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小林 《南风窗》2007,(13):70-72
10年之间,两个和平计划,都由于低估哈马斯而破产。而在正视加沙地带的民意发展,又发现哈马斯无法通过民主方式软化后,"只要西岸"似乎成了巴以和平的唯一选项。  相似文献   

2.
陶彦召 《南风窗》2014,(16):77-79
<正>削弱哈马斯、搅局巴内部和解的战略目标已然实现,以色列政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停火。而在哈马斯断然拒绝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丧失这场战争的主导权。在进入7月份之前,没有多少以色列人会想到,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他们要再次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爆发激战。距离上一场战争才过了19个月。2012年11月,以色列实施"云柱"军事行动,8天内攻击了上千个加沙地带目标,包括哈马斯等武装组织的火箭弹发射设施、武器储备库、军事指挥所以及用于走私的地道。以色列则挨了约1400枚  相似文献   

3.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4.
发现谁是输家很容易。发现有没有某个赢家则比较困难。6月里,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生了严重对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阿巴斯总统解散了哈马斯领导的政府(法塔赫也在其内)。伊斯玛尔.哈尼亚(IsmaelHaniya)总理说,这是非法的,并拒绝承认解散政府。各方都动用了武力打击对  相似文献   

5.
谢奕秋 《南风窗》2010,(6):15-15
<正>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劳师动众、伪造多国护照潜入海湾富国阿联酋,干掉负责向加沙走私伊朗武器的哈马斯高官马巴胡赫,不料暗杀过程被迪拜警方查悉,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摩萨德负责人达甘上了通缉榜。此事在巴勒斯坦被看作血债血还的一部分,在西方也波澜不惊,顶多是就以色列滥用双重国籍和伪造护照一事表示抗议,但在海湾国家却引发舆论围剿。  相似文献   

6.
进入3月、4月,巴以局势经历了剧烈起伏。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遭到以色列定点清除;4月14日,布什会见访美的以色列总理沙龙,首肯其单边计划,将其作为路线图计划的一部分;4月17日,沙龙再次指挥定点清除刚刚接任哈马斯加沙地带负责人的兰提斯,4月18日,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说,以将在撤离加沙地带前完成隔离墙建设。4次重大事件在不到一个月内发生,充分说明巴以局势所特有的变幻莫测性,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巴以紧张局势加上伊拉克乱局,显示中东局势的紧张链条正面临断裂,也猛烈揪扯着全球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以来,巴方哈马斯两位高官被以定点清除,布什一反常态,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5月初,利库德集团党内公决否决单边计划,但沙龙表示矢志不渝。5月中旬,以军向加沙发动大规模进攻。5月30日,经修改后的单边计划没能如期在内阁表决,但沙龙单边计划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在沙龙纵横捭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以来,巴方哈马斯两位高官被以定点清除,布什一反常态,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5月初,利库德集团党内公决否决单边计划,但沙龙表示矢志不渝.5月中旬,以军向加沙发动大规模进攻.5月30日,经修改后的单边计划没能如期在内阁表决,但沙龙单边计划获得多数民众支持,在沙龙纵横捭阖下,于6月6日在内阁顺利通过表决.沙龙连续采取强硬举措,加之布什的中东政策朝三暮四,导致中东问题一波三折,中东局势仍难以从动荡中解脱.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遏制之父"的美国著名"苏联通"乔治·凯南,在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制定东亚政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这集中体现在美国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的调整与制定上。本文对凯南作为"苏联通"参与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制定这一历史现象加以论述,以此分析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某些特点,并对凯南有关中国与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实力地位的认识与判断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龚小夏 《南风窗》2010,(5):74-76
奥巴马在经济衰退中近乎偏执地去推行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政策,这在美国的蓝领阶级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弹。而碳减排法案的具体内容被民众了解得越多,就越被看作是一种不公平的重新分配财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22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创使人和精神领袖亚辛被以军"定点清除",4月17日晚,新继任的哈马斯领导人兰提西再度被以军"定点清除".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色列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哈马斯的"定点清除",包括阿拉法特在内的"对以构成严重威胁"的重要人物都将是以军的下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郭凯 《南风窗》2007,(19):64-64
当经济上升到宏观层面,从来都不是微观经济的线性或者简单叠加。9月份的几个星期里,关于到底要怎样为了"挽救美国宏观经济"而向美国次级债市场的投资机构(个人)们提供超廉价或者免费资金的问题,美国政商两界争论得彬彬有礼。问题都摆在桌面上,规则也很清楚——在一个有"公共选择"的宏观经济决策体系里,想要由公共资金买单,必须得让公众相信,他们确实应该掏荷包。反观中国的汇率决策,或者是对人民币价格怎样浮动的选择,通过这组专题文章,我们希望读者了解,美国的政策是国内劳资两个利益集团的角力结果,这种政策的风向标是随美国国内而动的。对于中国人自己,既然目前的外贸、顺差、汇率体制与过度资金流动性、资产泡沫、通货膨胀、银行风险等互为因果的关系清清楚楚,到底我们为"谁"而改革这一问题,技术上的一再讨论最终会逃不过审美疲劳而被模糊了。  相似文献   

