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斯大林担任俄共领导人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简称“斯大林体制”,也有人称之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决非个人意志的产物,它是俄国共产党人探...  相似文献   

2.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弊端。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世界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确立起斯大林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斯大林模式既是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尽管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努力都未能开花结果,但是历史不会因此而忽视它们为此所作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毛泽东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始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误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经过20年的实践,1992年6月,邓小平最终确定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终于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樊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向军 《前沿》2008,(11):36-38
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布尔什维克党内部论争中阐发和形成的。在论争中,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设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不仅在苏联历史上指导苏联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克服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在这些弊端的反面勾画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列宁、斯大林,尤其是斯大林依照当时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蓝图“按图施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当成社会主义本质;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虽然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局部加以革新,但总体上仍然比照“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反思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什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原因,认为关键是没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他在新的参照系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提中国特色道路或称中国模式。中国特色道路可分为总道路、根本道路、基本道路、具体道路四个层次。对它们的内涵分别作出界定,有助于增强对“道路”概念的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
  弄清楚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关系,事关我国发展的方向。要把列宁创立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早期苏联模式与后来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区分开来,把斯大林模式中的基本制度与体制层面上的严重弊端区分开来。毛泽东对摆脱苏联模式进行过艰辛探索但总体上并不成功;邓小平则对苏联模式作了重大的原则性的突破、全面的整体性的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将实现探索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跨越。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的基本问题,开始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据及其核心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主观原因主要是斯大林为其社会主义模式的合理性作辩护所构造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把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视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线性"的"铁的规律",从而把由特殊历史条件形成的苏联模式的体制特征,当作由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意识形态的核心话语是"物质运动"规律决定了人类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一年,在战胜了外国武装干涉和结束国内战争之后,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开始了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托洛茨基利用党的政策转变的时机,向党发起了进攻。而党内另一机会主义派别的首领布哈林则站在折中主义立场上,说什么列宁是“从政治上”看问题,托洛茨基是“从经济上”看问题,“从经济上”看问题和“从政治上”看问题有同等价值。他把自己说成是“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的,要把“双方统一  相似文献   

10.
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随着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研究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因为苏联社会的政治体制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发展的。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继承列宁的遗愿,在苏联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因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这个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体制模式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 "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提法,果真是假命题吗?别说在苏联解体以后,就是早在苏联解体以前多少年,苏联学术界、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就已提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概念了.而且,如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史稍微有一点点儿常识的话,就会知道,邓小平恰恰不仅是从当时中国的体制,也是从苏联的体制模式着眼,来思考、设计中国的整个改革蓝图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剧变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据我观察,学界大概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专门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斯大林否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成功地对斯大林体制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剧变;另一派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斯大林在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若干重大问题上的认识 ,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中的错误和贡献一样的明显 ,斯大林所创制的苏联模式 ,是一个典型的是与非的矛盾结合体。对于包括斯大林在内的社会主义的探索者的思想理论乃至苏联模式 ,不能因苏联的衰亡而弃如蔽屣。  相似文献   

14.
夏云高 《传承》2011,(12):36-37,57
1915年,列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它是根据当时世界和俄国的形势提出来的,它是被俄国革命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1924年,俄共(布)党内围绕着要不要建成社会主义、建成怎样的社会主义问题展开了论战,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等人的论战中,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其"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客观地说,"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程思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全世界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掀起了一股以批判“斯大林主义”为旗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全面地、科学地评价了斯大林...  相似文献   

16.
一、苏联社会的三大矛盾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解体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其国内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斯大林明确宣布:“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全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1938年他进而指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1939年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苏联社会已经没有阶级冲突”,“呈现出一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友爱合作的图景。”(《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页)现在看来,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是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率先建立起来的人类社会第一种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迅速崛起为"冷战"年代的世界两霸之一的。1991年末,苏联由于历次改革失败,始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理论的简称,它是苏联传统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都与这一模式有关。它的一些基本原则,至今还制约着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方向。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也是以这一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越南的革新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仿效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以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外交上“一边倒”的封闭局面。越南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多年的抗法、抗美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僵化的...  相似文献   

20.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1966年4月苏共23大之后,主席团改称政治局)、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持、推出“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新体制”的改革,通称“新经济体制”。推行新经济体制曾经使苏联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新经济体制很快就被斯大林模式的旧体制所吞没,消失得无影无踪,苏联也因而丧失了冲出斯大林模式狭窄樊篱的大好时机。柯西金改革的悲哀已经预示着苏联的命运了。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当时的重要措施是下放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权,扩大厂长、企业经理在计划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