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字处置式形成于先秦时期,它的形成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处置式"三个阶段。在连动式"以_(动词)+N_1+V+N_2"中,当"以"表示"使用"义时,"N_1"可以理解为"V+N_2"凭借的工具,因此"以"逐渐语法化为工具介词。在工具式"以_(介词)+N_1+V+N_2"中,"以_(介词)+N_1"可以看做是对"N_1"的强调,由此"以"可以理解为焦点标记,在双宾语句式的影响下,形成"以"字处置式。由于"以"字处置式是由"以"字工具式演变而来,因此"以"字式具有多义性,影响了"以"字处置式的发展,从而为"将/把"广义处置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潘文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50-154,160
“被”字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及句法结构、语义特征都有差异。用“叫、给、让”来表示被动的句子只能出现在文艺语体中,并且“叫、让”后的宾语不可省略;在“为+所”构成的“被”字句中,动词既可以是处置动词,也可以是判断动词和心理动词,并且不同类别的动词在“为+所”“被”字句中的句法表现并不相同。文艺语体中“被”字后以带宾语为常见,而事务语体和科技语体中“被”字后以不出现名词性成分为常态;政论语体中,“被”字句的动词可以是光杆动词。  相似文献   

3.
"为"字在疑问句中用作语气副词,加强疑问语气,这是中古汉语所特有的语言现象.其用例始见于公元2世纪后期的东汉佛经,最初只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大约在三国时期,功能扩展而可以用于反问句中.时下把这类"为"定性为表不确定推测语气的副词或表反问语气的副词的观点,都有失偏颇,它是一个可用于各类疑问句的语气副词.语气副词"为"产生的句法基础是选择问句,语义基础是"为"的判断词用法.在语气副词"为"的历时发展过程中,它的使用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语气副词"为"在唐代以后很快退出语言舞台,主要原因是"为"字在判断词竞争领域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但在上古时期的文献里,我们常常看到宾语挪到动词谓语之前的现象。这种宾语前置是上古汉语常用的句式,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却变为变式句。本文考察从古文献中能看到的宾语前置句式,探究宾语前置在汉语发展当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地位。  相似文献   

5.
胡良文 《中国监察》2008,(16):63-63
汉字有多少?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人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也有六七千。而在众多汉字中,我对“正”字情有独钟。何也?多种因素使然。识字之初,头一拨便有此字,“第一印象”难以磨灭。  相似文献   

6.
句型系统包括显性句型和潜性句型。“得”字句的九种潜性句型既可能显性化也可能永远呈现为潜态,这取决于“得”前谓词与其补语之间的语义选择性和语用制约性。对“得”字句句型的演绎描写,有助于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句型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2,(11):26-26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相似文献   

8.
冀放 《中国司法》2012,(6):100-103
一 对于“民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民”字被赋予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凡是与“民”字连用的词,如“民生”、“民主”、“民权”、“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等似乎也一并“继承”了这种不言自明的正当性。对这一正当性的任何质疑都会被本能地抗拒和下意识地排斥。  相似文献   

9.
刘永红 《政法学刊》2010,27(5):23-27
"对"字句是法律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应用比较有特点的的句式之一,它在法律文本中主要有强调突显、指示范围、分类列举等语用功能,但运用中有与"对于"句混用现象,并存在滥用、漏用、错用等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先秦汉语中无动作性“为”字到底是动词还是系词,这是个至今仍无定论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S为O(NP)”句式中无动作性“为”字,对先秦具有代表性的十三部文献作了穷尽式的调查,进而从多个角度对这类“为”字作了描写和讨论,由此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是这类“为”已初步具备了系词的性质,但还不成熟,是个准系词;二是准系词“为”字句的分布与无系词判断句存在互补性。同时,本文也对“系词说”和“非系词说”的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xtent and pattern of wife abuse in Hong Kong Chinese families. The sample included 1,132 married women aged 18 or older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community. Results showed that 67.2% of the surveyed women reported at least one incident of verbal abuse, and 10% experienced at least one incident of physical abuse by their husbands during the surveyed year. Husband-to-wife minor physical violence was almost seven times more than husband-to-wife severe physical violence (9.8% vs 1.4%). Couples' age and their age differences were related to physical wife abuse but not verbal wife abuse. Specifically, physical wife abuse in the form of minor violence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among married men and women aged 30 or below; and both minor and severe physical violence to wife was found most frequently among couples whose ages were more than 20 years apart. Couples' education leve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occupation, family incom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were not related to various forms of wife abuse; whereas the length of marriage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wife abu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relevant local and Western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李力 《法学杂志》2012,33(6):82-88
法家法律文化是中华法系的法律文化基础,从战国时期直至清末,借助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与秦汉律令学得以在中华法系中传承。可分为优性、劣性、中性遗产三种类型,区别对待。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应该客观地审视、批判地继承法家法律文化,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经过"前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7)与"改革开放"(1978-至今)三个阶段。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每个时期的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十七前"主要采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曾对推动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文革十年"中这一方法的绝对化却成为学术发展的桎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使学术研究方法多元化,中国法律史的研究也随着方法的多元而繁荣兴盛,与以往相比,研究成果剧增,多角度地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拓展了中国法律史的研究领域,但对研究方法的过度重视也带来研究中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4.
Sun ZG  Ding M  Wang BJ  Huang HW 《法医学杂志》2006,22(4):271-274
目的建立应用PCR技术进行RHCE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检测200例中国北方汉族、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同时对5例亲子鉴定样品进行检测。结果2个民族个体RHCE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其中中国北方汉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1例,RHCCEe3例,RHCCee88例,RHCcEE4例,RHCcEe20例,RHCcee54例,RHccEE1例,RHccEe22例,RHccee7例;中国南方黎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2例,RHCCEe2例,RHCCee106例,RHCcEE7例,RHCcEe62例,RHCcee10例,RHccEE3例,RHccEe8例。亲子鉴定样品RHCE基因型检测结果与13个STR位点联合鉴定结论一致。结论PCR-SSP技术能准确判断中国北方汉族和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以缘其华叶,探其根素,究其质实的方法,对证据的概念行以刻求真是的剖陈。其定义为:证据是讼事以物符或意融的形式,留存于时空内,并为听讼人藉以听断讼事的可识素因。概念,无论今古中西,在学问上,都是说话的前提。国学式的概念必定是中华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证据理论的基本构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ner workings of Chinese human smuggling organizations. Contrary to widely held conceptions about Chinese organized crime, most alien smugglers are otherwise ordinary citizens whose familial networks and fortuitous social contacts have enabled them to pool resources to transport human cargoes around the world. They com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form temporary alliances to carry out smuggling oper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shared commitment to making money, little holds them together. The smuggling organizations mostly resemble ad hoc task forces and are assembled for specific operations.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clear divisions of labor with limit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ir uniqu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用基于词的二元模型消解交集型分词歧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交集型分词歧义问题,对于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用基于词的二元模型对两个各200万字的语料库中的三字长交集型字串进行了消歧实验,封闭测试正确率达到99%以上,开放测试正确率达到90%以上,比以往最好结果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金全  陈松 《现代法学》2003,25(5):162-169
沈家本先生主持的清末法制变革不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法学由传统的律学走向近代法学。本文在探讨沈家本的法学观的基础上,分析沈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的传承和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的催生所作的贡献,并引发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的法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 2 0 0 3年所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和刘涌案的反思 ,指出中国的法律人必须重新在中国的环境中理解法律 ,在中国社会变迁的时空中来理解中国的法律问题 ,要更多用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和视角 ,审视包括法律人自身的一切。  相似文献   

20.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10,28(3):40-55
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