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确定侦察范围是指刑事侦察过程中,依据犯罪现场所获取一切与犯罪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要素,确定与其相对应的空间,组织侦察人员深入所确定的空间开展有效侦察,以最终证实犯罪和确认案犯。侦察范围表面看来是指侦察工作的某一空间,实际上它的指向是犯罪人,因此,将犯罪现场一切相关要素与犯罪人相联系,才构成实际意义上的侦察范围。界定谋财杀人案件侦察范围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有形要素,二是无形要素。一、有形要素有形要素是指案犯遗留于犯罪现场,刑侦人员运用相关手段提取的物化要素。如被害人尸体、伤痕、杀人工具、指纹、足迹、赃物等。有形要素从外在形态上是确定的,给人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对侦察范围的界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伤痕(尸体)要素谋财杀人案件现场中,伤痕(尸体)是侦察工作中证实犯罪的至关重要的物证。伤痕(尸体)物证与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密切  相似文献   

2.
谋财杀人案件侦察破案工作历来是衡量一个时代、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刑事司法部门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准。古今中外,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侦察破案名探、专家无一不是在这一领域里建功立业的,可以这样说,侦破谋财杀人案件的经验、方法、途径、手段,是刑事侦察破案史上最华彩的篇章。上海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沿,近年来刑事案件呈成倍上升之势,其中尤以六类恶性案件上升幅度较大。90年代与80年代初相比,上升了3.5倍,其中谋财杀人案件80年代初占全部杀人案的20%;1994年已上升为35%。另外,凶杀案件的未破案绝大部分为谋财杀人案,80年代初年未破凶杀案为10起许,  相似文献   

3.
法医不可忽视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现场是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犯罪分子只要进行了犯罪活动就一定在现场上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法医必须参与犯罪现场的勘验工作,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物证,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法医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统的现场勘查知识和技能,缺乏从犯罪现场寻找犯罪证据的意识,故在办案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尸体的检验,而忽略了对现场的勘查。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工作者必须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场勘查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认真参加犯罪现场勘查,…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实施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在犯罪现场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现场上的犯罪痕迹都储藏着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挖掘、分折、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的今天,传统形象痕迹现场采获率越来越低,命案更是如此。犯罪人在实施杀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研究和利用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访问知情人等多种信息开展侦查破案,只是受到技术的制约和管理方式的束缚,利用现场信息的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封建的中国,由于科技水平的低下和重口供、轻证据的办案理念的影响,制约了犯罪现场信息的研究利用。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信息学角度审视犯罪现场信息对于侦查破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犯罪现场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犯罪现场信息即是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破案参与者对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它包括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的含义。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犯罪现场信息是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是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进行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客观条件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犯罪人总是选择有利条件来进行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犯罪人在利用现场客观条件实现犯罪时,又受到现场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犯罪人对犯罪现场客观条件的选择性犯罪人选择的有利于犯罪的客观条件,包括时间、空间及侵害对象等等。  相似文献   

7.
一 犯罪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现象。按照痕迹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形象痕迹,主要是指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另一类是无形的意识痕迹,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印象痕迹,有人称之为感知痕迹;再一类是通过现场各种变化现象所反映出来能表征犯罪人心理现象的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在犯罪现场上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能反映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死者角色识别的任务多年来,在涉及现场死者这一问题时,传统的侦查模式是对知名尸体案件,从查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经济状况等入手;对无名尸体案件,则是从查放害人身源开始。实际上,在杀人案件中尤其是多人死亡的杀人案件中,死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被害人这一角色,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即使在一起杀人案件中众多死亡者都是被害人,其角色仍可细分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和无辜者这两类。死者在逻辑上不等同于被害人,以在案件中角色扮演的不同为  相似文献   

9.
研究和运用现场犯罪痕迹,必然离不开研究犯罪现场。犯罪现场是犯罪活动的载体,是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客观反映和“记录”,是我们追溯判断犯罪活动和犯罪人情况的客观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犯罪分子的心理要素通过犯罪行为使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任何犯罪现场的客观物质形象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属性,都间接地反映着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动机目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背景。在当前犯罪现场遗留的可供鉴定的物质痕迹愈来愈少的情况下,充分研究和利  相似文献   

11.
由于性变态杀人案件的现场与一些常态人的性犯罪杀人现场、常态人杀人案件伪装现场和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件现场有相似之处,给侦查人员把握案件性质增加了难度。对案件认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现场的尸体损伤有时候也存在手段极其残忍的情景,如被害人尸体的乳房和阴部被切割掉等。但是报复和奸情杀人案件的案犯这一行为不是为了性满足,只是因为对被害人恨到了极端或者为了伪装成性变态杀人现场而为之。这两类杀人案件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案犯与被害人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关系密切的占多数。报复杀人案件中,虽然也有与被害人之间互不熟悉的,如被雇佣犯罪,但是雇主与被害人之间却是相互熟悉的。况且报复杀人案件的被害者没有性别和年龄之分。而性变态杀人案件的被害人大多为女性并且多是年轻女性。与强奸杀人案件现场相比较强奸杀人案的犯罪分子施用暴力威逼、伤害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迫使对方就范而与之性交,  相似文献   

12.
手印的相关性是指手印与犯罪行为内在联系的客观事实。手印是现场犯罪痕迹的一部分,是犯罪现场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痕迹,特别是手指头的印痕出现最多。根据现场发现、提取的犯罪手印,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能为侦察和技术检验提供方向和线索,为缩小侦察范围,刻画罪犯特征,鉴别犯罪嫌疑人提供客观依据。刑事犯罪现场极其复杂变化多端,犯罪现场上的手印,有的为罪犯留下,有的为事主、被害人或无关人员所留,确定现场手印是否罪犯遗留,关键是判明现场手印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1要结合现场环境和犯罪人的心理状态确定现场环境,能…  相似文献   

