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山东地方常模相比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与同龄青年相比,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幸福感指数量表,以探索警察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型、年级、学历层次和父母婚姻关系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公安专业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要显著高于非公安专业学生;大二年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专科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政法体制改革生;父母婚姻关系融洽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都要显著高于父母分居或离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852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二年级高职学生较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低,文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理科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相关显著,中高社会支持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的学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507名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学校适应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探究其学校适应、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学校适应、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校适应和追求成功存在年级差异;避免失败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存在年级差异。学校适应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避免失败对主观幸福感发挥着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324名青岛市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青岛市新市民的总体幸福感水平低于普通城市居民;(2)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年龄对青岛新市民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影响;(4)婚姻状态对青岛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信心有显著影响;(5)不同居住状况对青岛新市民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居住状态对其目标价值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的影响差异显著;(6)受教育程度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知足充裕、人际适应、家庭氛围、心态平衡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取广东省某大学357名在校女大学生,运用心理资本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以了解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并揭示人际关系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能显著预测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手机依赖高低分组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F=0.059、4.63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r=-0.111~-0.173,r=-0.283~-0.311,均P0.01),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各项指标偏相关显著(r=0.080~0.116,P0.05);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0,P0.01);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是手机依赖的有效预测因素,主观幸福感在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生命意义感不仅与手机依赖直接相关,还通过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和快乐感量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成绩、抚养人及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得分较高,心理烦恼得分较低,而疲劳得分也较高。性别、专业、运动员与非运动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积极幸福感和较低的心理烦恼,但也呈现出较高的疲劳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41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女性警察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总分以及在情绪稳定性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警察。警察幸福感总分与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倾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倾、神经质既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又通过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山东两所职业院校的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情况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机依赖高分组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F=9.188,4.639,P0.001);手机依赖各因子与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080~-0.188,r=-0.254~-0.311,P0.05),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44,P0.01);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手机依赖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中问卷调查了108名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探讨了其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影响关系,结论显示其心理资本与希望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与希望对离职倾向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感、消极情感显著影响离职倾向;主观幸福感在心理资本和离职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其他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迁移转变的新时代,流动老人生活质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GeneralSocialSurvey,简称CGSS)的最新数据,考察了流动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老人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能显著影响流动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经济因素中的收入水平,社会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子女数量,均对流动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究结论证实城市流动老人的幸福感整体要优于农村流动老人,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开办老年大学、提高文化素养和受教育水平,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促进社会交往、发挥家庭养老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流动老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22名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心理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2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大部分相关显著;○3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应用量表法和问卷法对462名高职在校大学生(一至三年级)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评估。结论是:高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学校性质、年级、专业、经济状况、成就、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最后提出几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用自我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法对210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探讨高中生的外显和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且性别差异不显著;外显自尊可以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