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大势分合递嬗,又一个新的世界接纳了我们的时候,世界经济正悄然而坚定地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迎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度,如何把握时机“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对未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面对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在世界经济大格局由工业经济迈入知识经济的时候,世界各国都在建立自己的、符合知识经济的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国家创新体系是加强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促使我国绝…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的调整、升级和不断创新,必须坚持、发展并完善我国现有的创新系统,必须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来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一、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的活动,也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又包括非技术创新。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以及企业与企业外的研究开发机构、高校及其他企业互相作用的结果。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  相似文献   

3.
<正> 中师生早恋问题,是班主任在繁琐复杂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且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已日益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并进行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工作,探索和制定了许乡积极的管理措施,但是,无论是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还是班主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由于习惯采用的方法是先确认或让学生自己承认他们是在谈恋爱,然后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或校纪处分,因此,从总体上看,效果并不理想。我觉得,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简单化,尤其是针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日益增强的青年人,更显得有些生硬,它不仅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对待、分析和处理此类问题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呢?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有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政协天地》2015,(Z1):75
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说我们的创新活动是越来越活跃,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发明像雨后春笋一般,特别是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产业,技术创新确实是活跃起来了,但是回头来看,这些创造发明的产业化状态很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就是我们这一套对于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政府主导。政府决定科学研究闯关,然后有了技术发明以后指定产品的方向、技术路线,再由政府来组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转化。这么一套办法抑制了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创造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递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知识经济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一简介,供广大读者参考。一、知识经济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6.
周谦 《群众》2006,(6):22-23
2005年,无锡新区科技创新“三项全国第一”引起了中外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永中集成办公Office软件”,在国家863计划评测中以其独特的创新和成熟的技术获得第一名;全国第一家以自主创新为主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创新创意产业园在无锡新区启动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科技创新催生物化繁荣的同时,也全面促进人文的繁荣。而达成这一结果的前提,是科技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制度建设的健全。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依据OECD的有关文献。但它有很大的片面性,即它所说的“知识”主要指科技知识,而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无关。因此,我们在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创设“国家创新体系”时,应当破除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科技知识截然对立的观念。人文社会科学亦应据此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创新,以承担起它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浅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自相应的对策,“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提出,就是其中的代表。一、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创新体系首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于1987年提出。他认为美、英、德、日等国家经济发展之所以保持强劲的势头,不仅是源于技术创新,而且是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他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完;进、改进和扩散。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必须推进国家科技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也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和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推动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王永顺 《群众》2000,(7):44-45
我国正在从整体上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多层次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和各项重点措施,全面保证国家技术创新目标的顺利实现。江苏作为国家区域性创新试点省份,各方面工作都在积极酝酿。在此我就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如何发挥科技工作的促进作用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的人文素养:品味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亚宗 《湖湘论坛》2010,23(1):77-81
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而兼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甚至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创造,这是值得当代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深思的现象。对当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三种人文修养是哲学思维、情感动力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乾贵 《群众》2000,(1):34-35
当人类前进的步伐迈上新世纪门槛的时候,发达国家的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值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0%。产业发展史上空前的飞跃,预示着这些国家正从工业经济时代阔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从经济发展与知识变革相结合,即产业革命与知识革命相整合的视角出发,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采取的对策思路应该是面向世界,立足中国,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产业调整正蓄势待发,要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前谋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主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的重要载体。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北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春意涌动。1月18日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我省共有31项科技成果榜上有名,其中,以我省为主完成的有11项,参与完成的有20项。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总数削减12%的情况下,我省获奖项目总数仍比去年有所增加,约占全国总数的1/10。丰硕科研成果的背后,是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创新能力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1999年1月27日《华商时报》撰文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世界各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尽相同,但其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却日益增大。gO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移,科学研究系统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知识的生产作用并在知识传播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技术立国”的日本,进人8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了;而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欧美,特别是美国,经济发展势头上升,其相对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对知识…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着构建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也为着给正在改革中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朝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必须也只能循着“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的轨迹,去探索改变现有企业面貌进而建设未来企业的创新思路。这种以...  相似文献   

18.
秦岭 《桂海论丛》2003,19(1):19-22
江泽民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确立、形成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并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于推进21世纪中国的科技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根本在于要培养大批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科技创新人才,而人文艺术能有效调试人的心理,激发积极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急需人文雨露的滋润,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关系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现代科学技术以无比的威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同时也加速了人文与科技的裂痕 ,造成人文失落、人文素质的苍白 ,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文章通过对人文素质深刻内涵的揭示 ,阐明人文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构建当代人文与科技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