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童心主义与西方现代学说多有可会通之处,例如,童心、赤子概念与卢梭的"自然人"概念是相通的,童心主义与卢梭教育学是相通的,与马克思主义亦多有可通约之处。"童心"(或"赤子之心")比其他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童心主义主张,社会、文化、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的建设应当彻底回归人之自然规定性,这为人解脱异化、获得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文化乃至全球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科院蓝皮书《中国妇女发展报告》曝出内幕押在《婚姻法》和《妇女法》修改讨论过程中,“婚内强奸”都是热门话题,但最终两度被弃。自王卫明案以来,各界持三种观点,即全盘肯定,全盘否定以及折衷说。笔者认为,“婚内强奸”非强奸罪,但这并非肯定“婚内强奸”的合法性,妇女的权益仍然赖于法律的保护,当符合虐待罪的犯罪构成时,理应严惩不贷;此外,在法律无能为力时,我们还是需要道德的约束力量。  相似文献   

3.
胡菁 《法制与社会》2015,(1):7-8,12
在自然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奥古斯丁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所提出的"永恒法"的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转化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理论的关键所在;其从"原罪"出发对世俗统治的合理性与人的守法义务所作的论证,使基督教教义成功地融入了中世纪早期政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中。奥古斯丁对中世纪法学理论之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宪法上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都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内核。人的尊严是人权宪法保障的哲学依据,是人权生长的原点,是对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从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建构的根本,是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的坚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严打”政策的回顾与科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严打”刑事政策及实践之理论评价 ,有“反对说”、“肯定说”和“反思说”之分。虽然不能否认“严打”政策本身由于其具体设计缺乏可操作性 ,从而导致人们对它的争论 ,但更重要的 ,是由于一些司法部门在贯彻这一政策的实际行动中 ,背离了刑事法治的原则及“严打”政策的初衷 ,造成了负面影响。“严打”本身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是一个政治性术语。因此 ,如何科学地对待“严打” ,实际上是如何使政治性的“严打”转化为法律上“严打”的问题 ,也就是应当把“严打”逐步纳入严格的法律规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与范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通常意义上的“理论”是以实证主义规范为旨归的,但此种理论只能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类型而不是理论的“唯一”。理论有内隐理论与外显理论之分。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个体性的,每个人的行动背后都有理论在指导、支配着。个体性理论通常是以个体无意识的形式反映出来的。理论分析的最佳工具是范式,范式是个体性理论在一定范围、在一定组织中的扩散、扩张。布罗尔和摩根的四范式理论是组织理论的最为重要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斯密从经济理论的人性假设出发,对其独特的“经济模型”和“看不见的手”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指出道德标准和公正原则是其“经济模型”赖以实现的价值支撑。“公正的旁观者”是价值的最高裁判者,是上帝、自然神性与人的德性的统一。“公正的旁观者”在经济伦理思想的演进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公正的旁观者”理论的提出为标志,经济与伦理的关系在现代性语境中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公正的旁观者”是现代经济伦理思想的伟大创新,是实现现代经济社会良序运行的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目标管理的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标管理是一种现代综合性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其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阶段“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和“Y理论”。在实践中,目标管理之所以会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将人视为管理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说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1):27-27
刘翔又飞起来了。13秒07的速度,与当年的12秒91仅差了0.16秒,却横亘了7个春秋。伤病、退赛、哭泣、花边新闻……这7年,无论对于刘翔本人,还是对于我们,都显得过于拖泥带水。但没关系,他终于回来了。坦白地说,我曾经很是“放弃”了刘翔一把——像许多戴着“世俗”有色眼镜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10.
有个很喜欢说大话的人,只要从他口里说出的话.就含有“一定”、“肯定”、“保证”、“绝对”之词,人们称他为“大话王”。  相似文献   

11.
