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光 《理论学刊》2008,3(3):29-33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代法国"革命范式"的小农资本主义演进道路,不仅剪断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翅膀,而且拖延了从传统农业国转向现代工业国的历史进程.二战结束后,法国现代农业转型的主要特征是商业化、资本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农民职业化与家族化公司交织在一起,既顺应世界农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又保持欧洲大陆农业生产的传统特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摆脱混乱失序、追求统一稳定,摆脱屈辱压迫、追求平等自主,摆脱贫穷愚昧、实现富裕文明的愿望,找到一条能够救国、兴国、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人民作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些步骤:器物引进;制度改良;制度革命;文化变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长期不懈奋斗得来的,是人民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人民是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道路不是也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翻版.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比较起来,中国道路有着自己的优势,并已逐渐积累起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的战略态势.未来中国依然会面临各种难题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挑战,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行程遥远.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云南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变。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是云南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发展“山地现代农业”将成为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创举。  相似文献   

5.
改造小农经济是世界各国在转型期共同面对的一个实践难题。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农业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行国,自耕农的消亡是一个受到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经济淘汰和转化过程,除了圈地运动之外,囤购土地、国家立法、对外战争、大工业的冲击、人口结构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英国农业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圈地运动”的实质是把分散的地块合并起来,并把公有的田地分为彼此完全独立的密集大地产,而以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为主要特征的“英国式道路”则是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当代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是自营农场占主导地位,农业的资本化、企业化经营势必造成大农场排挤小农场的现象,农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保护农业政策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是:粮食主产区,资源环境优势和农业分区显著,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农牧并举地发展,产业功能多元化。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地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有机肥产业建设,推动长吉现代都市农业圈建设,建立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7.
小农生产方式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走向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小农生产方式性质、特征及发展前途的分析和考量,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基本理论,其理论实质就是小农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小农改造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可以用"合作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来概括。三者在时间上的前后继起,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演变;三者在空间上的互生共存、传承与发展,共同展现了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社会化理论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世纪初,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依靠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不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推动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9.
高念智 《唯实》2013,(1):80-82
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08万亩,下辖21个行政村,6.6万人,是苏北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全镇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化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苏北农业镇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推进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发展不但有利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有利于解决哈尔滨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快速发展。因此,哈尔滨市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加快城镇化建设,优化现代农业发展条件;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投资渠道,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等措施,推进哈尔滨市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本文总结了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提出了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如强化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形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业应用;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吴晓丹 《唯实》2014,(4):16-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必须用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牢牢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近几年来,盐城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建设农业示范园、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内涵作了简洁明快的理论概括,了解这一理论的全部结论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进一步了解它是在什么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创立者是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忠诚于人民事业以及以怎样的勇气和胸襟去创立的,后继者是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什么样的现实问题中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的,则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具体结论,才能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  相似文献   

14.
李霄冰 《世纪桥》2015,(2):86-88
在西部地区改造传统农业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后发优势。探寻桂林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一是特色农业发展;二是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三是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五是是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对西部地区的启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基础、探索历程、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我国实际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象及如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先锋》2016,(12):48-49
近年来,崇州市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三个难题,探索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理论阐述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支撑、人力资本、政策载体、资金支持、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来的100多年,国际理论界一直围绕“小农制趋于衰亡”和“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认识分歧争执不下。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又凭添了关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前进还是倒退,它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大集体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但在事实上,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大农场(户)排挤小农场(户)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当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小农经济的理想国”。因此,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已成为我国理论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战略,是传统的"四化"之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农业机械化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不断的拓展,逐渐成为新的"四化"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不仅是持续探索时期,也是接力奋斗时期,因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辩证关系。这两个历史时期,既有重大区别,彼此又紧密相联,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党和人民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因此,既不能用后者来否定前者,又不能用前者来否定后者。二者绝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更不能根本对立起来。我们要在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继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这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最有意义的时代形式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