13.
血证如山     
在心脏脉动的推动下,一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流淌着6升的血液。正是这6升的血液给那些潜在的麻烦制造者带来了麻烦,为司法人员破案留下重要线索。因为任何切断或刺伤身体的行为都会导致流血,在犯罪现场留下明显的血迹。这些血迹就像用密码写就的文字,述说着攻击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施加以及如何进行的。如果在犯罪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搏斗,那么,犯罪分子留在犯罪现场的血液如同目击者证词或现场照片一样,有力地表明犯罪分子曾出现在犯罪现场。本期要介绍的就是法庭科学家如何利用犯罪现场最常见的血迹进行破案。血写的证据在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14.
在犯罪现场勘查提取的手印中,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的手印,直接关系到侦察破案中的认定人身、审判中的定罪证据。如果将无关人员手印列为犯罪所留或者将犯罪所留手印排除在外,冤枉无罪的人,让真正的犯罪分子逃避惩罚。排除工作常用方法就是将与现场有接触条件的无关人员的手印进行比对逐一排除。但对于流动性较大的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手印具体遗留部位结合罪犯行为动作,和手印上特殊附着物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利用现场手印新鲜程度,对不同显现方法的不同显现时效,结合罪犯作案时间来分析推断是否罪犯所留手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对现场痕迹的破坏伪装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场传统物证提取及利用效率逐渐下降.微量物证量小体微,甚至作案人也不易察觉,若能对犯罪现场微量物证加以利用,定能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帮助.考察其基层应用情况,存在技术设备缺乏,技术人员微量物证意识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必须寻求有效对策,推进微量物证技术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系列杀人案件的成因、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云平 《政法学刊》2004,21(4):66-69
发生系列杀人案件的原因取决于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谋财害命、报复杀人、滥杀无辜和杀人灭口是导致系列杀人案件的主要成因。系列杀人案件的特点体现在作案人的行为特征、作案人的个性特征和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三个方面。在侦查过程中,应引进利用“软件”串并案件的理念以拓展串并案途径,过细勘查犯罪现场,建立失踪人口管理机制以及时发现和串并系列杀人隐案,严格遵循公安部“侦破系列杀人案件工作机制”的要求规范侦查工作,引入和加强犯罪心理画像、犯罪现场重建和辩证侦查思维等现代侦查和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犯罪现场是犯罪信息的载体,包括隐含犯罪信息的心理痕迹,这些信息反映了犯罪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及犯罪动机和目的~([1])。侦技人员除了重视物质痕迹的发现和提取外,也应重视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1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概述1.1心理痕迹的概念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外显出来、通过犯罪行  相似文献   

18.
系列性谋财杀人案是指同一犯罪主体以谋取财物为目的,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对多个被害人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造成的一串案件。系列性谋财杀人案是个案的延续,侵害对象直接涉及他人生命及财物,造成的社会危害更为深远和广泛。因此,侦破系列杀人案是打击刑事犯罪工作的首要任务。1993年10月6日深夜,上海市虹口区天潼路478弄发生特大杀人抢劫案,被害人张海涛年仅17岁,被劫美金、日币、人民币的存折数张(折合人民币共计15万余元)还有金银首饰13件,照相机2架等物。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析:1.现场进出口无撬压痕迹,犯罪分子可能与被害人相识。2.犯罪分子在作案中采取卡颈、绳勒、捂嘴等手段,致被害人于死地,极其凶狠残忍。3.现场翻、搜、寻得十分仔细,逃离现场时放水、煤气,破坏痕迹和嗅源,表明作案人谋财心切,手法老练。根据这一系列情况确定,选择从熟悉张家情况的熟人中寻找嫌疑人为侦察方向。麻将搭子中的杨国柱被请进了刑警队,调查中,杨住地户籍警反映浙江富阳公安局曾派员为"91.11.29"凶杀案来沪调查杨的情况。于是虹口刑警队立即派员到富阳外调,得到了极其重要的收获,富阳"11.29"凶杀案现场与虹口"10.6"案情竟  相似文献   

19.
蔡晓东 《刑事技术》2003,(Z1):62-63
近年来心理测试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由于心理测试的运用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还不是很成熟,我在心理测试工作中有一点体会,本文讨论一下犯罪现场信息在心理测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犯罪现场是获取犯罪信息及搜集物证的“宝库”,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结果必然会使犯罪现场上的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研究犯罪现场的关键。犯罪现场信息是从犯罪现场提取的相关痕迹、物证及通过现场走访和现场分析获取的犯罪资料。犯罪现场信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法医命案现场勘验及侦察破案工作中遇见3例醉酒状态下杀人的恶性案件,回顾总结这3起案件的侦破过程,笔者认为法医在醉酒状态下杀人案件的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作案目的、动机的判断、作案过程的分析、嫌疑人的刻画、侦查范围的划定等方面都具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地方,现作分析浅谈,供同仁们在工作实践中参考应用。1案例资料案例1徐某,女,35岁。2000年8月10日15时许被人杀死在自家客厅内。尸体解剖检验:死者下身裸露,头面部、颈部多处锐器砍切创,外阴部创伤严重,软组织残缺,破坏严重。结论系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死亡。破案证实: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