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宣传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启蒙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沿阵地,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深化教师认识,夯实创新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只有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实验观、态度观、方法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普及科学知识、宣扬科学精神、讲授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态度。在潜移默化之中教会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开展合作、探究、实验、分析、归  相似文献   

2.
李英霞  焦建军 《前沿》2012,(4):184-185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主动探求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摇篮。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爱护…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作为启发、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相关内容,有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并注意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为学生今后尽快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找准切合点,有机渗透创新意识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找准进行创新教育的切合点,适时点拨,合理拓展、引申,有机渗透,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从而让“不安于现状”。…  相似文献   

5.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院校长期以来共同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素质教育是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学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他们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部题,创造性地适应环境。而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着重探讨通过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即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唯有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一语中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营创一种创新氛围,使未来的公安干警真正承担起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6.
杨晓丹 《前沿》2007,(6):67-69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则是完成这一个神圣使命的重要载体。本文认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应该着重从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环境、完善培养机制、实现角色转换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提问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我想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来改变传统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提问水平和问题意识。问题就是疑问。有关专家认为,根据问题内容可将问题分为低级型、中级型、高级型三种。低级型问题是由他人呈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已知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只需记忆。中级型问题也是由他人呈现,可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是未知的,解决这类问题,学生需运用…  相似文献   

8.
邹山林  武俊杰 《前沿》2003,(10):141-144
创新是一种人人都具备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求的重要素质。“创新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是人类改造并超越现实世界的活动,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创新是人产生新经验的活动。对于青少年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守旧为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笔者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凯 《淮海论坛》2006,(4):15-18
党校是干部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党校教师又是干部教育的主导者.要进行创新党校教育.这就要求党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党校教师,才能培养出干部的创造能力。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工作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劳动.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资源和设计教育过程:第二.教育对象和环境复杂的多变性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第三。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灵魂就在于创造。第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党校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党校学员来。  相似文献   

11.
赖敏 《传承》2007,(7):109-11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前提。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障碍、环境障碍、心理障碍、思维障碍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障碍。厚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的创造个性巧妙的情境设置、科学而艺术的评价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性并进而改造客观事物的一般态度和观点。科学精神建筑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上,更多地体现在认识论中。科学精神本身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类文明成果之一,在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生产斗争中对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实践中,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平等研讨的民主意识和实事求是的规律意识,等等。科学精神不是一个抽象之物,它是和具体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揭短”本是人们所不齿的行为,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揭老师的短,不仅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让学生“揭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揭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向权威挑战的胆量与勇气,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同时在质疑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揭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到教学上来,既获得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要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谢凯 《当代广西》2011,(24):44-45
"绿色学校"的称号是对一所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上的肯定,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教育,使他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以及环境行为方面得到真正的学习和培养。所谓生态德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分类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思想政治课问题意识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按问题所反映的能力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的测试目标就是以知识为载体,着重考察学生的综…  相似文献   

18.
王槐发 《湖湘论坛》2004,17(3):91-9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培养开创性个性、全面开发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去培养学生的某些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而是要使他们在观念、思维、行为的方式和习惯上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它涉及到整个学校教育运行机制,包括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途径、教育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课程结构等各个方面,而其中与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索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需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首先要“放”。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放”,即“放心、放开、放宽”。从思想上要放心,克服过去那种教师在课堂上总想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想法,而要放心地让学生去看,去想,去思考。今天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比过去要大得多,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表现意识、自我发展意识也较强,教师要放心地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探索,允许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常用策略有: 引而不发。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不使它感受到束缚,从而唱出美妙而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引而不发’林现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导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后,学生渴望知道得更多。这时,教师并不倾箱倒筐,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余者让学生自己探求。讲授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