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光陆 《党课》2010,(7):94-96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作为中国高新技术研发计划的一个重大项目,“天河一号”在国防科技大学“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基础上,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便研制完成。最可喜的是,直接参与“天河一号”研发的科技人员有200多人,平均年龄仅为36岁,中国计算机研发队伍的年轻化,可见—斑。  相似文献   

2.
此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正进入冲刺阶段。作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聂力对这一重大项目的研究倾注了无数心血,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导和支持。现在,她要亲自到现场,尽自己的力量为研究的最后成功铺平道路,鼓劲加油,就象战场上决战时刻司令员来到硝烟弥漫的最前沿坐镇指挥一样。  相似文献   

3.
13年前,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人工智能工具国际会议上,全体与会人员向一位刚刚去世的中国科学家肃立默哀。这位科学家就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的创始人慈云桂院士。慈云桂是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翻开慈云桂的履历,发现他与中国计算机几乎是同步成长的,从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巨型计算机,他始终活跃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前沿。计算机的每一次飞跃,都凝聚了慈云桂的心血。对慈云桂来说,1957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年夏天,他随军事工程学院访东欧代表团出国考察,目睹了计算机技…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信息产业兴起于"二战"以后,近几十年在世界各国都有了迅速发展。我国对信息产业的重视始于80年代初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讨论研究。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我国在"八五"期间和90年代应把信息产业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作为同等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加以发展,拿出当年抓"两弹"的魄力来抓电子信息产业。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八五"期间,我国建成全国各主要城市的22条光缆干线,20条数字微波干线和19座通信卫星地面站。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全国公用电话网、公用数据通信网和无线移动通信网。在信息技术研究开发领域,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如银河——Ⅲ号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具备研制更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能力。在今年2月,电子工业部举办的"数字化产业最新成果小型展览会"上,集中展出了我国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的最新成果,如GSM手机集成度在国际上属先进水平,我国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形成一大批从事信息服务的机构和企业,销售额逐年倍增。近年来,软件市场年增长率超过30%,97年市场规模达到110亿元,比1990年增长50倍。其中国产软件占国内市场的30%。已建设了1000多个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年月日,我国第一套电视发送设备在研制成功。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它于年月日开始正式播放。我国自制的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于年月日调整完毕,投入试运转。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填补计算机技术这门重要学科的空白。O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于年月日在北京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被命名为“”。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与核爆炸等问题中起了重要作用。@年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命名为“①新中国建立后开通的第一条国际…  相似文献   

6.
地球虽然很大,但它只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群而已。可见宇宙间的银河系是多么浩瀚无边。人世间也有一个“银河系”,以研制“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而驰名中外。它就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这里英才荟萃,群星灿烂,周兴铭教授则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在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崎岖道路上,周兴铭奋勇攀登30余载,历经重重险阻,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年过花甲而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的周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也就做了6台机器,还是和大家一道。”他说得很轻松。可是,这是6台什么…  相似文献   

7.
融冰  邱瑜 《党史博览》2014,(12):28-29
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大型企业的生产扩大,国内对每秒计算1000万次、2000万次的大型计算机,尤其是达到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需求极为急迫;同时,日常经济生活对中小型计算机也有大量的需求。而当时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计算机和核能、航天技术是20世纪人类的重要发明。巨型计算机和"两弹一星"一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如果说中国的原子弹、导弹、飞船惊天动地的巨响和所向披靡的冲击波给中国人民反对一切敌人的入侵增加了底气的话,那么,1958年9月8日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在哈军工(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的诞生,如同初生婴儿在产房里的两声啼哭,对未来的影响丝毫  相似文献   

9.
<正>1958年,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命名其为“八一型”计算机,并风趣地为它起了个小名“有了”,寓意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伟大变化。2002年,当通用高性能CPU芯片“龙芯1号”流片成功时,它的意义不亚于“有了”的产生。从这一刻起,我国的计算机有了“中国芯”,我国的计算机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翻开这一页的,正是当时年轻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如今的二十大代表胡伟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为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在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又为原子弹和导弹的"两弹"结合以及氢弹试验付出艰辛努力;在自力更生研制核潜艇、提高电子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发展及应用水平上,作出了全面具体的指导;为"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任务确定到研制到最后发射成功的全过程倾注了巨大心血。在领导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过程中,周恩来始终着眼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他提出的自力更生、协同攻关、确保质量和安全等工作要求和方法,以及贯穿始终的全局眼光、系统原则和民生情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十分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主持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工作。在周恩来的重视下,电子计算机研制被列入了科学规划,国家加大了对计算机学科建设的投入。随着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周恩来又感到发展计算机等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急的任务,提出和确定了四项"紧急措施",大力加紧发展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研究工作。"紧急措施"将新技术从科学领域扩展到工业和国防领域,使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电子产业成为国家重器,保障了"两弹一星"事业的顺利进行,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上“银河”李万青,谭克扬Δ"银河-Ⅱ"计算机机房一角。逼上梁山20世纪中叶,高科技的强劲东风猛烈地吹拂着地球的每个角落。人们在经历四次新技术革命之后,今天正在迎接第五次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次技术革命大潮,将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发展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3.
国内·科技     
《当代贵州》2013,(28):12-12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 我国科学家融合仿生学、认知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拟态计算新理论,并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9月21日,这项名为“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发”项目,在上海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的验收。测试表明,拟态计算机典型应用的能效,比一般计算机可提升十几倍到上百倍,高效能特点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划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检索处理的人机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保护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蔓延,造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房建设工程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集电工学、电子学、建筑装饰学、美学、暖通净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工程,并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工程、PDs工程等专业技术的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应对供配电方式、空气净化、安全防范措施以及防静电、防电磁辐射和抗干扰、防水、防雷、防火、防潮、防鼠诸多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计算机系统长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陈卫平  张丽芬 《湘潮》2006,(9):38-43
陈火旺,一个朴素的名字,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名字,一个与中国“银河”计算机事业紧密相连的名字。在这一名字的后面,缀着一长条用知识、智慧、责任的花朵串成的炫目花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历史上第一个Fortran编译系  相似文献   

17.
IT业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行业,但对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来说,帅资队伍建设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儿。 然而,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却有一批年轻教师崭露头角—— 36岁的金海教授以其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存储等研究领域的世界先进水平,被  相似文献   

18.
"银河"号事件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初期对华实行强权政治的产物。美方以错误的情报为依据,指控正在驶往中东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货轮"银河"号上载有出口伊朗的有毒化学物质,多次置中方关于"银河"号装载货物澄清  相似文献   

19.
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发展电子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65年研制成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70年研制成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同时着手计算机工业的建设。1974年开始试制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8年下半年微处理器试制成功,1979年试制成微型机。到1981年为止,共生产各种电子计算机5,000余台。1982年生产大中小型电子计算机241台,微型机7,208台。1982年10月,国务院成  相似文献   

20.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识别技术,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体的许多部位和人体产生的一些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人体这些差别进行记录、分析和电子模式识别,就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人体身份签证方式,在各个不同领域中显示它的作用和魅力。指纹“身份证”指纹是最为常用的特征信息,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指纹画押为证的做法。近几年指纹开始数字化了,现代电子技术把手指上的圆圈、螺旋等特征提炼为数字信息。这样计算机数据库在数秒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