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义,厘清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寄系文化自信的精神基因,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自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也是融入当代中国精神的逻辑必然与现实选择。秉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精神,培植中国理念,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质。文化自信的底气和骨气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基因和灵魂。文化自信内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大力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将文化自信延伸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骨髓。  相似文献   

3.
关公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关公精神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源泉。研究关公精神的价值内涵和关公信仰的形成、发展,对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在当下建设文化强国的总布局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而关键的一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追根溯源,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植根于其中的肥沃土壤,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价值证明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复兴传统文化的路径。旨在通过本文引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有的根本,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本着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态度,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当代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强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益。为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造就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契合点,要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对于儒学公共精神的重视与开掘,即是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进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弘扬“两个结合”,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意欲实现相结合的前提,便在于把握二者的思想契合性。可以说以儒学公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气质、价值理念与制度理想等维度上具有鲜明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客家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西客家祖地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文在明确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厘清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以龙岩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客家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岭南传统节庆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和精神气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社会载体。但同时岭南传统节庆也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或偏离的方面,主要体现为传统节庆中的文化失落。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岭南传统节庆的倡导力度,开展弘扬岭南传统节庆的教育实践,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民为邦本、诚实守信、崇尚正义、天人合一、和为贵、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党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也要使继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共同基础,这就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通性、互补性、互动性上。因此需要将这两者的高度契合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内在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主要内容,推进诚信建设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了诚信的词源和内涵基础上,论述了诚信建设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最后论述了诚信建设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途径:通过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创建和提升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增强企业行业的诚信建设确保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通过加强公民诚信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的诚信度,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诚信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伦理价值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确立文化自信的根源性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基础。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遇到各种问题与困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从以伦理价值为基点如何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故事、以伦理化视角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认知转化、以伦理化的格局与秩序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凝聚功能三个维度,着重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优秀客家文化载体的实践功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与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果";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远的思想渊源和培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备土壤。同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扎根于大众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真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稳健前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因此,本文试图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党长期执政的重大问题。博彩纷呈的客家优秀文化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资源、鲜活素材、方法借鉴和天然载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图谱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凝聚民族成员精神血脉的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其基本价值遵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同根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拓宽了载体平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以家风传承为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和生活化转换,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在发展文化事业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自己的传统文化,等于割裂了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来说,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哺育。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创造性的升华。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国的文化事业和其他相关事业迈向新的台阶,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不一样的光芒,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