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陈文书《四川党史》《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邀请专家学者座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编者按《邓小中文选》第三卷是我国十年改革开放历史的生动记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  相似文献   

2.
《党建》1995,(7)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通知(一九九五年五月十日)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相似文献   

3.
《新视野》1994,(1)
记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舆论公认,在这本书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思想。而这一理论体系被认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的突破,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您认为在《邓小平文选牌三卷中最能充分体现邓小平同志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是什么呢?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最突出的就是它提出了一种同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新的社会主义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文献,可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大的贡献之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理论,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一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最重要最富独创性的著作,学习《邓选》三卷,主要应把握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有理论意义;不仅有国内意义,而且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中的思维方式曾锦华邓小平同志不只仅从本本上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了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所以会选择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从《邓选》第三卷中可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提出了用这个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在出版发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时候,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决定;增订出版了第一、二卷以后,中央又提出要把三卷《邓小平文选》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后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广大党员中组织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和。最小,党中央批准下发了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并要求把《纲要》的学习纳入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前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他全面、系统、反复一贯地深刻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理论观点、科学方法和革命风格,并以此为武器更好地引导实践,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高领导水平,搞好自己的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特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林景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连同1975年─1982年卷一起,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完整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它既有精深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沈宝祥我们通读《邓小平文选》可以发现,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时,一再提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有时叫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2...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刚刚隆重纪念过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缅怀了这位历史巨人的伟大思想和光辉业绩。今天又来纪念列宁逝世70周年,缅怀这位先于毛泽东的巨人的卓越思想和不朽功勋。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中,这两个纪念日分外显现出它的重大意义。原因是一目了然的: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别的,而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进而学习和掌握列宁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连贯而精确地把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之作。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指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刻理解和把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全新事业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创造的基本理论,形成的基本路线。一定会使我们全党同志更加充满信心,史好地完成九十年代的任务,胜利地迈向二十一世纪”。邓小平关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设计了一条…  相似文献   

13.
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西湖区委书记周建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反复阐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是新形势下对毛泽东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的结晶。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9日在景山学校作了重要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页)这不仅为网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党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针。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党校教育工作只有认真坚持“三个面向”,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日益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两手抓”的哲学思想李铭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两手抓”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乎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评价邓小平同志的著作“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给人的感受是:读来轻松有收获,再高深的道理,再深刻的理论,小平同志都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易读易懂。 概括而言。小平同志的文章、讲话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吴云俊从邓小平同志十多年来关于两手抓问题的一系列精辟论述中,我们深深认识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当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与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设计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就国内15年来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概况作一综述.一、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在新时期,出版的邓小平著作有;《邓小平文选》第1至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增订本(外文书名《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1987年2—7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邓小平同志论文艺》、《邓小平论改革开放搞活》、《邓小平论民主法制》、《邓小平论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段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