汪庆红 《北方法学》2010,4(6):103-109
地方立法监督是完善地方立法制度,维护和实现地方立法所要实现的民主、科学、法治等多重价值目标的重要制度设置;其中又以立法监督体制设置和程序设计为关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所确立的地方立法监督制度在体制和程序上都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和不合理因素,妨碍了这一制度应有效能的发挥,因而有必要在宪政体制范围内,从整合地方立法监督体系、明晰监督主体权限、提高监督程序的规范化、可操作性和民主参与等方面,对相关制度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健 《现代法学》2007,29(5):136-142
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联合国安理会职权的关系,《罗马规约》作出了妥协性的规定,二者的关系既表现为平等与协作,又反映出相互间的适度制约。这种妥协性的规定反映了国际社会现实,体现了国际刑事法院司法职能与安理会政治职能的相对分离和互动,具有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诉讼证明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诉讼证明的对象可分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法律事实的证明和法律关系之证明,而法律事实的证明又有赖于客观事实的证明和心理事实的证明。证明对象不同,其相应的证明方法也不同。客观事实的证明遵循的是自然科学规律,而心理事实的证明遵循的是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李汉昌 《法学论坛》2005,20(3):8-10
回归后的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与中国内地的民商事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跨法域的民商事纠纷亟待解决。遗憾的是,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关于区际民事诉讼的规定。法院在处理跨区际的民事纠纷过程中出现了法律适用混乱的局面。2003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议程。区际民事诉讼应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独立成章,位于涉外民事诉讼之前,分为三节。分别规定一般原则、管辖和区际司法协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官精英化与法学继续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夏锦文 《法学论坛》2002,17(1):92-97
法官不是一个大众化的职业 ,而是一个精英化的职业。法官的精英化意味着司法主体的现代化 ,它是评判一个国家的司法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法官精英化与否是决定我国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法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普通法学教育的不足和我国现职法官的素质状况必然要求我国在实现法官精英化目标时应加强法学继续教育 ,实现法学继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四、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性质问题的学理分析……(三)撤销仲裁裁决之诉之性质———程序法上形成之诉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述,笔者认为撤销仲裁裁决的请求完全可以定位为一种诉,即设立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同时,笔者认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在性质上为前文所介绍的大陆法系学理中已经进行论述的程序法上的形成之诉,具体理由如下:第一,正如前文所述,应该在观念上和立法上确立“撤销仲裁裁决之诉”这一概念和救济制度,将撤销仲裁裁决的请求纳入到“诉”的范畴内,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享有作为民事争议的主体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促使国…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发达,各种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各种经济纠纷也层出不穷,仲裁作为与诉讼并列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正因其高效和迅速的特点而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其中的“司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干预仲裁的过程和结果”这一问题更是成为核心问题。撤销仲裁裁决制度是司法干预仲裁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在我国,该制度的研究至今仍不完善,导致现实中法院审理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没有具体审理程序可以依照,因此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文章中通过理论分析,将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认定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审理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的程序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杨翠芬 《河北法学》2007,25(7):136-139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辩护制度规定方匾存在许多缺陷,对关乎生命的死刑案件,这些缺陷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控辩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包括取证权不平等、会见权不平等)、被告人的自行辩护权得不到充分保障、面临死刑者无法获得充分的律师帮助等.提出构建控辩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诉讼模式、完善被告人的自行辩护权、保障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律师帮助权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被害人承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守芬  陈新旺 《法学论坛》2003,18(5):13-19,32
从法谚“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演化出了被害人承诺问题。从我国刑事法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 ,对被害人承诺的研究是不充分的 ,盖因在《刑法》中并未明文规定被害人之承诺。但是研究被害人承诺 ,知晓被害人承诺的刑事法依据、被害人承诺的构成 ,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 ,以及讨论现实中的治疗行为、安乐死等问题会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问题不少。这个市场本身尚不成熟,物业管理纠纷不断发生,制度缺失依然存在。了解矛盾才能解决矛盾,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物业管理市场不断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