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性犯罪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性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探讨女性性犯罪形成 的规律,对搞好社会治安,寻求教育改造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女性性犯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女性犯罪呈现数量上升、所占犯罪比例增加、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流动人口为主,暴力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突出等特征。影响女性犯罪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是,传统道德观念弱化、自身素质较低等。抑制女性犯罪,需要加强对女性的道德、法律等教育,切实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加大“黄、赌、毒”的根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女性性犯罪.是指以性为主要特征和主要手段的犯罪。它包括流氓性犯罪团伙卖淫、乱伦,帮助强奸等。所谓性犯罪心理,就是指足以影响和支配一个女性突破外部和内部的重重阻碍,进行性犯罪行为的忡种心理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其特征有三:第一.是由影响和支配一个女性实施性犯罪行为的一系列心理因素所组成;第二.它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三.它的多因素结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一、性意识的变异是导致女性性犯罪的一个心理基础性意识的变异主要指性意识的偏离或异常,以满足性欲冲动而无感情基础为特征.渴望与异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女性犯罪由于具有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其犯罪手段往往区别于男性犯罪,但却又与男性犯罪有着这样那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特殊的社会危害性。掌握女性犯罪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分析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探究女性犯罪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防止、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犯罪快速增长,尤其以性犯罪、侵财犯罪、毒品犯罪最为突出。目前,女性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犯罪年龄出现低龄化,高学历智能化犯罪逐渐增多。因此,分析影响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加强对我国女性犯罪的研究,采取适当的社会对策,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性性犯罪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性犯罪女性的心理对于我们预防、减少女性性犯罪以及矫治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性性犯罪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性犯罪女性的心理对于我们预防、减少女性性犯罪以及矫治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女性性犯罪中,重婚犯罪比较多,笔者对吉林省女犯监狱从1980年到1990年各年度入监的女犯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女性性犯罪中重婚犯罪比较多。她们的犯罪活动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而且也是女性性犯罪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对女性重婚犯采取相应的改造对策,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女性犯罪出现新的特征犯罪率提高,犯罪类型增多,呈现低龄化趋势,犯罪方式具有渐进性、隐蔽性的特点,暴力犯罪明显,职务犯罪增多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多种措施,才能预防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使用自编犯罪特征问卷和COPA-PI(正式版),对兰州女子监狱的230名女性犯罪人进行了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的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女性犯罪人表现出了较多的依赖性、非计划性以及间接侵害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和犯罪人格没有显著关系,而在受害对象的选择上,对男性受害人的选择和犯罪人格维度中的冲动性有关。对女性犯罪人而言,暴力型犯罪比财务型犯罪、性犯罪、毒品犯罪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受害人,而性犯罪比其他类型更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女性犯罪问题凸显,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是推进社会和谐的要义之一.通过实证材料的分析,从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角度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进而剖析女性犯罪的特征及其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女性犯罪防控措施,以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女性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世界三大灾难性犯罪之一。在我国,这类犯罪正处于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对有效扼制这类犯罪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有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作了界定和分析,并提出了侦察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频繁,是大城市案件多发、大案频发的地带。控制城郊结合部犯罪必须控制好几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如突发性、动态性犯罪,连续性犯罪,团伙犯罪及流窜犯罪等。  相似文献   

14.
中外犯罪统计学提供的数据表明:女性犯罪的数量大大低于男性犯罪。1971年英国女性犯罪占14.5%,1973年西德占17.1%,1975年日本占16.9%,1985年中国占5%。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女性犯罪率为男性犯罪的1/10。但若以等同数量的男性与女性犯罪相比,则女性犯罪的危害性远远要大于男性犯罪的危害性。本文试图对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作一探索,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15.
女性犯罪在刑事犯罪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犯罪性质和危害日趋严重。其主要特点是:1、犯罪嫌疑人的文化水平偏低;2、中青年女性占大多数。女性犯罪的类型:1、以杀人、伤害为主的暴力案件;2、盗窃诈骗等侵财型犯罪;3、性犯罪。侦审女性犯罪时,要依据女性犯罪的特点、类型,犯罪后的矛盾心态,积极引导,注意证据的调查掌握,破除侥幸心理,使各类女性犯罪案件在科学的侦审要领中破获。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的方兴未艾,传统接触性犯罪纷纷改头换面,朝着非接触性犯罪发展。网络贩枪犯罪作为典型的非接触性犯罪,具有线索渠道少、侦查经营久、调查取证难、协作配合低等特点,因而需要强化打击网络贩枪犯罪的强度,健全有关网络贩枪的收缴制度,提高对网络贩枪犯罪的整饬力度,完善网络贩枪犯罪的查堵工作等打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性犯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犯罪模式的犯罪,既不等同于变态犯罪,也不单纯是所谓的新型犯罪。作为一种尚未被人们所熟知的犯罪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犯罪人所实施的整个犯罪过程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所熟悉的犯罪架构。非典型性犯罪的形成原因与传统犯罪存在较大差异,其分类方式亦有所不同,在审判应用及犯罪预防上都需建立新的理论模版,强调从个案入手。  相似文献   

18.
从犯罪学研究的传统看,犯罪学是一项男性的事业,其研究者主要是男性科学家且主要研究界性犯罪,这种研究上的误区突显了传统研究中研究者以及分位占主导的刑事司法系统对女性活动普遍缺乏科研的兴趣。今天,犯罪学研究基本突破了传统研究的框架与模式,突出了女性犯罪研究的地位。本文全面评述了当今女性犯罪研究的进展与深度,对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的女性犯罪,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严重扰乱了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和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方面探析女性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旨在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综合地分析诱导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学历人员犯罪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高学历人员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且多以实施职务性犯罪和侵财性犯罪为主,高学历犯罪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外来人员,高学历犯罪人员中累犯的比例较小。高学历人员犯罪是高校扩招的影响、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高学历人员意志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造成的,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