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毛泽东比陈毅大八岁,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四川人,从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相识,直到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在长达44年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是在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也发生过不愉快,对于其中的原因,曾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毛泽东的个性是"天马行空",陈毅的个性是比较独立坚持,最终导致二人产生误会。其实,真正导致二人不愉快的是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对毛泽东的"夺权"。这件事情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毛泽东,并且最终令毛泽东出走。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和陈毅,前者是共和国总理,后者是共和国元帅。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情可以追溯到青葱年少时异国他乡的相遇与志同道合的理想,从那时起,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们互为知心知己,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深厚的战友情谊。相识在法国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1919年到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者共计1700多人,其中就有周恩来和陈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称赞陈毅是一位“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这在苏北抗日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间.陈毅与爱国士绅韩国钧结下了深厚的抗战情谊,成为我党统战工作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称赞陈毅是一位“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这在苏北抗日斗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间,陈毅与爱国士绅韩国钧结下了深厚的抗战情谊,成为我党统战工作的一段佳话。 1 韩国钧,字紫石,1857年3月出生于江苏海安县,前清举人。清末曾任奉天(今辽宁省)交涉局兼开埠局长、葫芦岛商埠督办等职,民国  相似文献   

6.
正谢觉哉(1884-1971),湖南省宁乡县人,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谢胡子"。毛泽东与谢觉哉的革命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两人就开始并肩作战。谢觉哉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参加了新民学会,1925年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到中央苏区后曾任毛泽东的秘书。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初次相识结友谊毛泽东与谢觉哉第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9月初。当时,谢觉哉的同乡好友何叔衡任湖南教育通俗报  相似文献   

7.
伟人的离情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是毛泽东的诚挚战友。在中国革命的暴风骤雨中,他们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特别是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的时候,他们之间那种高尚的友谊和诀别之情更是感人心肺。 毛泽东请求组织上把秋白同志带走  相似文献   

8.
<正>1929年夏,陈毅奉命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红四军的工作,邓小平此时在中央秘书长任上,二人由此相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携手逐鹿中原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达江西中央苏区,先后担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1932年春,陈毅任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两人共事了一段时间。次年5月,邓小平遭“左”倾路线打击,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后,来到乐安县南村区委当巡视员。不久,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陈毅则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9.
马继善 《湘潮》2011,(12):4-7
黄公略在烽火岁月里,与毛泽东风云际会,虽然两人相处的时间不到两年,但他俩共同导演出许多精彩的战争大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0.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在戎马生涯中,用诗记载着两位元帅的生死与共,血乳交融之情。 朱德的诗如笔走风雷,气势磅礴。臧克家称赞陈毅是一个热情似沸水、诗句如洪钟的诗人 朱德和陈毅相识于1926年。那一年,他们受中共中央之命一起到四川军阀杨森的部队中做军事工作。一年后,一同参加南昌起义,发动湘南起义,携手率部走向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成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与毛泽东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最强大的红色队伍。两人都当过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尔后率部三下闽西,转战赣南。 1933年二三月间,毛泽东被迫离开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杨飞 《党史文汇》2011,(2):38-42
作为中共历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恩来与李立三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情谊:两人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其后并肩战斗于国民大革命中,接着携手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六大”后又陆续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联袂主持中央工作;  相似文献   

12.
潘汉年和刘晓,是上海地下斗争中的两位杰出领导人。一位是情报系统负责人,一位是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在口头表扬上海地下工作时,特别称赞了潘汉年和刘晓两人。在长期协同作战中,潘汉年和刘晓结成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最初的接触 潘汉年和刘晓相识,是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们都曾先后参加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工作。1930年底,潘汉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当时刘晓是省委秘书长,两人没有直接的工作交往,但…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湖湘文化孕育出无数英雄豪杰,毛泽东和刘少奇就是其中两颗燃眼夺目的巨星。尽管二人之间曾有过令人遗憾的历史误会,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悲剧,但是二人之间更有着许多令人惊异的一致和令人惊羡的情谊,共同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非同凡响的华章。 1 毛泽东和刘少奇最早相识  相似文献   

14.
<正>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原名陈国懋,四川达县人,1926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陈伯钧矢志不移,紧跟毛泽东的革命步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极少同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发展起超出同志和战友关系的私人情谊,但对彭德怀、陈毅和陈赓则是例  相似文献   

16.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与聂荣臻,同属中国革命的第一代领导人。谈到两人的关系,毛毛曾满怀激情地写道:“父亲和聂荣臻伯伯,72年的革命战友,72年的亲如兄弟的浓厚友情,此种豪情,此种风采,任你抚古述今,知晓中外,又能找到几人可以与之相比?”他们72年的深厚情谊,始于1920年,那还是在法国。相识在  相似文献   

18.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19.
<正>陈毅与彭雪枫的战斗情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了。两人初次结识是在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之际,当时彭雪枫在红3军团2师任政委,陈毅在赣南做地方工作。陈毅初见彭雪枫即留下“少年英气扑人眉宇”的印象。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彭雪枫任第4师师长。  相似文献   

20.
<正>叶剑英和杨成武,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岁月里,两人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及其前后的一段时期,杨成武一度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两人惺惺相惜,交往密切,充分彰显了浓浓的将帅情深。被攻击是"杨、余、傅的黑后台"叶剑英比杨成武大17岁,可以说是革命长者。当叶剑英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