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出版《毛泽东书信选集》,收入毛泽东同志一九二○年至一九六五年的书信三百七十二封,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书信选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收入这部书的八十四封书信,都是已经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的.这些书信手迹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表现了毛  相似文献   

2.
<正>买油条发现鲁迅手稿我第一次见到许广平先生,是在我刚从部队转业到鲁迅博物馆工作的1956年。当时,鲁迅博物馆正在筹建,许先生为了博物馆的建设,特地将她多年来呕心沥血、艰辛保存下来的大批文物分批、无偿地捐赠给博物馆,其中有鲁迅书信902封(1417页)、文稿53种(2551页)、  相似文献   

3.
<正> 《毛泽东书信选集》(以下简称《书信选集》)是1983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收选了毛泽东同志1920年至1965年期间的372封书信。最使人感动的是毛泽东同志给他的亲属、故旧的那些信,这类信计有67封,约占全《书信选集》的五分之一。读这些信,联系当前的实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肩膀     
<正>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幼年丧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见到了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相似文献   

5.
日前,偶翻《毛泽东书信选集》,发现一封毛泽东于1959年4月24日,给周恩来写的关心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娱生活的书信,现抄录如下:总理: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辑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年60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13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400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相似文献   

7.
从寿镜吾的信谈鲁迅曾于1908年从日本回国寿镜吾,名怀鉴(1849—1930),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他对鲁迅也很关心。据《鲁迅日记》,他们在1923年还相互通信。可惜,这次通信没能保存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鲁迅日记》上没有记载的寿镜吾给鲁迅的另一封信(原件现存绍兴鲁迅纪念馆)。这封信写于“五月朔日”,信面写着:  相似文献   

8.
现在“拥胡抑鲁”很热闹,于是就想,不仅要读鲁迅,读胡适,还应多读点80年来对鲁迅的各种批评,即指出鲁迅的优缺点,评论他的好坏。近日读的是曾聚仁先生的《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选自曹聚仁《鲁迅评传》)。尽管鲁迅先生在世时与曾多有书信往来(1981年版《鲁迅全集》有致曹聚仁的信22封),关系显得较亲近,可据我看来,曹先生这篇文章写得还是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9.
一位住在河南伏牛山区深处的小学教师,其事迹被鲁迅写成碑文,其名字被毛泽东提及,其子则成为中国文坛著名的翻译家,他成就了一段中国文化的隽永佳话——在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有一篇《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此前,鲁迅还曾为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写过一篇碑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据说这是鲁迅一生写下的唯一碑文。从1934年至1936年,鲁迅接连为河南卢氏的曹氏父子写下两篇锦绣文章,这是为何?料峭春寒二月天,笔者来到豫西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路沟口的曹氏父子故居。现今,曹植甫先生的孙子曹长龄一家就住在里边…  相似文献   

10.
陈洁 《北京观察》2015,(12):74-77
郁达夫回忆与鲁迅的第一次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他所能记得的是“一定是在我去北平,入北京大学教书的那一年冬天,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郁达夫:《回忆鲁迅》)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12.
日前,我在省美术馆观看《游嘉瑞书信墨迹展》。展厅四壁满满地张挂着嘉瑞先生的书信墨迹200多封(含公私信札书疏),有论事世说之作,应约邀请之函,祝贺联谊之件,家书喜庆之章,读书问候之尺,内容丰富多彩。尺牍者书信也。尺牍之名起于  相似文献   

13.
《我在霞村的时候》(下面简称《霞村》)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延安《中国文化》上发表后,几十年的遭遇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作品问世不久,当时文艺界的一位负责同志曾写信给它的作者,说他读完作品后流过眼泪。可是,这样一篇催人泪下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它进行评论。一九四四年,胡风将丁玲在延安期间创作的七个短篇小说以《霞村》为书名编辑出版以后,有人特地为此书写了一篇书评,但也没有用只言片语谈到它。一九四七年,冯雪峰  相似文献   

