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在减刑制度适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减刑之后发现原判决宣告之前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罪未被审判即有漏罪的情形,或者发现刑罚执行期间罪犯再犯新罪的情形,从而产生减刑适用中的数罪并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已经作出的减刑裁定是否有效,本文认为这两种情形应当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权利登记的效力包括确定力和公信力,确定力针对的是登记正确的情形,在不同的关系中呈现出不同的确定内容,而公信力针对的是登记错误的情形,主要强调了对交易相对人的保护。作为法律对社会交易生活的调整,不动产的权利登记在效力上坚持了自己的限度,从而为自己的适用设定了各种条件或者例外。  相似文献   

3.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规制“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该犯罪包括普通型的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和必要共同犯罪型的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两种犯罪类型,它们在犯罪构成要件上有所不同。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该犯罪与其他相关犯罪的界分,并对该犯罪可能发生的想象竞合的情形与牵连犯的情形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监测资料显示,吸毒者共用针具是现阶段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课题组对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两个地区艾滋病流行与毒品蔓延情况进行了调研。1.静脉吸毒的人员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比率越高;2.不同地方、不同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主渠道和比率不同。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互关联的情形大量存在,其解决方式应视不同情形而有所区别.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关联问题的解决原则上应分开审理,具体应视当事人是否提起行政诉讼而不同.行政诉讼过程中的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关联问题的解决则视情形而分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分开审理两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共同贪污犯罪可分为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贪污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贪污犯罪两种情形。实践中,对不同情形的共同贪污犯罪,应根据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定性。  相似文献   

7.
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是物权法中一项基本性的制度。历史上并无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登记成为不动产物权的必然要求,可以说"登记天然非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但不动产物权公示方法天然为登记"。物权登记行为的本质为行政行为,通过法理分析可以发现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的成立要件,登记行为是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物权登记行为和物权合意行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行为,其成立要件各不相同,因此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物权行为的效力会有所不同,物权变动也会因此存在各种不同情形。  相似文献   

8.
最高检的司法解释认为,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应以信用卡诈骗罪来追诉。作者对这一司法解释持质疑态度,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拾卡的两种不同情形未加区分有失妥当。第二,定信用卡诈骗罪而不考虑盗窃罪的依据不够充足。第三,一律按信用卡诈骗罪追诉会否造成罪刑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公诉案件和解范围上严格限定了适用罪名和可能判处的刑期。检察机关在刑事公诉和解中根据不同情形承担建议和主导的角色。在主导刑事公诉案件和解过程中,检察机关应结合实践补充完善达成和解协议后反悔及不履行的各种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诉讼实践中,当事人缺席有三种不同的情形,而现行《民事诉讼法》只对其中的一种情形做了规定,凸显出立法的先天不足。作者认为,应当根据缺席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而不应一律做出缺席判决。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增设预防和救济机制和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来处理不同诉讼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缺席的情况,以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解决企业部分改制原有债务承担问题时,应当坚持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企业法人财产和债权平等受偿原则,摈弃企业债务随资产变动原则。企业转投资可区分为以明显低价转投资、以正常价格用资产加债务转投资、以正常价格用优质财产转投资和以正常价格用普通财产转投资四种情形,不同情形下原有债务承担适用不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2.
私人土地所有权,是俄罗斯现行土地权利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进行研究,分析权利取得和终止的根据和各种情形,了解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可以使我们对俄罗斯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构成有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盗窃未遂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盗窃着手的认定应当以是否对财物产生紧迫性危险为标准,区分不同盗窃类型具体判断。盗窃未遂的处罚范围不应限于司法解释规定的两种情形,而应该区分不同情形,区别处理。应当根据行为人意图盗窃的数额确定盗窃未遂的数额。盗窃未遂的处罚应根据总则规定,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4.
《民诉法解释》第248条在我国确立了民事诉讼标准时制度(既判力时间范围的原则规定),但在法理定位的论述上,《民诉法解释》又将第248条作为第247条(一事不再理识别)的例外情形。依既判力理论的基本法理,前诉既判力影响后诉的形态不仅限于前后诉相同的情形,也同样存在于前后诉不同的情形,因此第248条存在着脱离第247条独立适用的情形。而且,通过对既判力客观范围与既判力时间范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既判力时间范围在制度适用形态方面并不具有一般化适用的意义,而应当限定在特定的情形中。  相似文献   

15.
警民亲     
全市法院在“警民亲”活动中,按照省法院的部署和安排,根据所在地情况,广泛开展富有法院特点的各种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法官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法院和群众的距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和未来战争及军事行动的内容、本质与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者在确定现代和未来战争本质之后提出了“非接触”战争和军事行动的说法,然而,有关现在和未来战争及军事行动的本质与定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战争概念的主要元素是斗争、对抗和暴力。各种战争都是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它包含了各种斗争类型的总和,显然,参战双方都必然要有某种接触。这种接触是通过自然、信息和其他领域的远距离作用手段实现的。因此,关于战争或各领域内各种暴力的定义中使用“非接触”这一术语并不恰当,甚至对于信息战争亦是如此。表达作战主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可以使用“远距离”这一术语。按照空间范围,军事行动可分为几个层面:战术层面、灵活战术层面、战役层面、战略战役层面和战略层面的远距离军事行动。根据从军事行动发起地点到同受影响对象通过影响手段发生直接接触的地点之间的距离,建议将远距离军事行动分为:战术距离、灵活战术距离、作战距离、战略作战距离和战略距离的远距离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7.
论结果中止的有效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通说认为,犯罪中止的法定类型可分为行为中止和结果中止两类。行为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即可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结果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反映了行为人主观恶性减轻或消除的转变,都是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中止类型中,行为人只需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就不会发生,在这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实施与犯罪结果发生之间还有较长一段距离,而在结果中止类型中,行为人不仅要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在犯罪行为尚未实行终了的情形下),而且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住犯罪结果的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已实施的犯罪行为有可能产生既遂形态的犯罪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距离已经比较接近,从犯罪中止制度的立法目的出发,就不能不对这种特殊情况下成立犯罪中止提出特殊的要求,因而,对于结果国止类型而言,除了需具备时空性、自动性和彻底性三个共性特征外,还需同时具备有效特征,即行为人还必须有效地防止他所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结果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  相似文献   

18.
在诉讼实践中,当事人缺席有三种不同的情形,而现行<民事诉讼法>只对其中的一种情形做了规定,凸显出立法的先天不足.作者认为,应当根据缺席的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而不应一律做出缺席判决.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增设预防和救济机制和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来处理不同诉讼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缺席的情况,以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各种仲裁协议不明确情形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国际惯例,具体探讨了相应情形下仲裁管辖的确定,以求能对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出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5月29日,司法部、两高、公安部几部门联合发布了《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确立了我国证据裁判规则,明确了非法言词和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和适用情形。本文拟就两个规定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标准进行研究,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