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首先应在认识上明确腐败的源头在哪里。腐败的源头与腐败的本质有着直接关系。从本质上看,腐败行为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就是说,我们党政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本来是一种公共权力,可是,有些干部在使用这种公共权力时却把它变成了私人权力,以权谋私,由此产生了各种腐败现象。因此,公共权力是如何异化的,才是腐败的源头问题。当然,形成这一源头有多种因素,但是最根本、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体制因素。因为体制是人们建构起来的公共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公共行为规范体系,是一种具有合法强制性的客观力量,个人只是这个体…  相似文献   

2.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即主体论、客体论、环境论、“私有制剥削根源论”。现将其各自的观点简单地逐一加以说明。1、主体论:主要是从权力的主体,即掌握权力的个人和集团上来探索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①人性说,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生来就有自私、贪婪、趋乐避苦的本性,一旦有机会,私欲就会膨胀导致腐败。②道德说,权力的主体,在运行权力的过程中,其所选择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与社会公德、群体利益相悖,道德沦丧,价值观堕落,所以,在运行权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探究其政治原因,就是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不难看出,腐败现象与政治的内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且两者联系的结合点不是别的;就是“公共权力”.腐败的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异化.那么,导致公共权力异化的政治根源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觉得主要是三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腐败表现的权力性,腐败活动的聚集性,腐败行为的复杂性,腐败主体的扩散性.分析了当前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根源: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残余影响的结果;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是其滋生的经济根源,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力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软弱.是其直接的主观因素.通过对腐败现象特点的根源的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共权力运作失灵的角度研究行政职能与腐败的内在联系,探索造成公职人员腐败的现实体制因素,指出不合理的行政体制是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的发生原因分别是:权力的不受制约性,权力神圣论和权力支配性;体制的不完善,降低了腐败成本和提高了反腐败成本;传统人性假设,人治主义和人性等级观。传统人性假设的圣王人格、内圣外王理想、人性贤愚先天之分的理论后果是权力神圣化、轻视制度制约、重人治轻法治,是权力垄断与集权体制的理论根源之一,是腐败的深层根源。反腐倡廉建设权力制约是前提、体制完善是关键、人性论是理念,三者最终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体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表现在公共权力运行、现行监督机制、现有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法律法规等许多方面,这些缺陷使公共权力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轨、错位、异化,从而导致公共权力的腐败、流失以及缺席。因此,只有构建完备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在利己主义的动机和目的支配下,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背离公共权力的授权目标,违反公共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少数人利益的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导致了腐败的产生。因此。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防止公共权力的泛化、异化。就我国而言,应从廉政教育、薪酬制度·、监督机制、法制建设等四方面着手,从而使公共权力拥有者不想、不必、不能、不敢通过公共权力泛化去腐败,最终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界曾经出现的滥用“异化”的错误思潮中,有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异化论”特别引人注目。这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的异化,而且有政治方面的异化。“社会主义政权机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政治方面的异化”,“社会主义权力异化,首先表现为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11.
腐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公共权力的异化,要反腐就必须治权。在中国政治生态背景下,要治权就意味着必须要认真考虑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科学配置权力,对公共权力实行制约与监督,从权力运作的规律出发,建立预防腐败产生和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体制机制,即制度设计。但在进行具体制度设计时必须克服重实体轻程序、重原则轻细节、重制度轻机制和重规范轻约束等倾向。  相似文献   

12.
就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产生根源问题,许多学者从政治学、伦理学角度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获得了一些精辟的认识。但是,这些分析腐败产生根源的观点,仅提供了一种解释腐败原因的思路,并没有解释清楚行为主体是如何使潜在的腐败动机和机会变为现实的。这就涉及到对腐败产生根源的制度层面探讨,在此可以借助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研究工具。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利己心的“经济人”。人们的行为,都包含着“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计算,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是由掌权人来行使和运用的,是廉洁还是腐败关键在于掌…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治权力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本质上是一种非市场性资源。在廉洁政府的运作下,该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交换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为公众和社会谋利益,促进社会向文明、富裕、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公共权力作为一种资源在腐败官吏的运作下,会发生“异化”  相似文献   

14.
从人们对于权力腐败的关注度、国际社会对我国权力腐败的评估及我国惩治和打击权力腐败的实际情况认为权力腐败已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而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在于忽视了人性恶或是官性恶;制度根源在于受人伦束缚下的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体制机制根源则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治理权力腐败应严于律己,通过廉政教育取信于民;推进制度改革,实现制度面前无特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廉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曙光 《求实》2006,(Z1):55-5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自身的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公共权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两重性公共权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公共权力的异化也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当社会出现阶级分化,经济利益相互…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对腐败行为的界定第一种意见认为,腐败就是权力变质。即公共权力不是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而是朝着有利于私利的方向使用时,腐败现象便会产生。权力由原来排除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本质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提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剥削”的论断,并作了充分的论证。继而,又论证了“权力剥削”比“资本剥削”更加可恶的道理,可谓鞭辟入里。本书还根据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社会,现代先进国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经验教训,分析探索了时下各种腐败行为的表现形态,论述了当  相似文献   

18.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从历史体制、法制等方面对权力逆向运行的根源进行探析,这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从历史体制、法制等方面对权力逆向的根源进行探析,这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雪梅  程倩 《探索》2005,(5):49-52
诸多治理腐败的设计基于旧的权力分类理论,都没有找到腐败生成并蔓延的根源,林林总总的治理之策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缘木求鱼。张康之教授把权力分为抽象权力和具体权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权力分类方法。根据这种权力分类,腐败的根源在于具体权力的异化。它跳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单向度的思维定向,寻求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新的路径,可以为认识腐败、治理腐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