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道藏所见唐刺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道书1476种,合5485卷,集道教文献之大成。其中涉及唐代文史的资料颇为富赡。郁贤皓先生《唐刺史考》检用过大部分有单行本出版的道书,但仅见于《道藏》者尚未利用。本文即就这一部分道书对《唐刺史考》进行订补。体例一依《文教资料》1990年3、4合期《<唐刺史考>补遗、订正》一文(以下简称《补遗·订正》),亦分为补遗、订正二部分。  相似文献   

2.
庞朝骥 《政府法制》2010,(20):19-19
《周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褒出任北雍州刺史,并被加封为大将军。当时的雍州依傍北山,盗贼众多,为害一方。韩褒到任后经过仔细查访,发现这些盗贼竟然大多是土豪恶霸。  相似文献   

3.
原告甄先生于2004年初购得被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知识产权法》,该书是1998年9月第1版2003年5月重排本第13次印刷。随后,原告写了《(知识产权法)校订手记》(以下简称《校订手记》),指出了该书中37处错误,并告知被告。2004年8月17日,原告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对《校订手记》进行了作品登记。2005年2月,原告发现被告使用其《校订手记》改正了原书的错误后再次出版发行,改正后的图书是2003年7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3次印刷。  相似文献   

4.
监察法规是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察行为规范化的依据。为保障监察机构的正常稳定运作,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很早就将监察法规的制定作为立法重点。如汉代的《刺史六条问事》、唐代《巡察六条》、元朝《设立宪台格例》等都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监察法规。监察法规的制定使监察机构的活动逐步法律化、规范化,这不但对监察机构正确的行使职权有促进作用,能够做到纠而有据,劾而有理,并且对监察官员有较强的约束。中国古代的监察法规经历了一个从零散到形成独立体系的过程,可以说封建监察法规是十分严密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检察院在发挥其检察职能时,会受到多种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其职能的发挥。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所设置的刺史制度在制度安排上相对合理地解决了地方监察制度在当时整个文官体系中权力和地位安排的问题,避免了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当代中国地方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作为当时一种比较成功的地方检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监察顾问     
编辑同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行政处分后,改正了错误,能否撤销其所受的行政处分?北京曾俊曹俊同志:根据《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受的正确的行政处分,根据本人表现,确实改正了错误,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予以解除,但不能予以撤销。如果发现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决定是错误的,经调查核实后,报请原批准机关,可以予以撤销。编辑同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原处理机关已经撤销的,应当由哪个机关进行复审、复核?北京 杨晨杨晨同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处分不服提出申诉,原处…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4,(7)
一、简释下列概念:1.共同犯罪2.首要分子3.意外事件4.管制5.减刑6.时效。二、改正题:要求:先在错误的提法下面划“——”,再把改正后的文句写在“( )”内。只填改正后的文句,不在错误的提法下面划杠杠,减半给分;只划出杠杠,没有改正,不给分。1.根据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内  相似文献   

8.
吴秉衡 《检察风云》2012,(10):92-93
在我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项以三位长者为构图主体的题材一直以来经久不衰。这便是“三星人”图案。所谓三星人,指的是道教仙家序列中的福星、禄星、寿星三位吉星的合称。福星原为岁星,即木星,后逐渐人格化。其产生一说认为源于五斗米道所祀三宫中的天官,暗含天宫赐福之意;一说认为原型乃是唐代道州刺史阳城,  相似文献   

9.
性骚扰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虽然“性骚扰”这个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它是一个很古老的社会现象。 唐人张鬻所撰《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曾任洪州刺史,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就是他在任时修建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批评北京奇虎和深圳市腾讯公司的通报》实质上属于责令改正的行政命令,不是行政处罚。责令改正包含对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责令改正必要时应以公众公开的方式做出;责令改正与行政处罚无须同时作出;行政机关决定责令改正具体措施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1.
唐代统治者总结了历代惩治贪官污吏的立法经验,对官吏贪赃枉法的 刑事责任不仅在立法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严密的防范措施,犯赃涉及的范围和量 刑幅度等,而且在司法上对犯赃官吏的处罚也相当严厉。唐律以立法形式整顿吏治, 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统治效能,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唐朝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 盛世局面,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代法律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片面和局限之处,比如以往的研究过分依赖《唐律疏议》,以致连一些正史中的志、传及一些官修史书等基本资料都很少发掘利用。资料的局限难免造成研究视野的狭窄和研究结论的重复,如果我们在资料方面稍花气力,就会感到唐代的法制有更多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对唐法(而不局限于唐律)更深刻的探讨与研究,也许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13.
据传世文献记载,凌烟阁位于唐代长安西内皇城三清殿侧面.本文对凌烟阁得名的历史渊源、唐代凌烟阁图像功臣的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唐代曾有五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其中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像功臣最具影响力.为表彰盖世功业,图像功臣于凌烟阁,其目的在于示范当代,永贻后昆,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叙事诗繁荣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叙事诗之所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包括社会生活的影响,化思潮的影响,学流派的相互影响,学样式的相互影响,唐前叙事学的影响等。本试图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清理出时代“事变”之于诗歌“叙事”,崇实尚俗学思潮之于唐叙事诗,唐代传奇、散、讲唱学之于叙事诗等几个问题,以探究叙事诗于唐代得以繁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钱大群 《北方法学》2013,7(1):139-145
《律疏》在唐代的使用,有可靠的历史记载与文献证实;有关史书上的案例与《律疏》不符,是因有《刑部格》、议请制度与制敕断罪的影响;《律疏》以《刑统》的形式实际行用于宋代;唐代在《律疏》体制内外都有法例。在不同的法例之间,按照其位阶及性质,相互间可以发生取代、依准、类举、比附及补充等关系,以适应社会法律生活的需求。《律疏》的法律环境抑制了"判例"的产生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明主治吏不治民,有唐一代,通过四级连署的行判体制、内部控制为主的勾检制、外部纠举的监察制来实现对行政权运作的规制。而这些运作模式,在已出土和复原的吐鲁番、敦煌文书中都得到了相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王立民 《法学研究》2014,36(5):192-208
三十年来,中国出版、发表了唐律研究著作19部,论文476篇,大致可分为注释类、系统阐述类、专题研究类,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扩大,研究影响凸显。唐律在唐朝、中国古代、东亚乃至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三十年来法学教育有了大发展以及思想解放和学术环境宽松等,是唐律研究成就显著的主要原因。前瞻唐律研究,要拓展唐律的文本研究、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实证研究、实施研究、史学史研究,加强对海外唐律研究成果的吸收,打开唐律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陈玺 《法律科学》2012,(5):187-194
唐代传世文献关于告主奴仆具体身份之描述扑朔迷离,且多有彰显奴仆"家人"身份之旨趣。告主家奴、家僮、役人、从人等称谓互通的特殊现象,是唐代家庭结构深刻变化与贱民地位相对提高的真实反映,而这种变化在法律制度层面之重要表达路径,即为奴仆容隐其主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明法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时代。唐代统治者为了能 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很好地贯彻实施,非常重视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中 央设立了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律学馆,招收生员,还首次开设明法科,实行考试制度, 公开从社会上选拔法律人才。明法科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六七百年,对于提高官吏 的法律素质,减少官吏犯罪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可 《时代法学》2009,7(1):59-63
通过几则案例对唐宋时期寺院内部的民事纠纷解决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时期寺院内部民事纠纷的解决有浓厚的神意色彩,并且以团体内部解决为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诉诸官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