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席卷中国、震撼世界的苏维埃革命运动中,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人年龄较大,资历深,德高望重,都是红色政权建设中的中流砥柱,被党内外誉为苏区“五老”。1934年10月,除何叔衡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开始了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梅坑殷殷握手话别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的严重错误,广大红军指战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虽浴血奋战,但仍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敌军的包围圈越拉越紧,苏区越来越小,党、政、军、群中央机关不得不准备和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泽东主席任命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他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苏区包公”。  相似文献   

3.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顶住各种干扰,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1932年5月,一封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的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阅后一怔: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他决定亲自带几个人到黄柏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雏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顶住各种干扰,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相似文献   

5.
朱适 《党史文苑》2005,(10):23-24
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席卷中国、震撼世界的苏维埃革命运动中,中央苏区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五人年龄较大,资历深,德高望重,都是红色政权建设中的中流砥柱,被党内外誉为苏区"五老".1934年10月,除何叔衡留在苏区继续战斗外,其他"四老"随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开始了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1959年春末,清明时节。一支“白发”队伍冒着蒙蒙细雨从瑞金城东的汉清桥出发,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长汀境内,沿着一条沙石小道,来到长汀水口乡的梅运村。在大山脚下的何叔衡烈士墓碑前,老人们屈膝跪下,呈上他们带来的米酒、米果,一边撒泼,一边深情地呼唤着:“何部长,你安息吧,…”“河大伯,你为我们穷人伸冤作主,穷苦百姓永远忘不了你…”瞬间,天空动情地下起瓢泼大雨,老人们的泪水伴着雨水滚滚而下……在这支“白发”队伍中,有当年被何叔衡查办过的瑞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世珠、苏区干部刘家林,有原苏维埃工农检查部干部刘…  相似文献   

7.
说起"青天",多数人的脑海中会首先浮现出包拯、海瑞等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为民做主的古代官员形象。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会知道,党的历史上也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何青天",他是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中央苏区时期被誉为"反腐先锋"的何叔衡。何叔衡出生于腐朽的清王朝时代,身为秀才却行革命之举。他孜孜不倦,为求新学,37岁再次步入课堂学习。五四运动中,他坚定地与学生站在一起,四处奔走组织动员力量,促成驱张斗争取得胜利。他不吝拿出微薄积蓄创办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留学归来,他投身苏区反腐斗争,营造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良好局面。花甲之年,他服从命令留守苏区继续战斗不幸牺牲,践行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长汀考察工作,专门前往濯田镇梅迳村瞻仰何叔衡烈士纪念碑。今年是何叔衡牺牲85周年,以此撰文纪念,主要是学习和感悟他"刚正不阿、埋头苦干;铁骨铮铮、鞠躬尽瘁"的初心品质。  相似文献   

8.
何叔衡肃贪     
1991年11月,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一位苏区检察官公正无私的“铁包公”形象,在许多熟悉他的老红军、老干部心中发出深深的共鸣;他是一位公仆,一个典型的共产党人代表;他俭朴、勤奋、认真,特别对党和苏维埃政府里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铁面无情,人们都尊称他是“铁包公”。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  相似文献   

9.
在红都瑞金,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当年,他已年近花甲,稀疏的头发和浓密的胡子衬托着一张老成、威武、善良的脸,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人生经验和情感。在苏区,有人叫他何部长、何主席、何主任,还有人尊称他为何大伯、何胡子。毛泽东说他是“感情一堆”,肖三则称他是一头不辞劳苦的“牛”。他就是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信念坚定 1931年冬,何叔衡从上海转入中央苏区,住在瑞金叶坪。他的住处与毛泽东的住处仅隔30余米。毛泽东住的院子旁边耸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樟树,葱茏的枝条象一把大伞,也给叔衡的院落留下一片绿荫。此后,这两位患难与共的战友经常到这棵大樟  相似文献   

10.
正他是清末秀才,深感"世局之汹汹"而不愿为官;他是教书先生,却比青年学子更激进;他投身革命,却坚持人道主义,为实现社会平等,"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被尊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何叔衡。穷秀才造反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上秀才,当年娶妻。县里给他下了掌管钱财的委任令,但他深感"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不到任。在父亲的骂声中,何叔衡回乡种地教书。在乡间任教时,何叔衡与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秀才结为拜把子兄弟,他们就是被合称为"宁乡四髯"  相似文献   

11.
刘瑛 《新湘评论》2020,(3):54-55
何叔衡和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12名一大代表中,30岁以下的11名,何叔衡以45岁“高龄”成为年纪最大的一大代表。而在此之前,何叔衡已经创造了两个纪录:年纪最大的师范学生、年纪最大的新民学会会员。此后他又创造了两个“纪录”:苏维埃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一大代表中最早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创造的最后一个纪录,践行了他“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也正是他“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的人生观的终极体现。何叔衡,一个永远保持年轻积极心态的人,一个永远年轻的“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2.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11,(12):10-13
一提起何叔衡,国人立即就会想到他是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早期党组织主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1913年,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何叔衡与毛泽东因为志趣相投,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十分尊重何叔衡,特别欣赏何叔衡办事热忱的性格,并用这样的话来高度概括何叔衡的完美人格:“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的排斥,中央红军离开苏区后,邓子恢没有能够跟随主力红军转移,而是和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起被留在了苏区,进入后来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几个月后,邓子恢等人从瑞金向闽西突围,与原来就在闽西的张鼎丞会合,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邓子恢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开始了在闽西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也就在那时,邓子恢和陈兰认识了。  相似文献   

14.
苗体君 《世纪桥》2006,(7):41-45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之一。但最近阅读“一大”代表张国焘撰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上册时,发现书中否定何叔衡的“一大”代表的资格。张国焘在书中写道:“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何叔衡是一个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  相似文献   

15.
上星期还在香港。同几位香港文化人聚会,他们一听我的口音,便问:“你是‘老北京’吧?”我便告诉他们,我是四川人。我生在成都,长在重庆。“那你怎么一口的‘京片子’?”我笑了。香港人毕竟是香港人。他们听到  相似文献   

16.
何叔衡妙释“妇女解放”1920年秋,何叔衡被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派为"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他利用该馆出版发行《湖南通俗报》的机会,传播新文化,宣传新思想。他的身边曾吸引了不少社会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一次,有几个女青年来到馆里向何叔衡求教,和他探讨社会...  相似文献   

17.
提起何叔衡时,只要略知中共党史的人都会知道此人的,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的十三名代表之一。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1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全国当时57名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有28岁的毛泽东,另外一位便是45岁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18.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9.
名人留下过许多至理名言,但名人也是人,也有不少名人说过一些没经过大脑就脱口而出的笑话——美国前总统福特:“如果林肯总统今天仍然在世,他一定会给气得在棺材里翻过身来。”福特:“事情现在比过去的他们更像他们。”美国前总统里根:“我不相信一棵树是一棵,如果你曾见过一棵  相似文献   

20.
<正>谢觉哉和何叔衡都是湖南宁乡人,他俩与王凌波、姜梦周4人,号称大革命时期的"宁乡四髯"。他们4人于1904年结为盟兄弟,志同道合,五四运动后都来长沙参加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谢觉哉和何叔衡的友谊尤为深厚。他们两人的经历很相似,从小同乡、同学,是至好的朋友,20多岁时先后中秀才。何叔衡是谢觉哉的入党介绍人。参加革命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