14.
3月18日下午4时,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友仁十分激动地宣布,经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关于设立“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的议案》以全票赞成而顺利通过,决定每年的9月15日为“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此时此刻,冯友仁不禁想起了一个人,一个从未见面却又似在眼前的人。那是2003年6月26日上午,和往常一样,办公室工作人员又给他送来了一大摞待阅的文件和信件,他照常开始认真仔细地逐一批阅。和往常不同的是,有一封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台湾在1987年7月终于解除了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戒严令解除之后,台湾文学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书店、巷子路边书摊上,寇冕堂皇地陈列着50年代以来为官方禁止出版的鲁迅作品便是其象征性的事件之一.这以后不久,谷风出版社、唐山出版社、风云时代出版社争先恐后地出版了三种《鲁迅全集》.1980—1982年(在禁忌鲁迅作品的年代里)笔者曾在书摊上买到几本鲁迅小说集,但这些都是地下出版的盗版书.他们把《鲁迅选集小说选》、《鲁迅选集杂文选》、《鲁迅散文选》(本书是香港、新文艺出版社再版本)混杂在老舍、巴金、张天翼、钱钟书的作品集里,有的甚至删掉作者的名字(即鲁迅的名字),把书名改为《中国小说史略》(也有改名为《中国小说史》).当时,东丰书店比大陆新华书店更早出版《小说月报》的复制本.但是,为了不让人一下就看出,把鲁迅的笔名全部删掉,并搞了一部分插图.这充分说明当时是禁忌鲁迅作品的.此外,笔者有机会看到几个台湾人朋友、即文学研究者的藏书.但其鲁迅作品大部分是上述那种地下版本.另外,还看到旧书店里也秘密收藏战前遗留下来的好书和古色苍然的中国新文学原本书(这些书有卖的,但要价十分惊人),这些书中也混杂着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6.
魏邦良 《现代领导》2006,(10):38-39
胡风是曾把乔冠华引为知己的。1943年,乔冠华等人在重庆创办了《群众》杂志,登载了陈家康、胡绳和乔本人写的探讨哲学的文章。此时也在重庆的胡风,感到这是在国统区讨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因而对乔的做法表示欣赏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写《特别谍案》一书,与我写其它 作品不同。写《沧海风流》,主人公胡征是我的大学老师,与李辉与胡风案件有点相似,他是“胡风分子”贾植芳的学生,历史把两代文化人安排作师生关系,就有了后来的文化人对上一代文化人命运思索。写《百战将军·肖永银》,是因为我要替我的老师还一份历史情债,因为当“胡风分子”胡征沦落在陕西最偏僻的陇县山中的时候,他写了数百封求助信均石沉大海,是当年他在战场上被俘时的旅长肖永银救拔了他的苦难。写《黄河大移民》和《天国葬礼》,我都是追寻着一个信息很快地见到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们。吕出情报…  相似文献   

18.
1. 鲁迅与许广平的往来书信书名:《两地书·原信》作者:鲁迅、景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1 定价:28元内容概览: 鲁迅先生保留并公布了自己和夫人许广平女士的通信,并亲自挥笔,把这些通信重新抄录,作为礼物,留给儿子周海婴,这就是著名的《两地书》。它真实地记录了自许广平首次致信鲁迅先生,直到他们婚后有了海婴这么长时间跨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萧军     
萧军、萧红送给鲁迅先生的第一张照片──1934年摄于哈尔滨。无求无惧寸心声,岁月迢遥四十年!镂骨恩情一若昔,临渊思训体犹寒!啮金有口随销际,折款沉沙战未阑。待得黄泉拜见日,敢将赤胆奉尊前。这七律,是老作家萧军“悼鲁迅先师”中的一首,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的当夜──1976年10月19日,这是“十年浩劫”进入“尾声”的时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的一开始就说道:“一个人要做到伟大,不要装成‘伟大’!”几十年来,“鲁迅”这响亮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拥戴的原因,也正在于此。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从来…  相似文献   

20.
作为鲁迅先生的传人,雪峰和胡风各自尽了他们的使命,作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生的卓越成绩。在文学运动上,胡风是第一流的流派倡导者和鼓动家;在理论上,在思想的深广度上,雪峰却明显地比胡风更用心、更深沉、也更杰出。或者可以说,鲁迅的愤激与“主观战斗精神”由胡风继承并且发挥扩大,而鲁迅的深沉与对民族、对人类的研究兴趣却由雪峰忠实地吸取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