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动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世界经济形势如何?依然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本刊来自世界各地的报道看,日本经济尚无起色,其它东亚国家虽曙光初现,恢复仍须时日;美国经济似一枝独秀,表现超常,但是喜中有忧;欧元顺利启动曾使人们对欧洲经济看好,然而近来却“多云转阴”;而拉美金融动荡还余波未消……经济学家们对’99国际经济形势“把脉”的结果是“可能更加严峻”。进入新年之后,东亚经济显现出了更多的复苏迹象。尽管受巴西金融动荡的冲击,东亚国家的股市、汇市却保持了相对稳定,外国投资…  相似文献   

2.
“晴雨表”为何失灵?──近期香港股市述评晓晨人们经常把股价指数比作反映政经动态的“晴雨表”。香港由干所处的独特的政经环境,港股“晴雨表”的作用尤为敏感。可是,从1993年9月底起,香港股市的“晴雨表”却好象失灵了。因为,一边是中英关于香港94/95年...  相似文献   

3.
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总有一些今不如昔的东西。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话似乎就是在说当前,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提高,幸福指数却降低了;国家综合实力增强,贫富差距却拉大了;经济发展了,丑恶现象也泛滥了。我们的时代,就是处于仓促与无序之中。  相似文献   

4.
时下,在看待“老实人?与“老好人”上,有一部分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老实人”代替“老好人”,或把“老好人”说成是“老实人”,使“老实人”的本质、人品被扭曲,吃了不少哑巴亏;而“老好人”呢?由于误当“老实人”用,却捞到了不少光环,得到了很多便宜。其结果,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受到影响,党的建设受到损害,党的形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文化的表现形态和创作方法出现了相应的裂 变。有的以“炒作”为笔,现炒现卖,大搞“快餐文化”,来得便捷,去得快 当;有的以“戏说”为笔,拈点线索,七拼八凑,借古讽今,只求情节热闹,不问历史真实;有的以“想象”为笔,“枪手”聚集豪华宾馆,一边啜着西餐,一边编着故事,肥皂泡般地制作“肥皂剧”之类;有的以“调侃”为笔,无知倒也无畏,指手划脚,海侃胡评,什么也敢说,什么也敢写,什么也敢骂,不断掀起点文化波澜;有的则以“身体”为笔,详尽描绘对吸毒、性交、群居、赌博之类感受,毫无顾忌地宣泄…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4,(11):30-31
在小城镇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严肃而迫切的课题。而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具有浓厚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的小城镇正在规划尺下和推土机的轰鸣中消失。特别是一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和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的文化遗产,被破坏的现象更为严重。而这种破坏,不是传统的盗匪破坏,也不是自然的破坏,而是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这种破坏后果较前两者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的缺失、急功近利的毁坏、践踏文化的作伪、东施效颦的模仿、盲目短视的求大。  相似文献   

7.
“南风效应”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谁的威力大。北风猛烈地吹,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地吹,温暖如春,行人就脱掉了大衣,比赛结果,南风获胜。在人们的观念中,北风似乎威力更大,为什么却输了?原因在于南风采用了“软”的手段,而北风则采取了“硬”的手段,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8.
怎么说呢?可以说“0”是没有,也可以说很大,也可以说很小;比它大的太多太多,比它小的也太多太多。有多少比它大,就有多少比它小。自然界中处处有“0”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口号也有个力度的问题。一个口号提出来,人们只当刮了一阵耳旁风,什么积极效果也没有,是不是可以说它的力度等于零?如果口号提出之后,人们不但把它当作耳旁风,而且听了立马撇大嘴,那“力度”显然就不只是等于零的问题了,称之为“负力度”,大约是不过分的。这类“零力度”、“负力度”的口号,与其层出不穷,何如干脆不提?问题是,那些蜗居高楼不出屋的人,那些闭门造车不知路的人,那些巧弄文词不请事的人,久坐无事,却热衷于“无事忙”,以“盛产”口号为能事,人们自然奈何不得。至于那些不疼不痒的“反腐倡廉”口号的炮制者,…  相似文献   

10.
警惕﹃艺术性﹄汇报安徽公常侃“汇报也是一门艺术。”这个“妙论”的专利权当属一名“胡乡长”,他是小小说《汇报》中的主人公。且看他的“汇报艺术”:“语调不紧不慢,语气不轻不重,还露出一副自然大方的表情”;“一边说,一边半开眼皮不时地偷视路县长的神情”;笔...  相似文献   

