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云出身贫苦,从小体质就弱,加上长期南征北战,弄得身体素质很差,但他最终均能闯过一道道难关,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作出重大贡献,而且活到90岁。他的长寿之道一直为人们称赞。 陈云与妻子于若木一起生活几十十载,举案齐眉,互敬互爱。有人曾经问过于若木:“你和陈云同志在年龄、职位、生活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期,电视连续剧《陈云出川》突然停播。关于这件事,陈云夫人于若木介绍说: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了解到,陈云在红军长征途中,奉中共中央之命,从四川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第二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主办的“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于4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召开。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出席会  相似文献   

4.
崔向华 《湘潮》2005,(8):4-7
今年4月的一天,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笔者走访了陈云夫人于若木和他的两个女儿伟力和伟华。谈起陈云,她们的神情都是那么凝重和深情。简朴的客厅里,陈云当年书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大字闪烁光芒。故人遗风在,情浓中南海。“陈云  相似文献   

5.
大约在1937年底或1938年初,陈云流鼻血的旧病复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从陕北公学女生队找一个人担负护理工作,结果选中了于若木。  相似文献   

6.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于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的领导,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及家人,曾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以及经济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等1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一、陈云同志对我国财经工作的历史贡献陈云同志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与会者从几个方面回顾了陈云同志对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26日至29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第二研究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举办的“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拉开了全国纪念陈云百年诞辰学术活动的序幕。陈云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王庭大参加了会议,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张启华在《学习陈云的优良品质与作风是对他…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2005年4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二研究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在上海联合召开“陈云生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安徽等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及其子女,以及上海市领导、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驻上海督导组成员等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围绕陈云生平和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干部队伍建设以及陈云思想风范、人格力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云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李健编著个人生活规律近于刻板陈云出生农家,苦水里泡大,深知生存之艰辛。他一生平民意识极浓厚,生活简朴,从不允许有丝毫奢华。1949年5月,他进京后住在北长街。这条街上有个很小的理发店。刚进城时,陈云每次都在这个理发店理发,后来被组织发...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2月,陈云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不久,因过度疲劳而旧病复发,流鼻血不止。为此,组织上考虑派人照料陈云。当然,担负护理工作,女性更为合适。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就到陕北公学女生五队去挑人。经过五队支部研究,以为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于若木。  相似文献   

12.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本刊节选二)李健编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提起陈云,很多人会对他的这样一句名言脱口而出,这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再要加一句的话,就是:交换,比较,反复。党内许多干部把陈云的这15字格言当作座右铭,受益终身。陈云是党内的理...  相似文献   

13.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李健编著(本刊节选一)中南海有一幢长方形的平房,中间一条走廊,两侧是一个个房间,一律土黄色的房门。这便是陈云生前的办公室兼住处。如今,在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幅巨大的陈云遗像,每逢佳节,遗像前还会放着鲜花。有机会光临这里的...  相似文献   

14.
欲治国,必先治家,家风敦厚尤为重要。陈云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的夫人于若木曾经说过:“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陈云教子育人的方式方法和治家理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品格风范的生动体现,也是全社会拥有的共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7,(9)
正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家教,是关系到党风、政风的大事。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陈云家风醇厚,家教严正,堪称楷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温馨融洽,宽松和谐陈云和于若木的家庭氛围温馨融洽、宽松和谐。于若木,1919年生于山东济南,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赴延安,1938年春与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05,(6):28-29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岁时,外祖母病故,舅父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改名廖陈云。14岁时,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后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陈云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延安时期就已显现,曾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建国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首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相似文献   

17.
邓联荣 《党建》2021,(9):27-28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73岁的陈云不仅再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而且被选为恢复重建后的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作为改革开放后首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在任9年,为实现党风根本好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少言行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8.
正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由于疲劳过度,导致流鼻血的旧病复发,一时非常严重。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从陕北公学选调学生党员于若木来护理他。于若木后来回忆道:我去后,只是给他按时往鼻子里滴滴药水,并没有更多的事可做。因为医生要求静养,他不能做很多工作,所以便经常和我聊天,有时还让我唱革命歌曲,我唱了苏联的《祖国进行曲》给他听。  相似文献   

19.
陈云出生在上海青浦,原名叫廖陈云。他2岁丧父4岁丧母,过继给舅舅廖文光后,在名字前又加了个廖字e陈云14岁回家贫没有升学,去了上海商务印 书馆当小学徒,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自述"连报纸都看不懂"的陈云,在这里读到了马列著作并加入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一代伟人陈云静静地走了。他留下三卷《陈云文选》、少量存款和上百盘评弹的磁带,还有他那人们永远忘不了的伟大的人格魅力。“我永远是小学生”陈云从小家贫,4岁失去父母双亲,14岁在家乡练塘颜安小学毕业,便无钱进中学读书。从此,陈云的最高学历便是小学毕业。每次填写履历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