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我是三年前从宣传部门转入纪检监察系统工作的。虽然是县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领导,但在纪检监察战线上我仍然是一个新兵。从到岗的第一天起,我就忠诚地履行党的“卫士”的职责。回首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对镜凝视额头深深的皱纹和双鬓新添的白发,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凭生出激浊扬清,任重道远的感慨。   人都说,干纪检监察工作难,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贫困县干纪检监察工作就更难。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近年来,县财政十分紧张,全县集中精力保“吃饭”,县纪委办案经费捉襟见肘,干部差旅费无法报销,群众举报…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陇县有一位女纪检监察干部张克玉,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16年如一日谱写着一曲曲反腐倡廉的雄壮乐章,受到了百姓的称颂和组织的肯定。“图的就是党风的好转、人民的满意”有人问张克玉,“每月只拿几百元工资,下一天乡才补助一块钱,干的又是得罪人的事,你的工作劲头那么大,图个啥?”张克玉说:“我不是为了钱而工作,既然当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为捍卫党的纪律尊严而奋斗。”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分管办案工作的张克玉不管领导安排与否,都主动带着县纪委仅有的几名办案人员长…  相似文献   

3.
在陕北横山县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谁叫我是纪检监察干”“”这两句话正是黑脸监察官———横山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雷祥聚的口头禅,也是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4年来无私无畏秉公执纪的真实写照。1987年,在部队工作13年的雷祥聚转业到了横山县纪委工作,同时带来了他在部队炼就的一身硬本领、好作风。1993年,他担任纪检监察室主任,办理的第一个案子是计委一负责人挪用公款案。接到这个案后,有人对他说:“计委的问题很复杂,牵涉的人又多,是查不到底的,不要引火烧身。”他却认为:“问题越大,越要彻底查清,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4.
“干纪检监察工作我无怨无悔!”这句话虽然平淡朴实,然而却记录了合江县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晓燕13年来在纪检监察基层战线的苦与乐。她兢兢业  相似文献   

5.
1947年夏天,离开重庆市一中后,我去找陶敬之,他这是《国民公报》的副经理,一见面,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我现在没有工作了,帮我找个饭碗。老陶说: “我这个副经理,只管营业部,管不了编辑部,”我说:帮你拉广告总可以吧,老陶说:“那不是大材小用了吗?”我说,没有关系。当编辑我才不干呢,又费脑筋,责任又重,拉广告又好玩,钱又多。老陶笑着说: “我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说清楚没有工资啊。”我说不要紧,只要找个住的地方就行,老陶叫我明天上午到报社来。  相似文献   

6.
为民 《支部生活》2007,(7):45-45
央视《面对面》的《方永刚:无悔青春》中,方永刚说:“人的工作啊,有三种境界,一种境界呢,强迫的感觉,这活又让我去干,为什么不让他去干呢。还有第二种境界,就是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的,我拿了这么多老板的工资,我就应该把这个事干好。第三个境界就是快乐的工作,我感觉到我的工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看到这里不仅又想起了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洛阳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素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既然组织上让咱干这一行,就要尽力干好。”这是张素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为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她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信访、案件检查和案件审理工作中,形成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之间,市纪委、监察局检查室之间以及办案人员之间比查案数量、努力提高办案质量的氛围,使洛阳市查办案件工作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一直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8.
无悔的选择     
我是从事纪检工作 18年的一名老兵。先后在澄城县纪委、富平县纪委、临渭区纪委工作。 1990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纪检干部”。 1996年 7月,所在单位被省纪委、监察厅评为先进集体;同年 10月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被中纪委、监察部评为先进集体;就在这一年,我自己也光荣地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十多年的苦乐年华,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纪检干部有案不办是失职,办不好案件是不称职。作为纪检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抓…  相似文献   

9.
尤梓 《廉政瞭望》2020,(13):16-18
从去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制定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保障党员权利,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到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一年多来各省相继出台落地办法,纪委除了说“你错了”,说“你没错”的情况越来越多。从只做不说到又做又说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干部敢担当难免会触碰一些人的“奶酪”、得罪部分人,遭受质疑诬告,影响整个社会干事创业的氛围。正因为如此,打击诬告陷害、及时为干部澄清正名,纪检监察机关这些年来一直在做。  相似文献   

10.
忠诚守净土     
在素有塞北鱼米之乡的榆树市,有一个恪尽职守、严惩腐败、秉公执纪、诚守净土的吉林省优秀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榆树市纪委、监察局。他们忠于党的纪检监察事业,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加大力度反腐败,集中精力查案件,使一个个腐败分子中箭落马,确保了一方安宁。 不“等米下锅” 主动出击 在榆树市中心繁华地带,有一座装修颇为新颖的楼房建筑,这就是市百货批发公司。该公司占着地理的优势,又是全市最大的商品批发公司,按理说,经济效益应该不错。但这个公司却严重亏损,开不出工资,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出于高度的责任感,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底,根据组织安排,我到县纪委监察局工作,成为纪检监察战线的“新兵”,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当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和进取,要有为,才有威、有位”。  相似文献   

