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早在 30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人们经过艰苦的奋斗和努力,一个创新教育的竞争热潮正在世界各国展开。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女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  相似文献   

3.
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创造性教育,不仅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染学生使其形成创造性品格,训练其创造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教育中,不仅要会利用教育资源,而且要会选择和优化教育资源,从而使教育资源真正发择其有效功能,促进创造性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使创造性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使学生喜闻乐见,从而获取教育的实效。  一、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育资源的基本特点  思想政治课创造性教育的教育资…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已成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我们只有在科学的个性观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和实施个性教育,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个性的理论视角一个人有无个性或个性的强弱,总是以他有无创造精神或创造精神的高低为标准的。因而,从主体的角度来说,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个体活动所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个性的主体性。独…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于我国教育界在认真执行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指示,深入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全面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于是,相应的“创造性教育”也就普遍地开展起来。创造性教育从哪里来,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实施,值得我们探讨。 一、对创造性人才的探索是兴起创造性教育的缘由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这便是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高素质”。什么是创造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1986)把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  相似文献   

6.
张杨 《前沿》2004,(5):97-99
人文教育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 ,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教育的特点 ,它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并与人格发展、大脑的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人文教育在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增进创造动机、创新情操、广博的文化底蕴方面为人才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改革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新型人才的期盼,提出了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实施创造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李爱玲 《传承》2008,(18):46-47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加以清醒地认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方向性、适应性、继承性、层次性和现实性等原则,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加以清醒地认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方向性、适应性、继承性、层次性和现实性等原则,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在诸多关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主张中,认为只有在类似于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学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 ,本文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教学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为寻求网络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契合点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强调忧患往住逼人奋起,获得新生和进步;而安乐则易于使人陶醉和消沉,酿成灾难。然而,物极必反。过分强调忧患意识,则会使人抬不起头来,看不到希望。反思我们这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有不少失误。在宣传和教育方面,缺乏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陶慧芬  聂文智 《理论月刊》2004,(10):140-142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功能,就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创新素质并营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时事政治的教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流于形式。学生到考试时死记硬背一些数据或意义之类的内容,这样时事政治的导向性作甩无法体现出来。二是教师在教学时随意性较强,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时事政治的导向性原则,以便向同行们请教。所谓时事政治的导向性原则,即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思想素质高、文化素质过硬的人才。时事政治反映出来的事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而且是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李祖超 《理论月刊》2006,38(4):111-113
教育激励是主导性的实践活动、循环递进的过程和完整复杂的系统。实施教育激励应遵循政治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责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责任是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国家、法人、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环境责任原则形成的历史背景入手,阐述了环境责任原则的发展、具体内容,并就环境责任原则的贯彻与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利益,是环境正义原则得以确立的基础.环境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确立自己的伦理原则的.作为环境正义总原则的类原则表达了环境正义理论的价值观,明确了环境正义主体的道德责任,建立了环境正义标准的新模式.相对于环境正义规范,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抽象的,但它自身并不抽象,具体包括生存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规范人-自然-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价值原则.为了使这一伦理价值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必要对类原则序列作简要说明,这就是环境正义分原则:平等、平衡、共赢.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的教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雷冬梅 《传承》2015,(2):102-103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人人都能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然而,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一再表明,人的创造力的生成和实现又确实远非人人可以做到。在现实世界中,个体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发与阻碍的倾向性作用上。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淑静 《求索》2015,(2):184-187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和实施途径,这种模式将导引高校专业教育的革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应强调以下基本原则:适应社会发展并结合专业特点、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兼顾、自主创业与岗位创业并举。两者融合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专业嵌入模式、跨专业联合模式和社会化合作模式。两者融合要构建由组织机构、政策制度、资源网络和第三方服务产业四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