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谢明亮 《党史文苑》2023,(S1):24-26
<正>“攻取吉安”的战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吉安人民在毛泽东“争取江西”计划下的伟大壮举,也是江西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吉安的占领,使得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红军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力排众议,主张红军放弃吉安,实行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战略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探索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赣西南地区数十万群众,配合江西地方红军武装以及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工农红军,九次攻打吉安城,毛泽东诗词称之为"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是"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的总导演。  相似文献   

3.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覃与贺怡从相识到相知,在革命斗争中,结成了亲密的战友和伴侣。毛泽覃与贺怡初次相识是在1929年2月,当时,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辗转来到吉安东固地区。担任红四军31团营党代表的毛泽覃因在大庾战斗中腿部负伤,不能跟随部队行动,留下来担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一面养伤,一面工作。为了照顾和掩护毛泽覃,赣西特委特别指派特委妇女干部贺怡照料和护理。贺怡是贺子珍的  相似文献   

5.
王荣盛 《党史文苑》2023,(S1):17-19
<正>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吉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建立全国苏维埃红色区域构想;“九打吉安”,建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一切从实际出发,开展了“吉安调查”;吉安地区军民连续三次投入反“围剿”战斗并取得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吉安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孕育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1929年2月1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抵达东固,在东固期间,赣西特委送来情报,毛泽东和朱德才得知井冈山早已失守。为了摆脱尾追之敌,根据红四军的实际,毛泽东果断放弃原来回师井冈山的计划,向闽赣边境敌人力量薄弱地区游击,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李冬钰  邓晗 《党史文苑》2023,(S1):62-64
<正>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等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在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反"进剿"、反"会剿"、反"围剿"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进行了发动群众、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9.
杨诚  曹俊 《党史文苑》2023,(9):24-26
<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7月,分宜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继而建立了第一支红色武装。经过两年的武装斗争,1930年4月,正式成立中共分宜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分宜苏区县成立后,划分上南、中南、下南区,成为分宜县的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中共赣西南特委(赣西特委、湘赣省委)领导下的北路行委于1930年8月迁驻分宜,  相似文献   

10.
“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一战争场景,是毛泽东、朱德在党内严重斗争的大背景下,联手执导的一出悲壮激昂、大气磅礴的战争活剧。朱毛转战攻吉安1930年8月,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为达到“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战略目标,强令朱毛领导的红一军团先行攻取长沙。因长沙城坚,敌众,准备充分,而朱毛红军盛暑远征、孤军深入,还因耗时过久、战机尽失,不仅未能攻入长沙,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彭四芽 《党史文苑》2023,(S1):40-42
<正>1930年2月6日至9日,由毛泽东主持,在江西省吉安县陂头村,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和红五、红六军军委举行联席会议(亦称“二七”会议)。“二七”会议讨论了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及苏维埃政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二七”会议不仅对当时赣西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全面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江西吉安的东固为中心,跨越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边界,是赣西苏区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论著中,这块根据地没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人们只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而不知当时被陈毅称为“东井冈”的东固根据地。特别是由于这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李文林在反“AB团”的斗争中遭到错杀,使这块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也被抹煞。  相似文献   

13.
晓农 《党史博采》2005,(2):31-34
提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在毛泽东的改造和带领下,积极配合正规军作战,为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袁文才、王佐为何被湘赣边界特委诛杀?《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一文,以引人入胜的语言,为我们记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连环杀案,揭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斗争的一段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九年秋,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初期,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的关键时刻,在革命由低潮走向高潮的形势下,敌派驻赣西南吉安一带镇压我革命力量的靖卫大队,在罗炳辉同志率领下举行光荣的起义,加入红军,有力地支援了处于劣势的革命势力,沉重地打击了凶恶敌人的反动气焰,进一步动摇了赣西南的反动统治,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刍议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土客籍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方寿 《党史文苑》2007,(5):34-35,43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湘赣边界党,领导建立了土客籍民众的革命统一战线,对于调动两籍民众投身于武装割据的积极性,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离开了井冈山后,边界特委的继任领导人,缺乏应有的统战认识,在处理土客籍争端中以感情代替政策,将客籍的民众领袖视为革命的对立面,做出了亲痛仇快的事情,终于使土客籍的统一战线破裂.本文所论述的正是这方面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林道喜 《党史文苑》2023,(S1):34-36
<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毛泽东根据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的性质特点、实际情况和革命工作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实现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的具体措施和根本保证就是群众路线,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是实现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善于从眼前具体的“小事”入手 ,解决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学习和领会这种“小中见大”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 ,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中见大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时 ,通过向群众调查 ,了解到这样一件“小事” :从前井冈山有一个山大王叫朱聋子 ,因熟悉井冈山地形 ,官兵进山抓他时 ,他就跟官兵满山转圈子。他把当了几十年山大王 ,官兵捉不住的原因归结为“井冈山不要会打仗 ,只要会打圈。”毛泽东把调查得来的 ,别人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党史文苑》2000,(2):44-45
苏区、解放区邮票 ,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见证物 ,已成为众多集邮专家收藏、研究的对象。由于苏区、解放区邮票是在极其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印刷发行的 ,许多邮票已经散失或被毁 ,幸存下来的显得无比珍贵。笔者经翻阅大量资料 ,现就我国苏区、解放区的邮票作个概括。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  192 9年 1月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 ,进入赣西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 1930年 3月在江西吉安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随后建立了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 ,并于同年 5、6月间发行了一套苏区邮票。据中华邮政江西省邮务管理局 1930年 8月 …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湘赣边界党,领导建立了土客籍民众的革命统一战线,对于调动两籍民众投身于武装割据的积极性,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然而,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离开了井冈山后,边界特委的继任领导人,缺乏应有的统战认识,在处理土客籍争端中以感情代替政策,将客籍的民众领袖视为革命的对立面,做出了亲痛仇快  相似文献   

20.
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1953年,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上井冈山第一”。贺敏学是在 1927年 8月永新农民暴动失败后,和妹妹贺子珍一道上井冈山的。不久,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贺敏学即投身到创建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伟人斗争中去,艰难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