奇》挂在了网上,还有影视公司要拍电视剧……另眼看,只是想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因为,在我眼里,巴人的人生经历回答了我们许多疑惑。尽管每次见到他,我都要提一些令他心痛的问题;尽管不善言谈的他常常不做正面回答甚至用微...  相似文献   

2.
6400万中国共产党员抚摸着七月流火的光芒一齐捧出簇簇心花献给新世纪自己的第一个纪念日—中国共产党80岁生日此刻我们无不想起那些以自己的碧血丹心作为路标的英魂想起那些以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擎起共和国幸福大厦的先烈们更想起和我们同生共长在鲁西大地两次进藏的党的好儿子孔繁森想起他对党对人民的那一片赤诚的爱在他的茎脉里流淌着一个大写的“爱”党和祖国是他爱的无限黎民百姓是他爱的上帝他爱着该爱的一切一切都爱得那样深切真挚孔繁森正是有这样一颗爱心才辉煌了他的人生之旅他是一株爱的大树摇曳出一个领导干部楷模的英姿冈底斯…  相似文献   

3.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正校长简介——真心爱教,教育大爱铸就名校梦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教育专家五十一中学校长吴艳,从教30余载,从一名教师、班主任做起,历任初中校长、教育集团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现任五十一中学校长。"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热爱教育,将其视为毕生的事业。她爱孩子,将孩子一生的发展时刻放在心头。正是这种教育大爱铸就了一三四中学、浑南实验学校、五十一中学的名校梦。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3)
正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高国山找到了我,他说读了我写的《贺龙全传》后,几经打听,才辗转和我取得了联系。他说,在1939年秋冬之际,贺龙曾在他家住了几个月,给他的家人和村里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的书中写了这段历史,所以他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我。我问他:"你家是哪里?"他说:"河北平山县寨北乡会口村。"我的眼睛一亮:"你家在会口村?""是啊!贺龙当年在我们家住了几个月呢,  相似文献   

6.
桃芳 《学习月刊》2013,(11):55-55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上,便开始了人生的旅程。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将人生归纳为四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实际就是对人生的规划,也是经营人生的开始,而且这种思考可能伴随人的一生。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自然不可能拥有满意的人生。只有认真  相似文献   

7.
<正>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  相似文献   

8.
曹克顺 《先锋队》2012,(32):29-31
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生活,也都在选择不同的道路。只要牢牢握住生命的画笔,就一定能够描绘出精彩的人生……"洋设备"成就了他的数控梦在太重齿轮传动分公司二厂电工组,笔者第一次见到郝林海。这位一身油污的普通工人,正忙得汗流浃背。  相似文献   

9.
<正>小时候,特别喜欢一首电影插曲《我爱你,中国》,每当听到"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时,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人到中年,少了少年时的那份激情,多了一份冷静;少了少年的盲从,多了一份中年的理智。但是,永远不变的却是爱祖国的那份感情。曾经,当儿子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时,好心的朋友告诉我,让他出国吧,出国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我想,孩子不管在哪里,最  相似文献   

10.
程虹 《世纪桥》2005,(12):44-46
“我们的王成,是毛泽东的战士, 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他的豪迈气概从哪里来, 因为他,对朝鲜人民无限的爱, 对侵略者切齿的恨,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 有千千万万个王成, 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和光荣” 这首《歌唱英雄王成》的朗诵诗,出自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故事片《英雄儿女》。由此,让几代人牢牢记住了那个喊出“……再近一点, 向我这儿打,别顾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战士——“王成”。 “王成”是谁?“王成”的原型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唐春元 《党史博采》2007,(11):12-17
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小时候的生活同其他农民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是毛泽东1959年回韶山时写的诗句。故乡韶山,是他生命的起点,有他先辈的坟墓和传统,使他学到了至死仍保留着的方言和生活习惯:爱吃辣椒、红烧肉,爱用牙粉刷牙,爱穿长筒棉纱袜等等。这些生活习惯永远留在了他的身上,烙在了他的心里,无论他到哪里,甚至后来成为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巨人,都无法抹掉韶山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12.
你在,我也在     
小亮子现在一定又见到了自己家里上上下下的忙碌,"春节要到了嘛,我们农村要欢欢喜喜地忙大半个月!"当我把这个山东同学送到潮湿的火车站时,看见他的身影潜入浩瀚人海,那人海上空腾起的回家梦,如今肯定悦然变  相似文献   

