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有很多学生因此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老师组织的这堂心理辅导课,旨在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分享感受,互助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关注他人,减轻社交焦虑,突破社交障碍、学会表达自己并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往。这篇课堂纪实,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存在状况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特征、能意识到自己同别人的关系,还能给自己下达各种各样的指令、保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行为举止等等,这一切都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始于个体出生十个月左右对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区分;然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逐渐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了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全的标志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12,(11):76-77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每天都会担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为了帮助这些人解决此问题,美国著名的脑健康医生丹尼尔·亚蒙就提出了“18/40/60规则”:当你18岁时,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在关注你;当你40岁时,你会不完全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当你60岁时,你会意识到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事。人们每天都在担心和思考他们自己的事,而不是你的事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常是那些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会对社交情境感到害怕的人的普遍特点。这些人常常觉得别人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外貌、服装、谈吐等。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曾听到这样一则新闻:一名初三的女生因没能回答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自愧而不愿再上学。这位女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害怕在公共场合推销自己,她害怕出丑。  古往今来,“毛遂自荐”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视为美谈。然而,在今天的青少年队伍中,这种“自我推销”的精神却有些销声匿迹了。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是学识平庸,还是才华横溢,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仪表堂堂,都会有一种渴望别人了解自己、承认自己、尊重自己的意愿。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更喜欢不甘寂寞。试问,我们当中的哪一位愿意…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有关聋人心理活动研究的文章中,常有人提到聋人较普遍地存在着固执、疑心、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看待、分析问题易产生片面性,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与他人(特别是与健全人)交往时存有戒备心理,有的人有时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在家庭、工作或社会环境中时不时产生已不如人的自卑感等等。这些现象被研究者列为聋人的个性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的同伴交往可能是一个让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不过 ,两代人困惑的内容并不相同。令不少家长迷惑不解的是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心中有话不向父母倾诉 ,却愿意与同伴分享 ?为什么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听不进去 ,而对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 ?让青少年们感到苦恼的是与同伴交往中的疑难 :为什么找不到知心的朋友 ?怎么样才能得到同伴们的接纳 ?与朋友闹矛盾了 ,如何去和好 ?自己喜欢的朋友 ,父母为什么老看不顺眼 ?很多时候 ,两代人都更关心自己心中的疑惑 ,而不太在意对方的苦恼 ,因此 ,即使想沟通 ,也往往话不…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为什么有人自尊却不尊人在一项针对青年人的社会调查中,在调查“你对自己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的项目里,要求调查对象在20种品德中,对人,对己各选出前6种。总的统计结果是: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中,“宽容”列为第二位,“讲礼貌”列为第三位;而对自己,同样这两项品德却分别排列在第十三位和第十位。这清楚地表明,很多年轻人强调的是他人对自己要宽容、要讲礼貌,而要求自己对他人宽容,讲礼貌却远不是那么强烈。反差如此之大,说明了(1)自尊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但往往有些青年人只看到自己的这种需…  相似文献   

8.
特殊儿童由于环境、性格、家长教育等原因,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孤立,加上他们生活圈子相对狭窄,大多比较内向、自卑、急躁、胆小等,他们交往能力也弱,不容易合群,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他们害怕新鲜事物和新奇的对象包括陌生人。有句俗语说:一切从心开始。心,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要让特殊幼儿主动与普通人交往,融入到这个社会中,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根据问题对症"下药"。逐步培养特殊儿童自信心理,让特殊儿童充分相信自己,要有耐心地引导他们,还要有爱心地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感受到别人的爱。  相似文献   

9.
自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信可以保证青少年克服挫折、战胜困难 ;自信使青少年养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情绪体验 ;自信还能促进青少年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新的问题和课题 ,从而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那么 ,一个自信的人到底具有什么特点呢 ?一、自信的表现形式(- )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的人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既不狂妄自大 ,也不妄自菲薄。在他们看来 ,自己具有许多别人所没有的优点 ,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自信的人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既承认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能积…  相似文献   

10.
在去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我拜访过一位退休的老人,就像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样: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穷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跟我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相似文献   

11.
珍言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目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12.
投射效应     
《群众》2020,(12):72-72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完美是什么?我曾经为这个问题查阅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书籍,也曾照着书上传授的方法努力过,争取过,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言行划了框框。每每独处便不由自主地反省和自责,怪自己不应该为一点小事对朋友发火;怪自己在保安队员面前不应该感情外露,不应该在领导面前讲话太多;不应该……原来颇自信的我,渐渐感觉自己连三岁小孩都不如。我活得可怜兮兮的,常常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会使我想到很多很多,为了博得别人的好感,我格外压抑自己的感情;为不得罪别人,我不得不学着“成熟”,每个小小的纰漏都会使我忧心忡忡。当大家在一起开…  相似文献   

14.
先进性小议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在充分认识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欣赏式态度。尊重,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人格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来不会忘记努力去尊重别人。时下,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吃着农民生产的粮食,却瞧不起农民;住着工人建造的房子,却看不起工人;环卫工人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却不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保安》2012,(2):56-56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让人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人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尊重他人是高尚的品德;礼貌待人,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人们需要互相关心和帮助。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教师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交往,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同时,教育学生纠正在这些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和行  相似文献   

17.
赞美是一种催眠。很多时候,你会感觉到如果别人说你是美的,你就真的是美的,而且越来越美。赞美也是一种激励,当你自己觉得自己不够美时,通过别人的赞美你也会朝着漂亮的标准不断地修整自己。在心理学研究中,互惠原则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当你运用语言赞美对方,对方也会在适当的时间赞美你;或者你给对方很大的恩惠,他也会给你很大的回报。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青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他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同辈交往方面的共同点要远远多于其相异之处,其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少受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的束缚;青少年在同辈交往中存在性别隔离现象,但在该问题上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并不一致;青少年对同辈的男性气质特征认可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1.自私。这类入无论做什么事,都以自己得利为标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他(她)不允许自己为别人牺牲任何利益。2.爱自由。这类人觉得一旦感情稳定下来就会不自由,而不自由毋宁死,所以或多或少害怕亲密关系。3.博爱。这种人有点粗线条,心思不够细腻,总认为每个异性都可以做朋友。但都无法深入交往。  相似文献   

20.
一个自己都需要人照顾的柔弱残疾女子,却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心理困惑的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宜昌市第一个自学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残疾人; 宜昌市第一条私人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的创办人; 宜昌市第一家社区心理咨询网站的版主; 宜昌市第一个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咨询服务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 在社区青少年眼中,她是一盏以自己的心血为芯的灯,燃烧自己,为别人照亮一段路程,她被广大青少年亲切地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