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在正确分析和科学估量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且确定了今明两年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在治理整顿上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和部署,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一) 怎么认识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1988年至1991年的治理整顿和1993年开始至今的整顿金融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是两次成功的宏观调控。对这两次调控的成因、手段、方式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经济运行的机制和体制方面已发生的变化,有助于为今后的宏观调控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一、两次宏观调控的成因比较1.经济秩序混乱。在两次调控期间,经济秩序发生混乱的市场形态有所不同。在治理整顿期间,经济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市场的低级形态商品流通市场中。1988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针对我国目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形势,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这是不是意味着要用治理整顿替代改革?是不是意味着改革的停顿甚至倒退呢?一些人存在着疑虑和耽心。要保证十三届三中全会指导方针的贯彻,搞好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认识治理环境、整顿秩序和深化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一度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局面开始得到扭转,整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效应。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必须正确处理好治理整顿中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全局效应和局部效应以及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的关系。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关系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治理整顿中每一项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荒及粮价飞涨给全人类敲响警钟:重新认识农业、重新认识工农关系。我国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对发展农业,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上已探索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因  相似文献   

6.
农业和工业是最重要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业农业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晋江18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利益和积极性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这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和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在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理顺工农关系,稳农兴工,工农并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关键是要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推动工业长入农业,依靠产业化致富农民,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路子.实践证明,从组织和体制创新的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时期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是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制度创新,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持续发展动力上可以发挥重要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继续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形势下进行的。无论是治理整顿,还是深化改革,都不仅要有效地压缩需求,而且要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9.
阅史观澜     
《湘潮》2018,(10)
正重要言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决定,包括去年在内,我们将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努力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逐步减少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基本转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在这期间,我们要压缩社会总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整顿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有些同志提出治理整顿会不会影响改革,加强宏观控制、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治理整顿,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治理整顿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投资过热,消费膨胀、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除去主观上急于求成的老毛病造成的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总量失衡外,改革以来,在企业活力增强、地方经济权限增大、市场调节作用扩大的同时,从总体上忽视了对商品经济活动的  相似文献   

12.
陈沫  杨帆  宁逵 《奋斗》2021,(2):56-5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的调适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政策调整的导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工农城乡关系新格局,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构建新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伟 《学习导报》2013,(17):41-41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3万。相对来说,资兴属于“地域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根据这一市情,资兴市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致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工农关系转换的三个阶段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工业化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综合性标准,学术界一般将工业化分为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工业化过程中工农关系的演化趋势,可以大致将工业化分为农业支援工业发展(或以农补工)、工农业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中国来讲,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包括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出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也就是指出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这些条件是:中国的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给革命力量的发展以可乘之机;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升级、城镇化加快发展、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带动下,产业快速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民阶层快速分工、分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快速变迁,既面临着实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解决"三农"问题难度加大的严峻挑战.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和机制要求紧迫.不失时机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为加快区域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动力,已成为各地必然的选择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是怎样处理工农关系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在时间上比美、法、德、意等发达国家提前了100年左右,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前了200多年。这种绝对先行国地位使英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工农关系的处理上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加上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保护主义、倡导自由竞争的政治学和经济学传统,英国于工业化完成后在对农业的保护上反而比其他发达国家要晚一些,从而走出了一条从通过“财产剥夺──贸易条件恶化”模式积累工业化资金,到适度农业保护的较为独特的工农关系变动的道路;也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从农业…  相似文献   

20.
赵康 《求实》1990,(10)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用三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进一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圆满完成中央提出的这一任务,必须注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地发挥法律在治理整顿及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