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收藏画(主要是精美印刷品)约有万余幅,常读画及其读后感,常读常新。近读宣传画部分,被一幅题为《爱国首先要知国》宣传画所吸引,整个画面是一只巨手拿着一本蓝色封面的巨书《中国近代史》,背景为浮雕式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人物群体形象。睹画思情,思爱国主义之情,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2.
父亲有位朋友,是位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有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很耐心地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有关部门、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的,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你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上万块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  相似文献   

3.
品画,品人生     
每次看到中国画,都会被它吸引,不管是白的宣纸,还是或墨描或彩绘的画,都散发着淡雅、高深的气息。那种中国画特有的古典,让人心旷神怡。父亲有位朋友是省里乃至全国著名的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观了他的画室有君堂"。"画家把我引到一幅他的作品前。这是一幅墨画的竹子,可是跟我以前看到过的竹子又不同,它更多的是用一些线条与点来描画出与竹不尽相同的样子。我问道:"这竹子,怎么不像竹子?"画家笑答:你再仔细去看看这画,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7年前,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上,人们意外地看到了李铎先生所画的四幅大画。这四幅画的尺幅均为8尺整纸,分别画的是荷花、牡丹、藤萝和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面气韵生动,笔墨酣畅淋漓。这是李铎先生为增强展览效果而特意添加的一种“调料”,也是李铎先生首次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画作。“李老师,我们知道您是著名的书法家,实际上您的画也很好呀!”“您的大写意很有气势,画的格调高,也很有意境,不知您是从谁学的?”  相似文献   

5.
本色春华     
好画家有两种:一种是理性画家,画前先要思索,强调画面的布局、章法,通过思考落在纸上。还有一种画家是感性的,看到的物体以形象来思索,引发情感顺手画出来了,画面清新灵动。作为画家,杨春华无疑属于后者,按照艺术评论家李小山的讲法,就是“手比脑走在前面”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6.
正我对黄志琼以往的画很是喜欢,因为他画得畅快,色泽也沉着,饱含情感,绘画的手感和笔法的趣味也均属上乘,作为画家,黄志琼似乎已经具备了画家所必需的能力。然而,黄志琼最近几年的画,跟以往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们损失了一部分趣味和审美,画面也进入了更加明确和有限的领域,但对黄志琼本人来说,他感觉到自己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得心应手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驿路风铃     
医生和画家   一位眼科医生成功地治好一位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但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   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个硕大无比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眼科医生看了这幅画,一下子被画家过人的艺术表现力所震慑了。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响才说:“谢天谢地,幸亏他不是来治痔疮的。” (俞世英作 )孩 子 他 爸   卫生所张大夫刚坐到诊桌前,邻居王嫂便来到他面前轻声说:“张大夫,我家肥猪两天不吃食了,请您…  相似文献   

8.
宗合 《今日浙江》2010,(6):58-58
在2010年3月14日的全国“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9.
肖巩 《今日上海》2010,(10):50-51
在老城厢三牌楼路的“汲古斋”画廊里展示着一幅水墨作品《大有鱼》,以“鱼”谐音“余”,喻“吉庆有余”之意。画为直幅构图,画面中央画一尾硕大的鳜鱼,游动正欢,其下水草一丛,茎叶似随水波而曳动,鳜鱼的鳍背,画家以湿墨在纸上的涸化,呈现湿漉水灵的视觉效果,从而将鳜鱼在水中游弋的动态曼妙地表现出来。画面上的大块“留白”,正是中国画传统构图法“计白以当黑”,好似横无际涯的水域。此画左上角落款“乙酉冬月桂荣指墨于沪上”让人惊讶不已——这幅墨法劲润、一气呵成的水墨佳作竟是以指代笔的指画呵!  相似文献   

10.
宋朝徽宗皇帝喜欢书画。一天他在市面上看到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火速四处打听。被问者中大多说有个姓朱的画家是专门画驴的。那画家叫朱子明,原本是一位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当他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简直哭笑不得。原来,朱子明在当时很有名气可是同行们忌妒他,便四处给他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哪知皇上将他人对朱子明的贬辱当真。朱子明进宫,放弃了山水画作,苦心为皇上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深得赏识。朱子明因此成为天下第一画驴人。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忌妒是坏事可也是好事。感…  相似文献   

11.
正"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我将一如既往,用画笔描绘伟大的祖国,讴歌伟大的时代,用水墨丹青续写精彩华章!"孙和平说。在人民大会堂二层大厅,收藏着一幅2米×5米的巨幅大写意作品,画作的名字叫做《清气满乾坤》。这是一张经过画家深思熟虑、严谨设计后创作的力作,画面用枯、焦、浓、重、润并用的手法将墨、色、韵充分聚合在主题松、竹、梅中,在画家孙和平先生的巧妙安排下,整幅画  相似文献   

