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在商品丰富、被内地人称为“购物天堂”的广州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十分紧俏,不说不知道,那竟然是房屋!你相信吗? 并无刻意去领导新潮流却因天时地利人和而总是在浑然不觉中领导了新潮流的广州人,这回又来了个鳌头独占——记者从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获悉,去年,广州市建成商品住宅近180万平方米,超过了全市建成住宅面积的一半,其中个人购买商品房几乎占一半,这个住宅商品化的势头在全国可说是领了风骚。毋庸置疑,相对于内地来说,广州人有钱,广州人也讲求实际,他们对“安居乐业”有深切的理解,不“安居”又如何“乐业”?所以,有了钱的广州人  相似文献   

2.
广州人有喜庆事,喜欢到酒楼摆上几桌酒菜款待客人。目前市面办喜寡的标准,按收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饭店、招待所,每桌100至150元,主人往往碍于面子,怕人说“寒酸”,于是,渐少光顾了;二类是酒家,每桌150至200元,主人常乐于此道,因为既经济又实惠;三类就是一些中外合资的高级酒店了,每桌200至400元之间,广州人形容来这些酒店饮喜酒为“吃地毯”。来这些酒店吃喜酒,人们心中会有把秤,“吃在肚子里,算在心头上”,算出端上来的食物其价值仅仅占交付金额的一半,另一  相似文献   

3.
“西线无战事,南方无文化。”几年前,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与我们在街边大排档对饮,借着酒意有点自负地说。“何以见得?”身为广州人,我们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君不见:北京城里的历代遗痕,长安道上的秋风渭水,金陵渡头的秦淮夜月——在那地方就连泥土也能挤出一点文化来!当我们的祖先逐鹿中原时,你们这里还是一片化外蛮邦!不过我承认,做生意你们是这个,但谈到文化,你们却只能是这个。”他左手  相似文献   

4.
有道是‘一瞬间的光辉不等于永恒’,沉湎于昔日荣耀,正是败北的根本原因。人如此,集体也如此。新华电影院的当家人可说是深谙此道。六十多年的老字号,没几个广州人说不知道它。不过,老字号却未忘时时有新面孔。一九八二年,他们敏锐地感受到文化市场竞争和群众文化消费口味骤变的冲击,在全国率先搞起影院改造工程,争得广州市同业  相似文献   

5.
又逢新年。如果将广州人不再崇尚拜天地、走亲戚、包油角的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广州人对节日的意识已日益淡化,那未免有失偏颇。不是吗?每逢大节日来临,一个又一个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使许许多多的广州市民卷入其中。盛事逢盛世,广州人喜欢这样过年。如今,春暖花开,人们对于上月初才鸣金收兵的羊城贺岁灯会、华夏之光灯会、羊城冰灯博览大概还记忆犹新,它们曾为冬日的羊城带来融融暖意,这有目共睹,不过,在活动的背后竞争激烈,你又知道多少?  相似文献   

6.
不了解广州人含蓄感情的外地人,常常会把广东人外在的平静误认为冷漠无情,其实不然、广州人一向是很讲究人情世故的。以前,广州人爱走街串巷。傍晚黄昏,趿着拖鞋去看看街坊,访访朋友;节假日,携家带口串串亲戚。随着近两年广州人生活节奏的变化,闲暇的时间少了,即使有点时间,也常常是忙着‘炒更’,忙着娱乐,忙着进行一些有实际内容的交往,没有以往那样多时间来进行纯粹的,没实际内容的走亲访友了。近两年来,每逢元旦、春节,北京路外文书店买贺年卡的专柜边总是人头踊踊的。讲究人情的广州人,也学着用起了外国颇为时兴的‘圣诞卡’。  相似文献   

