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作化 《党史纵横》2006,(11):51-51
七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年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红军的历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作为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实践者——中国工农红军,其名称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许多军事资料和历史学家均有不同的论述和说法。军事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有一…  相似文献   

2.
王作化 《党史文汇》2006,(11):42-43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经极其艰苦卓绝的两度寒暑,跨越万水千山,纵横10多个省,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红军的历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青年朋友不禁要问,作为长征这一人类最伟大壮举的实践者--中国工农红军,其名称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5.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是怎样产生的,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关系中国革命的前途。但是,长征最终落脚何处,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要取决于敌情的变化和敌我双方在军事上的较量。中国工农红军从开始长征到落脚陕北、奠基西北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长征之初,党中央并没有打算来一个万里长征.也没有打算到陕北去。  相似文献   

7.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极其壮观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和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史著和历史学家对此均有不同的说法.那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究竟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军队叶挺独立团,经过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血与火的锤炼,在长征前,其主体发展演变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简称“红四团”)。在历时一年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这支叶挺独立团后裔英雄部队,发扬“铁军”精神,勇当开路先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屡建奇功,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巍巍黄美山、张姑岭,滔滔麻坑河、大坪水。那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广东乐昌五山。那里的山山水水,洒满了红军长征的汗水鲜血,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铭记着红军  相似文献   

10.
魏庆 《世纪桥》2005,(10):20-2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11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 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  相似文献   

11.
背水之战:血洒王母宫塬1935年8月,孤军远征的红25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出秦岭,驰骋陇南陇东,占领两当,进攻天水,北渡渭河,继而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高峰,与敌第35师展开激烈战斗,一日之内突破瓦亭峡、三关口、蒿店等地防线。敌军节节败退,红军直逼平凉城下。8月20日,红军忽又绕过平凉,经县城以东四十里铺南渡泾河,沿西(安)兰(州)公路冒雨东进。这天,敌35师三个步兵营跟踪尾追,红军抢占马莲铺打虎沟高地,将敌全部打垮.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阶段,紧紧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既是无数先烈和前辈为之奋斗的美好心愿,也是当今每一个中华儿女肩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恰逢杨尚昆同志夫人李伯钊同志百年诞辰。李伯钊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惟一一位三过草地的女战士;她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她是人民戏剧事业的拓荒者,留下了令后辈景仰的闪光业绩。让我们跟随她子女的追忆,走进这位伟大女性激荡起伏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冯晓蔚 《党史文汇》2006,(11):21-23
"老少人八口,举家事长征".这是人们对老红军侯清芝一家八口参加长征这一壮举的吟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的伟大长征,参加者约有20万人,结束时到达陕北的仅剩3万,而举家八口参加长征,这大概仅有侯清芝一家吧!  相似文献   

15.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是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话虽简单,但却突出说明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超乎寻常的干辛万苦,而我们的红军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钢铁战士。70年前,千千万万红军战士,为了拯救处于危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凭着一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十分凶恶的敌人,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杨必军  甘荔 《世纪风采》2007,(11):32-3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震古铄今的人类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当年,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当时因情况紧急,此次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8.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06,(10):30-3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指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义。”为此,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军事工作大纲》的颁发,对于各地的军事斗争和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  相似文献   

19.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20.
数字看长征     
《党课》2006,(8):92-92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个省,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谷等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