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名宗 《中国司法》2008,(7):102-104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它对于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立法都将劳动规章制度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我国劳动立法也不例外,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制》2004,(4):54-56
申请人:某菲亚养生馆(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被申请人: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人菲亚养生馆是某区的私营企业、专业从事美容保健等项业务的用人单位。2004年6月3日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该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检查,当时该用人单位负责人不在场,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称是劳动监察人员就直接向该用人单位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  相似文献   

3.
就业风波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8,(12):34-36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于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了。但发生纠纷后用人单位以大学生未领取毕业证,仍是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时有发生,导致纠纷频发。那么,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有效吗?学生毕业是劳动就业的法定准入门槛吗?江苏首例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纠纷案引出热议话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吗?请看这起——  相似文献   

4.
章法 《法庭内外》2008,(4):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竟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4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相似文献   

5.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年来到. 黑黑的天上横幅飘,横幅下面人儿吵.泛黄的路灯,就像几十年后的外滩夜照明泛光,投射在"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跨马路横幅上,被跨着的马路,便是菜场了.只是夜照明照的不是夜,而是黎明时分.  相似文献   

6.
因用人单位以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或者以职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用人单位与职工间的劳动争议,是常见、多发的劳动争议类型。对于此类单位以职工过错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存在立法上的缺陷及司法上的不统一,导致同一案件人民法院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基于不同理解作出不同的结果,也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管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购房者身穿“维权标语”服声讨开发商,开发商将其告上法院讨要名誉权。那么,在公共场所拉横幅、写标语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相似文献   

8.
【裁判摘要】即将毕业的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就业为目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接受用人单位管理,按合同约定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在明知求职者系在校学生的情况下,仍与之订立劳动合同并向其发放劳动报酬的,该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应当认定双方之间形成劳动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9.
10月25日,海南省文昌市的街头洒满阳光,行人往来如织,并没有太多暴雨肆虐留下的痕迹,只有悬挂着的横幅提醒着人们,几天之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瘐、一片泽国。  相似文献   

10.
《江淮法治》2011,(6):56-56
岁尾年初,旧劳动合同终结,新劳动合同确立,许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面临着劳动合同是否续签的选择。劳动合同到期.继续接续维持原来的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可有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此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下边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面临的这一现实问题.结合审判实践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1.
张焰 《法制与社会》2011,(24):70+74-70,74
本文根据司法实践的总结,以案例为切入点,对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展开解析,对用人单位关于《劳动合同法》规则的错误认识提出纠正意见。  相似文献   

12.
【裁判摘要】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在本企业内部实施的、关于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制度。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起相关诉讼的.法院应当依法审查该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超越合理权限对劳动者设定义务.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3.
【裁判摘要】 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依法登记设立。用人单位与未经工商注册登记、不具备劳务派遣经营资质的公司签订用工协议,与派遣人员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应由用人单位依法为其缴纳综合保险费;用人单位与不具备缴费资格的主体的协议约定,不能免除其法定缴费义务。  相似文献   

14.
劳动纠纷每天都有发生,尤其以劳动合同订立和试用期间的纠纷居多。如何提前防范,对用人单位而言非常重要,同样也是对用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项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由于在校大学生尚未毕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直接订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尚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实践中,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促进在校大学生就业,教育部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在校大学生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之前.先与在校大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签订前用人单位、学校、在校大学生三方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重组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企业重组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企业分立、合并、资产转让、股权收购等等。其中有些企业重组涉及用人单位法人人格变动,而有些企业重组不涉及用人单位法人人格变动。前者基于法律规定或约定,劳动合同上的用人单位可能发生法人人格的变动,这种人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原劳动合同的履行。  相似文献   

17.
“来的路上没有横幅,会场上没有鲜花,餐桌上没有酒水……我感觉参加这次会议最大的感受就是会风变了。”在谈到参加河北省第十二屑人大一次会议的感受时,齐秀敏代表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程成 《中国审判》2009,(4):82-83
劳动合同到期后,为继续用工而又避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遂将劳动者推向劳务派遣公司,再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回用人单位。该行为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6,(8):60-60
前不久,我在某家具厂上班时,右手不慎被开榫机打伤致残,经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用人单位一次性赔偿给我伤残赔偿金、伤残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共计26000元。我们双方均签收了仲裁调解书,用人单位已将全部赔偿款付给了我。由于我右手致残,现无法找到工作,生活自理能力也受到严重影响。我觉得获赔26000元太亏了。请问:我还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赔偿款吗?  相似文献   

20.
问:关于“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法》中是怎样规定的?答: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动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