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事实陈述难以成为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理由。此种事实取向的建构路径规避了宪法作为基础规范的正当性赋予,构成部门法反身消解法律体系的悖反。经济宪法连接宪法和经济法的属性可以促成经济法在部门法合宪秩序上的规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以后,法律体系内部已经为经济法提供了足够的正当性证成。基本经济条款的规定正是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来源,对其的解释要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解释基准,同时缓和经济法与基本权利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实现法律体系整体法秩序的融贯统一。此外,以规范基础、主体内容和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基本经济条款的体系化构造也是实现经济法学范式转换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2.
宣示人权、保障人权构成了现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人权应当被作为宪法的核心价值而备受推崇。人权作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它首先是宪法生成的价值追求,并且,人权理念是贯穿宪法(学)基本范畴的核心要素,宪法保障自由、维护秩序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权,宪法实践活动的终极目的也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宪法关系论纲赵世义,汪进元宪法关系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也是一国之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法律关系。从分析宪法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着眼,统一考察各种基本宪法现象,有利于完善宪法学理论体系;从形成和维护宪法关系入手,建立民主宪政秩序,有利于宪法实施,确保宪法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是法解释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法律解释的目的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宪法解释与法律解释就其目的、原则和方法是统一的;美国的宪法解释有其独立的理论;我国的宪法解释相当薄弱,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宪法解释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原则性、政治性和最高法位阶性,使宪法解释不同于一般法律解释。尽管宪法学不能真正作到政治中立,宪法解释离不开政治价值的考量而具有政治性格;但宪法解释同时具有法释义学性格,要受法解释规则的拘束和法学方法论的制约。以民主因素为核心的方法是最有前景的宪法解释方法,释宪者对作为基本权之载体的宪法进行解释时,人民利益是必须虑及的核心因素,宪法基本权价值构成了宪法解释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 ,限定宪法变迁的界域。通过对中国宪法变迁的历史回顾 ,力图探求中国宪法变迁的历史特征及其成因 ;分析中国宪政秩序面临的历史挑战和机遇 ,从经济发展、市民社会、政治法律、文化意识四方面提出塑造中国宪政秩序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基本价值在于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宪法的价值共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贯彻实施,程序化宪法是一项重要举措。合宪性解释是为程序化宪法之一,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而言,作为法律层面的合宪性解释的适用,对于司法维护法制秩序统一与和谐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宪政:一个古老国度的新的守护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史 ,说明中国有宪法而无宪政。宪政就是宪法政治 ,是以一定的形式条件 (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宪法和法律 )保护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限制政府权力的理想政治秩序的动态实现过程 ;宪政更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新的守护者。达成宪政最基本的标准和条件是宪政的形式因素、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国家权力如何生成并有效运作是环境法律制度建构的基础性问题,国家理论应成为中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立场,是"有为国家"与"有限国家"的对立统一,目的在于实现环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国家环保义务"和"环境公民权"是环境法国家理论的基本法哲学范畴;通过"规范宪法"形成相应的政治秩序与生活秩序、正确对待"环境国家"宪法构造中规范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实践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进路。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这一概念的含义广泛,从法学角度可以将国家安全定义为一国法律秩序的稳定状态。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短板且严重威胁到我国法律秩序的稳定。法律具有秩序价值,能够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对宪法文本的分析,可以认清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相关条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