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兔: (1)健康兔:选自兔瘟非疫区,未经免疫,HI阴性的青年大耳兔,体重1.5~2kg。 (2)免疫兔:经HI测定为阴性的健康青年大耳兔,体重1.5~2kg,用兔瘟组织灭能苗1ml皮下注射免疫。 (3)人工发病兔:用以上健康兔每兔颈部皮下注射种毒0.1g为人工发病兔。 2.种毒:兔瘟人工发病,经菌检阴性,有典型病变兔的肝脏以PBS配成1:10(g/v)组织悬液,经双抗处理,作为人工发病种毒。 3.其他反应成分: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时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枝苗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75%。该疾苗有效保存期为4~6℃10个月,10~15℃6个月,18~25℃3个月。在流行兔瘟、已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的兔场试用该疫苗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天至8个月内能有效地预防这几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兔瘟(RHD)、巴氏杆菌(Pm)、波氏杆菌(Bb)三联苗的生产工艺和免疫效果。试验兔用该苗1mL免疫后,在5,7,120,195d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保护率为100%;对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免疫后10d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近期保护率分别为83.3%和87.9%,免疫后195d保护率分别为72.7%和76.9%。该苗有效保存期在宁夏银川的室温阴凉处(6~22℃)为180d,在0~8℃冰箱为365d。经野外免疫3000多只家兔表明,该苗安全可靠,在免疫后7~180d内能有效控制这3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1985年6月,我们对中和抗体监测做了改进,采用混合血清测定猪瘟抗体,既省时省力,又扩大了监测面。 (一)材料 1.试验猪:选群众自养的免疫过2次的猪15头(分成3组),免疫过1次的猪5头为1组;另选群众自养的未免疫猪2头,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均为50~80日龄的仔猪。 2.试验兔:为1.5~2公斤体温恒定的健康家兔。 3.猪瘟兔化弱毒:系农牧渔业部南京药械厂提供的猪瘟兔化弱毒单价苗,1984年6月5日出厂,批号为110-2,经兔传代复壮而得。使用前用敏感家兔测定其最小感染量(MID)  相似文献   

5.
为证实猪瘟疫苗免疫后实有抗体,将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下称乳兔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下称细胞苗),用中和试验(SN)及猪瘟间接血凝试验(IHA)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农业部成都药械厂(下称本厂)生产的乳兔苗,在母猪空怀时以4头剂(600个免疫量)免疫,其所产亲代仔猪,于50~60日龄时,再以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即部颁规程1头剂)免疫接种,俟免疫持续期至6~10个月,取血清作SN及IHA测定。  相似文献   

