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共青团的双重联系功能决定了荣誉制度的双重属性,二者构成了共青团荣誉制度运行的组织基础。团员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本质上都是共青团荣誉制度的产物,共同形成了团员青年自觉履职尽责的持久内在动力。具体来讲,团员荣誉感是团员自豪感与责任感的内隐基础,团员责任感是团员荣誉感和自豪感的现实基础,而团员自豪感是团员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中介桥梁。当前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建设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现实困境:荣誉获得率偏低,两极分化明显;荣誉标准泛化,政治特征不突出;团内荣誉的自我成长作用不强;荣誉设立制度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建设一体化的共青团荣誉体系,提高共青团荣誉的社会认可度;完善分级激励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实现对青年全方位教育引导;构建“政职相辅”结合,兼具政治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的共青团荣誉制度;创新政治信仰核心标准,确保共青团荣誉制度的政治本位等举措,有望成为共青团荣誉制度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新型社会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农村新型社会组织在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出现了认同、体制、能力等新的困境。为此,应优化农村社会组织资源配置,加强社会认同度,创新管理体制,加大政策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扶持。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政府治理有待关注的新领域。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还在起步阶段,调研发现,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普遍存在民众认可度低、地区发展差异大、专业人才匮乏、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障碍。为此,必须坚持民本思想、分层分类服务,立于本土、拓展新领域,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量质发展,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新常态下国家权力适度弱化、政府执政理念善治转变和国家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的必然逻辑。新常态下,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可以累积社会资本,动员社会资源,促成社会合作;可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多样化需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在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牵线搭桥,助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然而,囿于机制与体制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在政府、社会组织与合作机制等层面仍存在着诸多阻滞性障碍,突出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社会组织支持、监管体系缺失;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公信力不足、自治性弱、筹资渠道狭窄;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合作机制不畅等。而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在政府层面、社会组织层面与合作机制层面,形成合力,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组织,依托于行政化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越发难以维系,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促使"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本文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为例,说明共青团通过充分的概念界定和组织准备,以制度创新、机制改革和志愿服务升级等手段来打造"枢纽"的工作新方法,并分析其对社会建设和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推动作用,进而揭示共青团在实现"新型政社关系"和"新型团青关系"过程中的关键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3,(2):31-33
妇联组织要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担负起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中心环节”的职责,促进自身转型发展,更有效地凝聚、引领、服务和带动妇女,影响社会。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妇联积极探索“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在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妇女儿童和社区 家庭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社会认同的当代困境,可将社会记忆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因为在学理上社会认同建立在一种对社会记忆的呼唤之上,在性质上社会认同的一致感与排他感根源于社会记忆的选择与遗忘,在功能上社会通过建构记忆的方式来塑造认同;社会记忆还可作为一种具体分析路径,以解读社会认同贯穿社会和个人的多重不协调性,实现社会认同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化解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吴伟伟 《前沿》2013,(15):39-40
网络道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网络道德自身特点及其他一些因素,网络道德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路径是:把握规律,构建体系,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建立规范,制定准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培养自律,完善监督,确保网络道德教育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君宏 《公民导刊》2007,(12):35-36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村官谁来当,因而。村级班子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稳定。村一级的工作越民主。这个村就越稳定,这可以说是一个定律。  相似文献   

10.
刘轩 《学习与实践》2012,(10):104-108
北京市2008年首次提出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改革思路,三年多来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逐步构建了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新的形势下,需要从顶层设计和重构体系的高度,正确认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其意义。对此新生事物,在探索的道路上应该从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外部治理等角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王勇 《重庆行政》2016,(3):35-3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面。当前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已经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不少现实障碍,需要着重从机制构建方面进一步加强,促使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优师计划”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质师资均衡配给而启动的一项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该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主导下欠发达地区从“教师供给”到“优秀教师供给”的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与国家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契合。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生源数量质量不足、培养过程有待优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不联通等。为推动“优师计划”深入实施,需要充分挖掘政策优势,确保“优生”入口;重塑培养模式,创新“优育”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支持“优师”落地;探索打造“优生”“优育”“优师”的“三优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我国高质量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屈群苹 《前沿》2013,(16):104-105
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多维体现和拓展延伸,虚拟社会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存在形式,而且使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等有了公共空间。各级政府应顺应新形势,狠抓“执网”能力建设,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层面做出适应性调整,消解发生在虚拟社会的种种不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近年来,北京市妇联认真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首都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打造“枢纽型”妇女社会组织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参与首都社会管理、促进首都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蔡立 《中国妇运》2012,(12):38-39,37
近年来,深圳市妇联主动融人全市社会建设的大局,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发展、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创新理念、强化服务。团结凝聚妇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一是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当前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发育较晚、成长较慢、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枢纽型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妇联应抢占先机创新思路,利用自身优势凝聚团结一大批同类型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基础和实力,在构建枢纽型组织中推进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董宇 《重庆行政》2023,(2):61-6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列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1]。基层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国家政权直达基层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场域;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依法对有关事项进行规范和调节的过程,也是社会自我服务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和调节的过程”[2]。因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须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宏大背景,关注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从理论上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从现实发展中探究其困境所在,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十余年全面铺开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中,面对我国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受制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社区建设资源被非合理性占有和分配、社区建设阶段性规律等综合因素作用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此模式在实践中却消解了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目标的实现,导致社区治理困难,使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失衡,引发了社区本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命题,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执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定位,也是对中国政治国情认知的一次重大飞跃。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前行和发展。作为观察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个基点,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9.
20.
在新常态下,我国农民的就业环境正面临根本性的转变,有两大因素促使这种转变的发生: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动。在新时期,要破解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就要准确把握就业环境变化趋势,集结政府、社会和农民个体自身的力量,积极寻求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