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某单位醒目地挂出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必下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必失业”的标语。表面看来,此语似乎很富哲理:职工不爱岗、不敬业,企业自然难发展、难生存,职工必然要下岗、失业。可细听解释,却不免感到蹊跷。原来是这个单位正在进行减员分流。减谁、分谁呢?真是难煞领导。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10,(15):75-75
宦官制度起源较早,《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6)
正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舆论上的焦点事件,这已经成了常态。几个月前,出了魏则西事件,大家纷纷就此发表看法,但讨论还没有真正得到深入,其他事件出来了,又有了新的话题。我们的生活,成了一个热点接着另一个热点。舆论上的热点不仅仅是人们的谈资,从政府的角度讲,也是要应对的舆情。如今,各级政府的舆情意识越来越强,一有舆情出现,就要赶紧灭火。上述几个事件都是全国性的,或者说是全网性的,即关注群体不以地域为限,此外,还有不少地域性的热点,外地人不大了解,却是当地政府要关注和处理的。  相似文献   

4.
《工会博览》2013,(30):59-59
有中老年朋友患有脂肪肝,逐渐出现厌食、腹胀、口苦、胁痛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脂肪性肝炎。不少人感到很困惑,脂肪性肝炎是脂肪肝吗?  相似文献   

5.
赵义 《南风窗》2010,(7):14-16
<正>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和社会利益的分化,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政府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面对突然出现的公共议题。这不是靠控制就可以避免的,关键是政府要习惯于官民共同主导公共议程。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全会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报告一面世,这一提法就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评述。而在公民借由网络发泄对于政府施政的不满情绪,却被以诽谤名义遭到调查屡次发生的情况下,新闻媒体更是借着两会期间这股东风为民请命。比如,两会期间,湖北省十堰  相似文献   

6.
沈翔 《工会博览》2004,(10):21-22
案例:1997年4月黄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三年期劳动合同。2000年3月合同期满后,黄某不愿意与该公司续签劳动合同,合同即行终止,黄某也离开了公司。由于黄某与公司有些债务没结清,公司没有即时为其转移档案。2002年7月,黄某回公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本期起,特辟"开放论坛",就进一步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理论或实际问题(包括深化企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发表有见解、有分析、有实例的言论,欢迎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广大的读者(包括港澳、外国读者)都来发表意见,可以三言两语,短小精悍;也可以深入阐述,提出问题来稿请直接寄本刊"开放论坛"收  相似文献   

8.
吴安臣 《法制博览》2011,(14):54-54
在我们的印象里,两个人绝交意味着互相诋毁,绝交肯定是因为观点思想已经南辕北辙,类似于的像管宁割席,从此其中每个人只要见到对方的名字似乎都会诅咒上一番。而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却是个例外,两位绝交的文豪,即使在中断往来的17年中,始终都在赞美着对方,我不禁为两位文豪的包容而深感折服。  相似文献   

9.
“自私自利”,大概每个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年代,它是贬义,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 而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私自利”不再回避,相反有人还加以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1,(17):95-95
金融危机是大到不能倒的公司绑架了政府,而美债危机则是大到不能倒的美国政府绑架了全球。这次美债危机可以拖到2013年,但2013年以后呢?人类在思想、价值认定以及制度做法上,通常都会有一种恶劣的习惯,那就是把可以的事看成是应当。将它说抽象一点,就是人们会认为存在即合理,于是存在的恶即因此而一直持续而不能去。  相似文献   

11.
申明 《工会博览》2004,(2):13-13
[案例] 某厂女职工黄某于2001年4月1日休产假。住院期间共花住院费、手术费和医药费4350.50元。2001年7月2日黄某产假期满回厂上班,在报销医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和领取生育津贴时,该厂一次性支付其生育包干费2500元。厂长李某对黄说,  相似文献   

12.
赵义 《南风窗》2010,(18):37-38
明明一个主政官员已经劣迹斑斑,地方民众却只能噤若寒蝉,这是何等的政治景象?又哪里谈得上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呢?重建社会和政府的信任,就从公民能够敢于批评政府开始,就从还那些因所谓诽谤政府而身背案底的人的清白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女性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生育,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女职工生育、产假及产假津贴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今天,咱们就着重了解一下。一、专属于女性职工的产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  相似文献   

14.
15.
批评的权利     
<正>策划人语批评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是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批评也是主旋律,任何对于批评的压制,无论来自哪一种力量,都是无法接受的。批评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家之言,不是绝对正确,句句是真理,更不是一句顶一万句。任何批评  相似文献   

16.
温柔的批评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似的批评蕴含着教师人性的博大和境界的崇高。体现了教育的真谛——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让我们看看中外教育家们是怎样运用这种批评的吧!  相似文献   

17.
批评理论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美刊《批评探索》召开研讨会,探讨批评理论在21世纪信息化和全球化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我们选编了部分与会论文,以飨读者。米勒的文章探讨了《批评探索》杂志和作为一种广义的知识分子实践的批评探索在当代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詹姆逊的文章阐述了他关于批评理论发展存在4个阶段的看法。劳拉蒂斯的文章认为批评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没有办法为其划定未来框架。汉森的文章《没有毕加索的鲍威尔》则给我们具体演绎了批评在当代社会中可以具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批评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对文学批评和文化行为中的“信条”或“神话”进行“揭秘”,也就是以内在批评的方式,对流行的、已成为公理、被认作天经地义的观念和行为给予反思、批判,通过揭示其历史的构成性而去掉其神秘性、神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0):95-95
<正>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批评的权利这些字词和概念挂在嘴上。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因此对这种人我总是保有一份向往和尊敬,不敢有丝毫不敬。但真话总得有人来讲,批评的批评者乃是个人的人生实现,但这条路可真是寂寞万分。原因就在于以前的西方,有一两个世纪培养出的人道良心,它可以持续灌溉着批评者的热情之花。而在中国,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价值流传,也使得知识分子批评的道德支持不虑匮乏,而且有很好的回  相似文献   

20.
西方生态批评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