6.
兔瘟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国内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兔患病后,以呼吸系统和实质器官的郁血、充血、出血和肿大为特征。1985年至1986年春,我省也发生一种兔的传染病,症状同兔瘟相似。为查清病原,我们在排除细菌和寄生虫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电镜观察、兔瘟荧光抗体检查、兔瘟灭能苗保护试验,确诊为兔瘟病。 (一)流行情况调查 1985年元月,我省贵阳市郊的兔群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迅速蔓延到贵阳市区,形成爆发性流行。1986年春,除贵阳市的兔群继续发病外,思南、普定等县也有本病发生,死亡兔6000多只。堡子两个自然村饲养西德长毛兔530只,发病死亡441只,死亡率为83%。人工接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鸡、鸭、猪等动物均不发病。 兔自然感染发病,潜伏期2~3天;人工感染一般在38~7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0.8℃~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自己分离的广东石楼强毒株,经鸭胚培育成一株对雏鹅无致病性,毒力稳定,免疫性良好的小鹅瘟鸭胚化弱毒株。2日龄雏鹅,疫苗使用剂量为100倍释稀,0.5ml/只(50个免疫剂量)肌肉注射,3日龄的雏鹅,疫苗10倍稀释,0.5ml/只(500个免疫剂量)肌肉注射,则分别于注射后6天和3天,均可抵抗50个LD_(50)的小鹅瘟强毒攻击。免疫期暂测到50天。制成的湿苗(鸭胚胚液)可在-15℃冻结保存6个月,4℃保存1个月,室温(28℃)保存3.5天。疫苗连续通过雏鹅5代,毒力未见返强。疫苗在我省12个市县的疫区共注射197860只雏鹅,注射后均无不良反应。亦未发生小鹅瘟。先后三批从不同地区田间注射了疫苗的雏鹅,注射后9~12天抽样回实验室进行强毒攻击,均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以下简称猪瘟犊睾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以下简称感染量),在配种前40天至配种后45天内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时猪瘟间接血凝滴度(IHA)4~×( )占10/32、8~×占11/32、16~×占10/32、32~×占1/32;41~43日龄时,IHA滴度4~×占11/43、8~×占21/43、16~×占9/43、32~×占2/43;在55~58日龄时,IHA滴度4~×占9/33、8~×占17/33、16~×占7/33。用600、760、900、1500个感染量分别给20~28日龄、41~43日龄、55~58日龄仔猪实施免疫,免疫后6~8个月时,监测其抗体水平,结果表明:IHA滴度16~×以上者达100%。750个感染量免疫20~28日龄仔猪组,注苗后持续6个月,IHA滴度32~×以上者达100%;8个月时32~×以上者达87.5%,16~×占12.5%。用猪瘟石门系强毒攻毒,获100%保护。试验首次发现:用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明显低于猪瘟乳兔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用该苗一头剂(750个感染量)进行免疫,8个月之内能抵抗猪瘟感染或强毒攻击,突破了以往认为仔猪用猪瘟乳兔苗免疫应在45日龄以后的常规,为猪瘟犊睾细胞苗的免疫提供了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9.
1986年8月,作者应用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株苗,给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一次性接种,进行免疫效果的研究。共免疫接种19窝178头仔猪,隔3小时后让其吃初乳,再过6个月、12个月两期攻强毒,均获100%保护。 (一)材料与方法 1.疫苗:黑龙江兽医一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株冻干苗。批号8642—1。 2.试验猪及免疫:由黑龙江省853农场种猪场提供新生仔猪(1986年8月17日~9月4日产)计19窝178头,于吃初乳前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弱毒苗1ml(每头份含150个免疫剂量)。同时用相同日龄非免疫仔猪13头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水泡病、猪瘟均为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是国家规划要求防制的重点和消灭对象。采用猪水泡病鼠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猪水泡病鼠化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 瘟兔化苗)预防免疫亦经科学实验和防疫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防制措施。我省推广猪水泡病鼠化苗以来对防制猪水泡病起了显著作用,但又出现与其他猪病的预防注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争时间、争人力、争物力的矛盾,广大贫下中农,基层兽医迫切要求改  相似文献   

11.
兔瘟(暂定名)是家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极高,死亡率几乎100%。严重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为解决生产问题,笔者以异种动物为材料研制出一种新药—抗兔瘟PIS。经实验室试验和疫区试用,表明本品对急性兔瘟有较好预防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抗兔瘟PIS,批号为:86-1、86-2、86-3,经无菌检验、安全试验合格。 2.应用方法与剂量:每只家兔臀部肌肉注射3毫升。 3.攻毒试验:注射药物后,于不同时间进行攻毒。所用种毒为Y854F_(14)兔瘟强毒,系本系1985年从自然发病病例分离到的,经同种动物连续传代,以病死兔肝组织冻结保存。  相似文献   

12.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750~1000个免疫量与乳兔苗4头剂(600个免疫量)进行免疫的猪只,接种后10个月攻猪瘟石门系强毒1ml均获得100%保护,试验表明两者是相关平行的。且在什邡全县19个乡使用9个批号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1000个免疫量,免疫558487头猪,观察6~13个月肥育出栏,没有1头发生猪瘟。随机抽取免疫猪血清作IHA与SN,其抗体水平均达抵抗猪瘟强毒的滴度以上。  相似文献   