12.
金昌市纪委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显成效纪干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昌市纪委把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和重要任务紧紧抓在手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各级纪检监察领导班子,健全了纪检监察机构网络,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队...  相似文献   

13.
光阴似箭 ,一晃已到不惑之年。八年前 ,我带着几分神圣、几分骄傲、几分梦想 ,从一名修理工跨入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列。这些年来 ,时常有人对我说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人家都想着法子挣钱 ,你却干起了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好不好且不说 ,费力却是真的 ,尤其在企业从事纪检工作 ,更是难上加难。但我始终坚信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纪检监察工作者是靠人格和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塑造人。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清淡如水 ,正是纪检干部的魅力所在。既然自己在偶然与必然中选择了这份职业 ,只有心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念…  相似文献   

14.
耕耘与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97年调到公司纪委的。当时妻子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去搞纪检工作,得罪人的差事,搞没搞错?”我不明白搞错没搞错,反正领导一句“组织上经过认真考虑,你适合干纪检工作”就让我感动不已——有什么比得上得到组织上认真考虑后的肯定。就这样,我从一名企业报记者“投笔从戎” 成了纪律检查工作者。 过去当记者,主要是歌颂别人,人家也高兴,因而工作比较顺利;而纪检工作,职责所在,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有时真是费力不讨好。从事纪检工作5年来,忘不了在工作中遇到的刁难、冷脸、威胁和被调查人员利用同个别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以权发难的经历。对被调查人的不配合和威胁,我不会动摇和妥协;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2月4日,县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我从财政局调到县纪委工作。当时有知心朋友劝我说:“你怎么搞的哟,别人做梦都想到财政部门工作,你倒好,怎么从米篼篼里往糠篼篼里跳,偏偏往纪委那清水衙门里钻啊?”我嘴上虽答应:“组织上定了,就服从呗!”可在心里却是酸溜溜的,到底有点中气不足。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家对你就像旅馆一样。"妻子这样"责难"徐敏。"我的案件是你办的,我服,你说的话我信。虽然今后我会被开除党籍,但我仍然拥护共产党!"被审查人詹某某说。……14年纪检工作,眉山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徐敏,主办和参与办理的各类案件有100余起,案件涉及金额达十亿元,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受中央纪委、省纪委给予的  相似文献   

17.
会宁县纪委、监察局1998年以来,从健全组织、严格要求、加强管理等方面入手,对乡镇纪委、监察室实行“十个一”目标管理,充分发挥了乡镇纪委、监察室的职能作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主要做法是:健全组织明确任务“要搞好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抓好农村基层特别是乡镇纪委的工作。”这是新一届会宁县纪委领导班子的共识。基于这种认识,1998年初,县纪委常委会一班人深入全县33个乡镇,就如何发挥乡镇纪委、监察室的职能作用、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8.
得失寸心知     
从少年时代就一心想当作家,没料到爬了十多年格子后却意外地走上了宣传思想工作岗位,而且干得认真而专注。一些文友见面就问:“报上咋不见你的作品了?”我说:“搞宣传工作呀。”他们大都不屑地说:“那有什么意思,枯燥无味。”我的回答是:“用心一而妙趣生,干咱这一行就别图名图利。”的确,选择干思想政治工作就意味着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就意味着要坚守清贫与孤寂的精神煎熬。一位老宣传曾这样说,搞宣传思想工作就是用燃烧自己生命的膏油去照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2月,已到不惑之年的冯邦珍同志走马到吉县柏山寺乡任纪检书记。亲戚、朋友劝他说:“纪检书记是惹人的差事,不如干乡长、副乡长实惠。你找有关领导活动活动。”对此,他却不在乎。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共产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工作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1996年4月,群众举报该乡某副乡长采取白条入帐、私费公报等手段贪占公款。这可不是一般的村干部,乡镇纪委要查处一名乡镇领导干部,其难度和后果可想而知。一向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嫉恶如仇的冯邦珍斩钉截铁地说:“吃了纪检饭,就要敢查案。为了…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参加工作不久,我就进入祖祖辈辈生活的县城县纪委工作,成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纪检监察干部。 初进县纪委,我被分到审理教育室工作,父亲的一个老同事参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正好由我室组织。领取考试通知时,他反复叮嘱我,"叔叔年纪大了,对党纪法规记不住了,你要多关照,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我心里想:"自己年纪轻轻,竟然有给叔叔帮忙的机会,当然要竭尽全力了!"于是,满口答应:"没问题!放心吧,叔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