13.
《北京支部生活》2006,(5):66-66
我和爱人是四川人,2002年,我们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他怀疑我对他的感情,经常对我打骂,最严重的一次他打伤我胳膊,在医院缝了六针,我提出离婚,他也同意。可听说在哪里登记结婚还要到哪里去离婚,我们回家一次开销比较大,我们能在北京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吗?  相似文献   

14.
在父亲的朋友里,使我们深感亲切和熟悉的人中,就有陶行知伯伯。抗战时期,陶行知伯伯经常出入我家,常与父亲长时间商讨问题。我家住处与父亲办公的区署紧相连(父亲卢子英时任北碚三峡实验区区长,后改为北碚管理局又继任局长),为避免反动派猜忌,陶伯伯不由区署大门而是通过我家厨房后门进出。每次他来我家,都要和母亲、外婆寒暄几句。见到我们兄妹时,总是大声叫出名字,问这问那。有时他会从衣袋里摸出几颗花生、胡豆给我们,令我们十分高兴;他甚至顺手把我高高举起转圈子,逗得我很开心。我们非常爱他,总盼望这位没有长辈架子的陶伯伯来,盼着那从口袋里面摸出的“见面礼”。陶伯伯戴一副黑框眼镜,常穿一身黑色中山装或长袍,手中拿把大蒲扇。他住在北温泉边的小泉,父亲曾带我们去过。他生活俭朴,家里除了大量的书外,只有桌椅和床几件简单的家具。据说他平时最常吃的就是胡豆下饭。他很少在家,经常为育才办学等事业在外奔走。陶伯伯在我家出入随便,常与我们同桌吃饭,他总是津津有味地吃着外婆做的家常便饭,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至今我还铭记在心。陶伯伯刚来北碚时,为避免反动派的骚扰,父亲请他住到北碚公园的清凉亭...  相似文献   

15.
生命铸丰碑     
杨东付校长就这样走了.走得这样匆忙.他才41岁啊.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他带着对师生无比的牵挂,带着对事业强烈的热爱,带着对人生无限的眷恋,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奋斗了22年的讲台上。“为祖国为人民茹苦含辛半世功劳培后代.爱学生爱教育鞠躬尽瘁满门桃李写千秋”,这副挽联写尽他敬业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自律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我对薄一波同志仰慕已久,与许多同志一样习惯地尊称他为薄老。我第一次见到薄老是在1992年,那时中央刚刚决定把我从煤炭部调往山西工作。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有幸多次见到薄老,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亲身感受他对山西及我本人的热情关怀。薄老那深邃的思想观点、不懈的人生追求、科学的工作方法、深厚的家乡情怀、可亲可敬的长者风范,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里的一所中学任语文课教师。有一天,我正准备去上课,教研室主任急匆匆地找到我:“张婷婷,马上到刘校长办公室有急事。”我走进刘校长的办公室,见他正焦灼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走动。见我来了,刘校长赶快问道:“你会打麻将吗?”我摇摇头。刘校长叹了一门气,又问我:“会跳舞吧?”我点点头:“会一  相似文献   

18.
纵观3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一、由追求"在集体中奉献"到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一直是广大青年关注着和探讨着的人生重大课题。多年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人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梦,青春无憾。青春有梦,人生无悔。逐梦的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机遇,也有挑战;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收获,也有考验。对80后的我而言,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彩虹,我的梦想就是始终坚守,坚守远大的理想,坚守内心的宁静,坚守爱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讲了两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莫言说:"第一件,我的一个亲戚,他平常谈到社会,是义愤填膺;提到腐败,是痛心疾首。去年正值他的一个孩子中考,缺5分没能进我们县里的重点中学。他找到我,说这个你一定要帮忙,就差5分,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上重点中学,我们不怕花钱,该送就送。"莫言非常了解这个亲戚,于是"我就刺儿他,我说你每次见到我,都痛骂腐败,痛骂贪官,你让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