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949年之前,各少数民族自有的强制力量保证本民族的习惯法直接强制实施。在1949年之后,该种实施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单一体制国家的法制统一原则,要求民族习惯法的实施路径现代化转型。民族习惯法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有二:一是通过立法与国家法融合;二是直接作为民事审判中法律适用依据。因成本和效率所限,前一路径适用范围有限,后一路径则为较优的选择。因缺乏明确立法规定,民族习惯法直接作为民事审判的法律依据路径不畅,需要建构民族习惯法司法调查程序,以确保其完成实施路径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织保证,理应具备严密完备的治理系统、淬炼强大治理功能。纵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百年治理历史,分析农村党员干部、普通党员以及群众三者的功能主体意义,概析公共秩序与乡土习俗、制度构建和实际运作、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三重功能实现逻辑的过程,从选举、决策、协调到监督全链条优化路径,对提升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分为三个时期:民主革命后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根据我国实际,提出先搞合作化再搞机械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给我们深刻启示:社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大方向;在农业现代化的步骤和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行。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和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要守住土地“红线”的矛盾;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和农业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米贵伤市民、谷贱伤农民的矛盾等等。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及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了6个子系统、24项具体指标,运用模型测度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障碍因子。研究表明:(1)从总体来看,2010~2020年,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处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阶段。(2)从结构层次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整体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城乡融合发展年均增幅最大,农业生产现代化年均增长最小。(3)从障碍因子来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相同制约因素包括土地产出率、最低生活保障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化关键因素包括农村医疗水平、农林牧渔产值、农业加工水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党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即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何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何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剖析,对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的若干关系进行层层递进的补充说明分析,让读者更彻底的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本文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业的物质装备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包括农田水利化、农地园林化、农业设施化、农业生产电力化、农业交通运输和信息传递网络化、农村市场系统化的内容。闽南沿海地区具有强化和完善农业物质装备基础的有利条件。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和完善农业物质装备基础,率先实现闽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业,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本溪农业现代化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了总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为我们指明了加快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生态现代化战略,要以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意识为突破口,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以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的"三化一脱钩"为主攻方向,努力完成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一一呼应、完美对接,且在表述上更加合理、科学。中国现代化新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产生的时代性、立场的人民性、谋划的全局性、描绘的理想性等四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对乡村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现代文明方式和理念重新诠释、解读乡土文化价值体系,重新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然而,由于社会生产方式转变、商业文化传播、乡村文化精英单向流动、乡村集体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文化陷入了“破”“立”断裂、去主体化、边缘化以及文化空间萎缩等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有必要树立乡村文化建设新理念,通过构建乡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再生产机制、构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久久为功,实现乡村文化在现代化发展框架中的转型与振兴。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是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利益结构失衡的总根源,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这种状况制约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因此,顺应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司法对增强政府环保能力和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然而,中国环境司法在实践中正面临着解决纠纷能力不足和在环境纠纷解决方式中被边缘化的被动境地.环境司法能动的理念和要求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中国环境司法能动还受到“无法可依”、“法官不能”和“行政干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通过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扩大可诉环境利益范围,完善环境司法主体制度,建立环境司法程序规则和加强环境司法指导监督等,为中国环境司法能动的实现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第二代领导集体全面启动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飞跃;笫三代领导人在国际风云变幻之际,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展示了三代领导人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不断进行艰苦探索、开拓创新的曲折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存在状态和历史过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中国人曾经仿效了多种外来的现代化模式,但是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之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找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所有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传统体制的自我创新能力太低,文化惰性极其严重.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照搬欧美模式,也不能照搬俄国或日本的模式,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是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我国,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以及农民的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道路和发展战略问题,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方针和政策的争议.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贸易,但是,这与"贸易自由立国"是两回事.我们必须建立独立、完整、开放的现代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