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率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的讨魏战争。他在临行前呈后主刘禅一表,即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出师表》。对于《出师表》,后人一直赞誉有加、推崇备至:杜甫赋《蜀相》一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2.
谢重光教授新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作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一,于2003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闽台文化自成系统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特殊密切关系,把它作为闽台经济文化关系的一个个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阐发了对这一区域内文化同质性和某些特殊性,特别是对闽台客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客家民系在闽西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光复初期台湾出现的《前锋》、《台湾文化》、《创作》等刊物以及《和平日报》、《新生报》等报纸副刊为主要考察对象,论述当时一度出现的争相介绍、研读鲁迅的热潮,其形成和消退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它显示中国新文学优良传统在台湾播迁和赓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8年秋天,天津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姚同发所长来我所访问,他谈到岛内“台独”势力活动猖獗,其一是企图割裂两岸文化渊源,为此,他表示要赴岛内作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来批驳“台独”宣扬的种种谬论。承蒙台湾《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襄助,他的研究计划得  相似文献   

5.
温淑华 《台声》2003,(1):50-51
近日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文化渊源》(约34万字),是友人姚同发先生历经近4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在这部著作里,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多学科视野、大文化格局,阐述了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勾勒其来龙去脉,追溯其根由本源,厘清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从而达成为台湾历史文化定位的目的。江泽民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中提出了中华文化“纽带”论,1998年在钱其琛副总理倡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姚同发先生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肖军 《台声》2006,(12):93-93
每当这个一头短发、端庄文静的中央电视台年轻女主持人坐在宽大的演播室里,对着观众展开她甜美的笑靥时,观众们知道她就要开始一场和专家学者的充满趣味和理性的对话。面对来自各界的权威人士,她要求自己不卑不亢,一如她那有些男子气的名字——李峰。作为《海峡两岸》这个栏目的主创人员及主持人,李峰以其平和大方、清秀自然、沉稳干练、柔刚兼备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她亲历、见证了《海峡两岸》的成长。而本书正是她将自己多年来在《海峡两岸》做记者、主持人的一些思考心得和经历整理出来,集结成本书。从2000年进入《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7.
刘春红 《前沿》2008,(10):162-164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吴薇 《两岸关系》2013,(3):59-61
"中国结"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和一位台湾人密不可分,他就是中国结的命名者、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黄永松1943年10月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1988年开始到大陆采风。几十年来,他致力于创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库,做了很多有趣的记录,米食、面食、风筝、泥塑、淮阳人的祖庙祭、陕北的剪纸、贵州的蜡花……今年1月,  相似文献   

9.
由南宁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获得了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剧目奖,这是文化广西建设的一件好事,可喜可贺。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  相似文献   

10.
宋义霞 《求索》2012,(8):160-161,153
贾平凹近年力作《古炉》,以亲历者的感受,用一个小孩子的经历,通过陕南闭塞落后以烧瓷为生的小山村,巧妙深刻地展示了文化革命独特不堪回首的历史。作者从环境悲剧、爱情悲剧和人格悲剧的三重审美视角揭示动乱的社会根源,艺术地表现了动乱中的文化失落与人性扭曲的阵痛,让人痛苦中震撼惋惜,让人反思中惊醒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赵毅 《今日民族》2004,(6):24-27
文化产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特别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与文化事业并列的概念提出来,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历史机遇。中共云南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像当年抓烟草业、旅游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最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云南省文化产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张志宏 《求索》2010,(12):128-130
文章以《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为切入点,宏观上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隐逸"这一文化现象,进而详尽分析了《庄子》的"隐逸"观及其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从而对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所产生的得失影响进行了条列论证,提出"隐逸"思想本身无所谓积极消极,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才能使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栾铁虹 《台声》2002,(10):22-23
7月,由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南京市京剧团100名演职人员组成的南京文化代表团,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璀璨的民族文化之桥,沟通了海峡两岸同胞真挚的情感,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最亮丽的一道风景7月9日,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在“国父纪念馆”的首演日,恰遇“娜莉”台风在台湾登陆,台北市狂风大作,豪雨倾注,许多机关、企业、学校停止了工作。晚上,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而热情的观众仍然冒着狂风暴雨前来观看演出,动人的场面到处可见。有的观众淋湿了外衣,有的观众扶老携幼,一家三代前来,还有的观众在5年前看过小红…  相似文献   

14.
沐泽 《台声》2006,(9):58-58
总有一种声音,是你永远忘不了的。像多年老友,真诚、感人、偶然相遇,却能勾起无限回忆与悸动。睽违3年,台湾歌手邰正宵推出全新的创作专辑《蓝色贝壳》,该专辑特别集结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美国、新加坡的幕后菁英共同制作,邀集知名创作人如姚若龙、陈小霞、娃娃等加入,更在现代的曲风中加入许多中国传统乐器,让该专辑有更丰富的音乐元素与东方风情。之所以选用这么多民族音乐元素,跟邰正这几年的经历颇有关联,他在几年之间走遍了云南、内蒙古、哈尔滨等边疆地区,深入民间发掘了很多有价值的音乐元素,他称这些是“宝藏”,并认为还有可以…  相似文献   

15.
董晓宾 《台声》2004,(10):52-53
“台湾人在上海的清明上河图”——一本记录了20位台商在上海创业故事的《大上海台商传奇》在内地和岛内均引起轰动,该书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葛凤章先生。为了从内地视角对“后寻根时代”进行解读,本报专访了这位“台商生态”的资深观察者。 移灵背后的经济因素 “连祖先祠堂都全部搬到上海”,葛凤章曾报道过此事。  相似文献   

16.
杨永兴 《传承》2009,(20):8-10
《红旗》杂志在"四清"运动期间组织和发表了大量有关文化批判的文章,其中既有对文艺界的批判,也有对哲学界和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批判。它们不仅加深了"四清"运动"左"的错误,而且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序幕,使运动由文化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并直指中共中央领导最高层。  相似文献   

17.
陈理慧 《理论月刊》2008,(8):120-122
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汹涌澎湃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被城市文化鄙弃与排拒的乡村文化非但无法融入到城市主流文化中去以优长互补的形式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反而在其冲击下走向分化、崩溃。民间道德文化的体现者刘高兴既无法融入到城市主流文化中去,对道德堕落的城市文化进行改造,又无力改变、拯救处于道德崩溃中的传统文化,只好与自己置身其中的传统文化体系一起走向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19.
如同其他品味制造者一样,《孤独星球》作为将出版商和"驴友"连接起来的旅游攻略,可以被延伸为布迪厄语境下的文化中介者,它通过调适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实践和旅游品味的关系而建构、形塑着"驴友"的品味。在对目前《孤独星球》中国系列丛书进行词频统计和社会网路分析可视化后,发现其从景点、住宿、交通、饮食四大模块构建了"驴友"追求自然本真、刺激冒险、"异文化"风情、节俭环保、"文艺范"和重视体验的一套符合"驴圈"的身份认同的旅游品味,从而区分"驴友"与其他旅游者的关系,最终构建了旅游品味的合法性权威。  相似文献   

20.
周悟拿 《求索》2014,(10):171-174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极其畅销,为中国读者所广泛接受。从社会文化层面审视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语言和视角本身的国际化性质,使得这部作品交融各色文化特点;二是作品中"现实主义"和"小资主义"并存,为写作风格注入了创新元素;三是其都市背景和逃离都市的心灵诉求契合中国年轻读者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