13.
对华贸易和美国制造业劳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夏 《南风窗》2007,(5):74-75
对华贸易在过去几年间成了美国政治的一个热点,而制造业的劳工组织则成了挑战对华贸易的最大力量。毫无疑问,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是过去20年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60余年中,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基本看法是负面的,但在不断改善之中。这种变化无法与两国关系发展的程度相匹配。导致看法负面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和美国对"中国威胁"的担心。但随着中美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公众对经济竞争的担心逐渐超过对传统安全的担心,美国政府的对华合作政策也得到公众的认同,美国年青一代有可能在未来面对中国时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15.
于时语 《南风窗》2012,(26):92-93
两名白人学生起诉德州大学歧视性录取政策案,预计判决结果将会是美国高校招生"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重大修正甚至逆转,而会对美国社会的未来组成产生历史性影响。在围绕联邦预算的"财政悬崖"成为华盛顿党争焦点的同时,美国最高法院正在紧锣密鼓审理一桩上诉案——德克萨斯州两名白人学生起诉德州大学。此案的焦点,是美国政府实施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高校招生"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该政策如果被削弱乃至推翻,会显著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两岸问题的态度与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面临的重要国际制约性因素。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四大支柱,在此基础上,美国以"战略模糊"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个中国政策"在两岸之间进行"对冲/两面下注",试图维持现状,稳定海峡局势。通过对"和平解决"的强调,美国将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7.
顾秀林 《南风窗》2013,(19):44-45
居安思危,力保农业,美国为全世界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是不是每一个国家的农业都像美国农业一样,"天然地"易于受到生物恐怖主义的攻击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食物主权的视野中,农业安全是个重要问题,例如国家要采取措施,保护动物、植物和环境,保护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还不够。农业安全的问题,还包括应对可能的意外威胁。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前面,很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以反恐的标准保护农业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不久,  相似文献   

18.
陶彦召 《南风窗》2013,(5):46-47,50
即便哈马斯真的愿意接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的存在,巴以之间在巴勒斯坦国的基础边界上的认知差异,也将使"两国方案"面临流产的巨大风险。2012年下半年,包括贾巴里在内的强硬派在哈马斯内部的选举中获得了更大权力,哈马斯武装人员也恢复了对以色列的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后便"清除"了贾巴里,并发起了"防务之柱"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9.
政府有恙     
美国的主权债务已接近上限,中国艰难地想转变发展模式,欧洲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前景难料,日本则在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世界病了。已经持续了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过去,世界经济再次探底的风险反而呼啸而至,危机之初,各界担忧的只是那些"大得不可能倒掉"的  相似文献   

20.
像其他外交政策一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主义多元民主政治,美国社会各阶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又是如何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