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主张,在学术批评上借鉴媒体对“公众人物”名誉侵权的标准。8月16日,在天津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一场名誉权官司非常引人注目。天津市语言学会批评副教授沈履伟剽窃,被沈诉至法庭,并一审败诉。之后,230多名教授学者联合签名,要求人民法院伸张正义,还学术以公正。(《中国青年报》8月16日)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本案的背景:2003年下半年,天津市语言学会调查认为,天津市外国语学院文化学院副教授沈履伟为申请正教授职称,在其出版的论文集《求是集》中严重抄袭。其中有13篇论文是他人曾经公开发表的。其中包括:吴云与董志广联合署名的3篇,成其…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27日,《天津日报》第3版刊登了一则致歉声明,内容为“周宝珠先生:我对在2004年4月未征得您同意将您的《略论吕惠卿》一文易名为《吕惠卿论》收录在《求是集》中所造成的侵权事实.深表歉意。”落款为沈履伟.2006年1月25日。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生物系蛋白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潘××等六人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所谓体现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的论文,存在严重剽窃问题,抄袭了加拿大两个学者的论文,被国外杂志予以揭露,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声誉;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被指其哲学著作《历史与实践》中的部分内容抄袭国外著作《哲学历史词典》;  相似文献   

4.
最近,据《中国青年报》透露,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据说,该副台长还曾被评为“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人道,甭说他了,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都有抄袭的劣迹,这算啥?是“学习”,也是‘借鉴’。  相似文献   

5.
胡月  张超 《法治纵横》2011,(9):38-39
2月24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发布《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近半数受访者承认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6.
抄袭剽窃行为是指把他人智力成果据为己有,并用自己的名义发表该作品的行为。剽窃与抄袭两者含义略有不同,江建名先生认为:剽窃与抄袭意在微殊,但一般理解为:以多少改变形式或内容的方法,将他人作品全部或部分作为自己的作品加以发表的行为。而抄袭则是剽窃的一种直接手段。”①因此,抄袭与剽窃行为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非法地将他有的智力成果占为己有。抄袭剽窃行为古已有之。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形成的年代,人们对抄袭剽窃行为只能给予道德上的谴责。然而,《著作权法》在我国已颁布多年,抄袭剽窃行为却屡禁不止,其中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7.
阿成  韦娟 《法治与社会》2007,(12):28-30
他一边在《人民日报》、《时代潮》等中央权威媒体上展示“道德君子”形象,一边背着瘫痪妻子与其他女人上床销魂,他一边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反腐倡廉理论文章,一边贪赃枉法聚财766万元……2007年9月14日,原福建省委党委、宣传部长荆福生受贿案一审宣判,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受贿罪判处荆福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8.
谁是原创     
《公民与法治》2013,(7):52-52
杜强和王梅夫妇两人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再过两三年就可以从教育战线光荣地退休了。可是最近他们却遇到了从教30多年来最尴尬的一件事,有人举报杜强教授发表在校刊上的一篇论文是抄袭之作。  相似文献   

9.
林几 《证据科学》2012,(4):500-513
林几(1897-1951)教授是我国现代法医学创始人,他开创了我国现代法医学研究、教育与检案之先河,并将其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北平医刊》等杂志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论文有《二十年来法医学之进步》、《最近法医学界鉴定法之进步》、《疑案鉴定实例》、《法医学史》等。鉴于这些文献极具史料价值,即使在今天法医学专业人员及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研读,仍然大有裨益。然而,读者要想查阅这些文献的原文却并非易事。本次结合黄瑞亭先生的《法庭科学的真谛》一文发表之际,编辑部决定将林几教授1946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第32卷第6期,第244-266页)上的《二十年来法医学之进步》进行整理,以简体字的形式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职称制度是终身制,一旦评为教授,就终生拥有。终身制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许多没有学术造诣的教授。据某大学统计,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三年以来没有发表文章的竟占30%以上,发表2篇以下的占50%以上,另外有许多博导三年来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讲,这是不符合经济原则的;大量的高级人才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从教学的角度讲,也不利于教授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主张彻底废除职称终身制(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资格).砸掉职称的铁饭碗。具体设想是:根据科研成果的质和量,实行职称定期…  相似文献   

11.
最近拜读了习近平副主席在《求是》上发表的《关键在于落实》一文,非常认同其中批评有些地方官员不择手段搞政绩工程的论述。现就此发表点感想。  相似文献   

12.
<正> 艰难拔涉 走出误区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厚册专著,是一部著作的上下卷。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宗灵教授自选论文74篇,还有1篇沈先生的自序。沈宗灵教授自选的论文绝大部分发表于1978~1998年间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和《北京大学学报》、《中外法学》,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一少部分是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论文。第二部分是从学界参加庆祝沈宗灵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沈宗灵学术思想暨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中遴选出的20篇论文和1篇纪念文章。第三部分为沈宗灵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提供的6篇毕业时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全书约126万字。抚今追昔,中国法理学走过四  相似文献   

13.
阿成 《政府法制》2007,(5):43-45
他一边在《人民日报》、《时代潮》等中央权威媒体上展示“道德君子”形象,一边背着瘫痪妻子与其他女人上床销魂;他一边在《求是》杂志上发表反腐倡廉理论文章,一边贪赃枉法聚财数百万元……在被中纪委“双规”10个月后,福建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于2006年8月10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07年1月上旬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随着画皮被一层层剥落,这位曾经名扬四海的新闻人物的另一副面孔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4.
2009年9月17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海归博士涂序新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在跳楼前6天,他刚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网络盛传浙大曾经给该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华商报》2009年10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论反革命类罪名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何秉松教授撰写的《一个危险的抉择——对刑法上取消反革命罪之我见》一文以来,连续收到与何文商榷的论文多篇。为反映这些作者的学术观点,现择优刊发由梁华仁副教授和刑法研究生周荣生合写的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6.
<正> 陈体强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国际法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的《国际法论文集》,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解放后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出版的一位国际法学家的论文集。出版这部论文集是在陈体强教授生前决定的。当时,法律出版社的蓝明良同志同他商量,希望将他过去的文章收集出版。陈体强教授同意了。他在过去发表过的和准备发表的文章中选了三十多篇,加上一篇未发表过的论文(《中美关系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和一篇在34届联合国大会第6委员会中的发言,共计四十篇。他还在病床上亲自为论文集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抄袭”一词成为影视圈的新热词,其传播与流行的程度与影视剧的热播基本同步,如影随形.是时候该为这个“抄袭”正名了. 抄袭之析:抄=窃 抄袭,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在法律意义上,抄袭一词出现在1990年《著作权法》.该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即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由此可见,1990年《著作权法》把剽窃和抄袭作为并列的侵权行为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8.
无过错离婚在美国的法律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D·瓦德尔教授在美国布莱汉姆·洋大学1991年《法律周刊》上发表了题为《无过错离婚和离婚难题》的论文,对离婚法面向未来的改革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现将论文要点介绍如下。一美国的无过错离婚革命1969年,加利福尼亚成了美国(以及西方世界)第一个采纳无过...  相似文献   

19.
沉寂了数年之后,社会保障税再次引起了空前热议。 在4月1日出版的2010年第7期《求是》杂志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发表署名文章《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文中提到,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与提高统筹级次相结合,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相似文献   

20.
巢江淮 《江淮法治》2012,(10):23-23
近日,有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身为评委的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目前已终止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5月6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