12.
大象无形     
两画家比画。一日,一画家邀请另一画家上家里看画。拉开画帘,画的鲜花活灵活现突显出来,画室瞬间觉得春意盎然,引来窗外蜜蜂采蜜。可见画家手法之高明,足以乱真,连蜜蜂也给瞒了。隔日,另一画家邀请画鲜花的画家来家赏画。画家把客人带到画帘前,客人略有不屑地用手去掀画帘,想看对手究竟画的是什么。手一碰画帘,立即面露惭愧相,说我输了。原来画的就是画帘。你能把蜜蜂给瞒过,我能把你画家都给瞒了,真是一个比一个高。  相似文献   

13.
与笔墨的宿缘这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家,一张画案横亘整个画室,画案上侧卧着一只白色的波斯猫,它蜷缩着身子,一张夺魂的碧眼晶莹剔透,蓄满主人家特有的书香和灵气。也许是长期的耳濡目染或者是一种“宿慧”,这只名叫咪咪的猫跟随主人8年,天生喜欢在画案上生活,刚刚把一张宣纸摊开,瞬间它就栖身上去,身子一铺,伸展开来,脸上一幅雄踞的表情,“弄得我都没法作画”,画家狄少英说。  相似文献   

14.
说到西方美术史,有两幅画必说。一是范·艾克(Jan van Eyck,1390-1441年)的《阿诺菲尼和他的新娘》,一是委拉斯盖兹(DiegoVelazquez,1599-1660年)的《宫娥》。熟悉西方绘画的,肯定会说,这两幅画有一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利用画中镜'反射'画中人或观画之人。范·艾克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性画家,是15世纪最杰出和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传说他和兄弟胡伯特·范·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关于他在绘画上的创新,人们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广角     
《政策》1998,(7)
毛泽东与齐白石争画 建国伊始,齐白石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用心地制作了两个印章,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了中南海。 毛泽东收到印章后,深为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作陪,答谢白石老人。席间,毛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的印章和画作。白石老人一怔,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请秘书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这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  相似文献   

16.
人约黄昏     
<正> 记得在念大学时,曾看过一部由徐圩小说改拍的电影《人约黄昏》,影片由旅美画家陈逸飞执导,整部片子极富艺术美感,对光线的运用、画面取景、拍摄角度都很注重细节并强调整体效果,因而影片看起来更象是画家在展现其绘画作品。在怀旧而凄美的气氛中,把我们带回到旧上海的往事中。  相似文献   

17.
刘大为 《当代思潮》2012,(11):86-89
晓柱是个有想法、有实力的优秀青年画家。七届全国美展上有一幅《白洋淀》很引人注目,那是幅很有个性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奖。在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上,晓柱的一幅《欢乐的果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评委的争议。生动的画面,独特的手法,众多人物有序而灵动的组合形成一种畅快的动感,一股清新欢快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人物形态各异,纯净、质朴中透着乐观和俏皮,穿插自然的果树和山地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欢乐空间,  相似文献   

18.
让绿色凝固     
赵玫 《天津人大》2010,(12):43-43
我不熟悉那位名叫卡特林的画家。他一定非常有名。于是他的画才会出现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精美的台历上。朋友把印有卡特林的台历寄过来,我便立刻将画面定格于二月。  相似文献   

19.
文骜 《小康》2007,(1):74-75
幽深空灵、平易高远是张翔得二十多年绘画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他紧紧抓住了水与色彩交融的瞬间所产生的形态变化,让自己的艺术激情释放出来,使自己对外界的感受、感知,尽情地升华,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写意水彩的独特艺术风格。看着这一幅幅充满意境的作品,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的生命在激动,力量在聚涌,那是生气蓬勃的艺术活力的体现。张翔得水彩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张翔得的画多是以普通的生活场景为创作题材,他的画蕴涵着青春的幻想和来自黑土地的张力,表…  相似文献   

20.
本期我们打破本刊多用照片作封面的惯例,采用了一幅肖像画作封面。画面展示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肖像。画面上,邓小平的头稍稍向左倾,眺望远方的眼睛投射出深遂的、睿智的目光,仿佛在运筹、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那微微抿起的嘴角,显露出刚毅和自信的神情。画面头部上方的空白,较一般肖像画构图留得多,那是作者留给赏画人以无限想像的空间。1994年,在英国举行的一次有20多个国家、地区,200多位画家、美术评论家出席的大型国际美术研讨会上,此画作者李传获首席发言,当幻灯播映此画时,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