14.
猪瘟兔化弱毒珠的细胞培养物浓缩纯化后,致敏戊二醛鞣酸处理 的健康绵羊红细胞,制成冻干猪瘟间接血凝诊断液,用以检测血清中的抗猪 瘟抗体效价。经室内外376份免疫猪、45份非免疫猪血清检测结果表明符合 率高达98%。检测猪瘟抗体消长动态的结果证明,接种冻干猪瘟弱毒疫苗后第3~4天出现特异抗体,第15天抗体效价进入高峰期并维持到接种后的第3个月,然后缓慢地下降,于接种后的第11个月消失。该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特异性强不与其他传染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快速,2小时内可判定检测结果;重复性好,不同批次诊断液检测同一血清样品结果一致;保存期长,冻干的诊断液4℃贮存一年半有效。液体诊断液4℃贮存6个月效价不降,37℃存放14天对诊断液质量无影响。适合广大基层现地进行猪瘟弱毒冻干苗免疫猪群的抗体水平和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便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充分发挥疫苗的预防效果,确保养猪业的安生生产。  相似文献   

15.
1987年7~9月,兰州某养兔场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致死率很高,在两个多月内先后共死亡大小兔320余只,死亡兔占该场养兔总数约60%以上。最初误认为是兔瘟流行,曾先后注射兔瘟疫苗3次,未能奏效。后经我们对5只濒临死亡的病兔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养兔场流行的是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所引起的家兔副伤寒。根据诊断结果,立即采取药物治疗,清圈、换圈、消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实验感染兔瘟兔外周血液和淋巴器官非特异性酯酶标记淋巴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旨在了解本病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1.家兔人工接种:选择动物接种的病料及程序均按兔瘟病理组织学研究一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贺宏斌等),共接种家兔27只,另取6只为淋巴器官组织酯酶染色对照。 2.血液涂片酯酶染色:参照谭诗文、侯西庚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与方法1.兔瘟种毒:川农乐系毒株(由余广海从乐山发病兔群分得),经测试合格;川厂旋口系每株(由蒋元林从汉川旋口分得),经测试合格。2.兔巴氏杆菌菌种:兔源A型厂1号(厂兔群中分得),兔源A型农大Ⅰ、Ⅱ两株(余广海分得),经江苏牧医所和川农谢锐怀鉴定合格;禽源A型48-1株(中监所提供);兔源A型51-2株(中监所提供)。3.试验动物:由生药厂实验动物繁殖场和四川农大兽医学系教学实习兔场提供。4.仪器、药品、培养基、人型红细胞:均由四川兽医生药厂提供。  相似文献   

18.
(一)免疫苗苗 本试验所用的大肠杆菌(K_(88)~+、K_(99)~+)灭能苗,系由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常温下,本苗可存放1~5个月。 (二)免疫方法 选择品种相同,胎次和预产期相近的正常母猪,随机分为试验、对照两个组。 1.产前母猪免疫(简称母免):对妊娠母猪分别在分娩前15天、7天,及分娩后5天、12天和19天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苗10~15ml,使初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免疫力。 2.仔猪免疫(简称仔免):对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出生后2小时以内,吃初乳之前,每头服菌苗1ml。到5、12、19日龄时,每头仔猪再口服2~3ml菌苗。 3.判断标准:用以上两种方法免疫后,仔猪在30日龄内不发生黄、白痢等拉稀现象者  相似文献   

19.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简称猪三联苗)系由中国兽药监察所等七个单位组成的科研协作组,以猪瘟兔化弱毒54-Ⅲ毒株、猪丹毒GC42及猪肺疫Eob30弱毒菌株研制而成的细菌和病毒联合的弱毒苗。这是我国首创的疫菌苗之一。经按每头剂含猪瘟150个免疫量,即兔化毒的毒价为10~(-4),实有组织量0.015克、猪丹毒菌5亿、猪肺疫菌3亿计算,以20%铝胶水稀释为每头剂1ml,注射断奶仔猪免疫后,分别攻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强毒,均能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