11.
唐敏 《瞭望》2000,(10)
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的朴素理想。但一边厢是巨大的“安居”需求,一边厢却有着天文数字般面积的空置住房,是什么阻隔了这个理应贯通一气的消费链条,使这个最有希望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龙头,迟迟不能如愿?原因很多,说来话长,但房价过高,让消费者望尘莫及难辞其咎,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尽管多数城市1999 年的房价都是以跌势收尾,变化仅存在于跌幅的大小与涨落,但与实际的购买力相较,仍是高高在上,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商品住宅仍是天价。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分析表明,受访者中对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认为偏高的高达68.9%,认为其性能价格比偏高的占47.1%,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仍然难以说“经济”。 建设部权威人士指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币,房价仍然偏高。 同是房价不菲的大城币,差距也极为悬殊。1999 年上海的商品房平均成交价格比北京低近五成。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何以居高不下,而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又是否与其政策优惠的幅度相适应达到了经济、适用呢?所幸,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政协会上,住房问题成为代表们讨  相似文献   

12.
劳动竞赛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还要不要存在发展?如何发展,能否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作用?本文就这方面问题作一探讨。一、经济激长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坚持发展劳过竞赛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个转变”后;引起全党全国高度重视,掀起了学习和加速“两个转变”的热潮。但是,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工会系统和企业界有人提出质疑,“现在搞两个转变还要不要搞劳动竞赛?”有人说:“竞赛是老一套,竞争才是时尚!”出现了劳动竞赛消…  相似文献   

13.
刘绍楹 《民主》2008,(3):44-44
春节前南方大面积的雪灾,考验了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思考:为什么本该少雪的南方暴雪成灾,而本该降雪的北方却成了“无雪的冬天”,继续受干旱的折磨?这样的反常不是老天爷开玩笑,也不是纯粹的偶然现象,而是自然生态遭到无情的破坏以后,本能地实施的反弹性报复。人们为自身利益而置自然环境于不顾,和谐难以持久,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史观     
郑先兴 《学理论》2009,(7):114-1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当代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将自然地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即“和谐史观”。其要义就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执政实力,才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整体的发展是进步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需要人们谨慎小心,勤奋创造,才有可能推进历史不断地发展。其意义是对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的超越和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稳定史观等各种史学思潮的拨乱反正,对盛行于民间的文化史学的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打击走私犯罪越来越严厉,走私活动却屡禁不止,局部地区仍然严重。“走私有益无害”,“走私可以致富”、“走私有利于发展经济”、“打私不能打死”,如此奇谈怪论在一些地方还颇有市场。走私到底能不能致富?走私致富到底富了哪些人?记者最近沿广东、广西、海南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伴随人类科技进步三大标志的“核时代”、“太空时代”和“信息时代”相继出现的伟大世纪。如今20世纪很快要降下帷幕。此时此刻,人们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跨世纪最重要的全球问题?最多的回答是:发展。哪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瞩目的发展?最多的看法是:中国。显然;世界各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在诸多全球问题中处于“重中之重”地位的发展问题,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全球来看,当今各国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整个世界及人类文明的进步问题,但当代中国真正迈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财政强县不愿、也不能摘下贫困县的帽子,是资源分配公平机制缺失一边是昔日的“国家贫困县”经过国家多年扶持,由穷变富成为经济强县,但至今仍然享受“贫困帽”下的各项优惠;一边是如今的穷县嗷嗷待哺,却因为没贫困县帽子,享受不到政策支持。《瞭望》新闻周刊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缺乏扶贫  相似文献   

19.
张抗抗 《民主》2013,(2):29-31
近年来,“文化”成为一个热词。“文化”的热气热潮热浪,从上到下扑面而来,各地政府纷纷投入大资金,建设文化创意园区;以大手笔改造文化硬件设施,很气派很魄力很炫目。惊喜的同时,却心存些许疑惑。已有学者发出忧心的警示:盲目的拆建与重组,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文化破坏?  相似文献   

20.
香港社会的转型实际上是在英国政府于八十年代在香港推行其“民主化”计划后才开始启动的。因而,这场社会转型是以港英政府推行的“政治民主化”为主旋律的。民主动员成了这场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同时,它也使得社会转型赢得了较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认同。香港社会原先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它没有现代意义的民主政治体制,但却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和经济管理体制;它的民众没有多少政治权利,却有世界上最多的经济自由;它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举步维艰,但却有一泻千里的经济发展速度。这既是香港的奇迹,也是香港的畸形状态。而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