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桥在瑞金城东6公里处叶坪村,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横跨绵江河,是洋溪村的主要通道。它的旁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驻地,即叶坪革命遗址群。这座桥被群众称为"红军桥"。这座桥是毛泽东、也是党和苏维埃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2.
从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赣西南地区数十万群众,配合江西地方红军武装以及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工农红军,九次攻打吉安城,毛泽东诗词称之为"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是"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的总导演。  相似文献   

3.
<正>1929年12月,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所写的决议案中,有这样两句名言:"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这两段话,深刻揭示了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基本任务,实际上回答了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3,(9):65-65
<正>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红军必须避免单纯的军事行动,而应积极与群众斗争取得密切联系,把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帮助群众建立自己的组织和政权,发展武装。肃反、筹款等工作要经过群众组织来做,"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  相似文献   

5.
正在长征中,伟人毛泽东一手马背横槊赋诗,一手运筹指挥打仗,用诗词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远征。从广西的老山界到贵州的崇山峻岭,直至红军占领遵义,毛泽东以"山"为题,写成了长征中第一首词《十六字令三首》。从这三首小令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红军战略局势的细微变化:脱离湘江,红军是"快马加鞭未下鞍",一路急进,摆脱围困;进入贵州境内,局势有所好转,撕破多路军阀布下的口袋阵,红军是"倒海翻江卷巨澜""万马战犹酣";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红军指挥权,  相似文献   

6.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长期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4,(1)
<正>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领导工农红军一次次打败敌人,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党和红军善于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当年在井冈山,毛泽东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作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唤醒民众、解放民众的恢弘气魄。毛泽东对劳动人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并体现在一切为人民群众利益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让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作为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中  相似文献   

8.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红军三大主力先后经过了川、滇、康、甘、青等省藏族居住区.这些藏区的存在,在红军的长途行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藏区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为红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长征前期,红军一直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处境十分被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回军事领导岗位.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引下,红军渡过金沙江,把国民党数十万"追剿"军甩在金沙江以南,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9.
这个红军师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路走来的胜利之师,战争年代参加了3000多场战役战斗而无败绩,被誉为战无不胜的"铁军"。热血映丹心,官兵们说:"铁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铁军绝不能畏惧艰险。"  相似文献   

10.
仰望红军桥     
滂沱大雨 中我依然仰望 着屹立在宁化石壁 镇南边的"红军桥"。听镇 干部说,这桥的前身是木屋 桥。清光绪二十二年被大火烧毁, 后改建为石块作墩,当地人称"石墩桥"。中间的石礅在1933年春的洪灾中被毁,交通 中断。当时,红军驻扎禾口(现石壁镇)时,看到当地群众过往大溪坑的困难。为方便当地群众过往,也为保证红军后续部队通畅无阻,驻军发动当地群众,从溪北乌石下采来石块,建起石墩,修复了该桥。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的功绩,在桥墩顶端的"燕尾"上刻下"红军桥"及"红军万岁"的标语。  相似文献   

11.
红军能在恶劣困难条件下取得长征胜利,根本原因是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军队。正是因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红军形成了坚定的信念、自觉的行动、顽强的作战能力、严格的纪律、平等的官兵关系等优秀特质。红军每到一地,都开展广泛的宣传,并以实际行动感召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由此,红军获得了长征沿途群众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群众为他们筹集粮食、衣物,并踊跃参军。在长征中,红军还从中日民族矛盾出发,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和人民群众一起,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3.
正曾经在中央一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寻路》第34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0年12月30日,中央红军在打破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的战斗中,缴获了被彭德怀称为宝贝的好东西———无线电台。当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亲切地接见被红军俘虏了的敌军无线电台工作人员王诤、刘寅时,王、刘两人都表示愿意加入红军,为劳苦人民打天下。毛泽东热情地说:"那好,我和总司令代表红军欢迎你们!"接着毛泽东又诙谐地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何不向总司令讨个官当当?"朱德当即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便任命王诤为红军无线电队队长。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80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召开,与毛泽东坚持群众路线,集中大家的智慧,最终战胜"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是分不开的。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本身就是毛泽东坚持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5.
提起徐海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毛泽东称赞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肃反"运动中,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1929年1月-1930年6月,毛泽东对实施"六大"战略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索内容包括:中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时速问题,红军如何有效完成争取群众、促进革命高潮任务及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等方面.之后,通过创立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毛泽东对探索内容作了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7.
正1936年2月的红军东征,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东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陕甘苏区在发展中得到巩固。当年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东征的彭德怀回顾评价毛泽东和红军东征时说:"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西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编印出版的红色图书为宣传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体现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宗旨以及促进红军部队正规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936年春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等率领红军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山西,进行了"抗日讨逆"的东征。红军东征在晋中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东征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晋中灵石,同样是晋中近现代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总指挥彭德怀、总政委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等指挥下,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阎军"黄河防线",开始了渡河东征。3月4日,红十五军团一部挺进灵石县双池镇(今属吕  相似文献   

20.
1930年1月,在从闽西北向江西进军途中,毛泽东写就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一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词是红军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红军文化资源中的精品。词中提到的宁化、清流、归化(1933年改名为"明溪")三县现均为三明市管辖,以下概称为"宁清归"。因此,打造以毛泽东《如梦令·元旦》为主题的红军文化特色品牌,以这一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来引导和带动三明一带红军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并在全国红军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