7.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广州的美容院星罗棋布,美容项目可谓包罗万象。美容小姐在女客人的下眼睑上刺上氧化亚铁颜料,一条永久性的眼线,便使女客免去画眼线的麻烦。古老文身术在现代社会的神奇功效,给许多容貌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带来了希望。花钱买靓成了现代广州人的一种新时尚。一间美容院开张不久,一位农村青年便来光顾。他左上臂挽起衣袖露出一个“忍”字,也露出了一面愁容。“哎”的一声长叹,此君感慨地说,“现在潮流不兴文身了,女朋友说我这个  相似文献   

8.
最近,广州市有关部门就自行车失窃问题对10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993~1994年间,1000个家庭中有743户自行车被盗,最多的一家达15辆,共计失车2640部,平均每户损失700元左右。 “不丢自行车,不算广州人”,这一令广州人又气又恨又无奈的现象,似乎已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症。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老广州人大概无人不知永安堂三个字。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其主人胡文虎更是名震海内外的实业家; 今天广州的中年人大概很少人不知道广东省总工会的位置。它临珠江而立.可谓占尽地利; 今天广州的少年儿童则  相似文献   

10.
广州人常说“食在广州”,殊不知天津人说起他们“吃的世界”来更是喜形于色。“吃的世界”就是驰名中外的“南市食品街”。有人说,外地人到天津,若不去“南市食品街”,就象外国人到中国不去长城一样令人遗憾。这条街以天津名特食品为主,又广采全国各地风味,建筑设施也别具一格,富丽堂皇、古色古香。从食品街开张起,每日有四万人左右前去光顾,节假日约增两倍。同时还接待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三万多名外国友人、港澳同胞。食品街的佳肴受到中外人士的广为赞扬,而建造这条街所创造的奇迹,也已成为佳话。一百天创造的奇迹那还是八四年正月的一天,天津市政府全体会议正开得热闹,人们围绕“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这一中心议题讨论着。南市一间间拥挤的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有条很偏僻的小巷叫胜源西街,倘若上街打听,一万个广州人不一定有一个知道它的名字。然而它的大名却出到了世界上,不但吸引着成千上万个港、澳、台游客,连那些黄头发绿眼珠的“番鬼佬”也纷纷慕名而来,留连忘返。难道里面发现了稀世宝藏?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的改革,给广州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广州人中既有勇于进取的气概,亦有狭隘浮浅的陋习。人们往往对前者看得多,而对后者认识不足。赶浪头——广州人喜欢一窝蜂,一哄而起,没有主见。当狂潮一股大量进口的冷暖风机和“838”计算器成了“跳楼货”后,这应该是个沉痛的教训。漠视他人——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是不少广州人的嗜好。无论是他(她)个人的私事,还是别人的隐私,一律来个公开抖落,并逼着你非去听不可。你若够胆量去请他们把音量收小一点,他们旋即瞪起眼:干你屁事呀!我讲话用得你××管么?“人必先自爱然后人方爱之”。广州人,教人如何去尊重你? 缺乏同情心——骑单车的女士不小心跌倒了,很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人只知道赚钱!”“广州的精神文明落后!”常常听到外地的朋友这样评价。那么,广州人又怎样看待自己呢?一月二十六日,《南风窗》民意测验在广州灯泡广的赞助下,在许多青年工人和大学生义务工作者的凌持下。又开始了。随机抽样在市图书馆、市一宫、市二宫、青年文化宫、文化公园、沙园等地同时展开。市委书记许士杰到现扬与群众亲切交谈,并表示欢迎市民如实地反映意见。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10份。接受调查的有工人(占40%):干部(占22.7%);知识分子(占12.6%);学生(占19.7%)以及军、警、农、无职业等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14.
转眼又到二月,转眼又到春节。家庭主妇们的菜篮里,又开始溢满了节日的欢乐,猪肉、牛肉、鸡蛋,一堆又一堆的年货,显得格外丰盛和富足。然而,千里之外,有一群没能享受节日的人,正在为这丰盛和富足而奔波辛劳。他们就是广州市的——猪肉采购员。篮中猪肉何处来谁知道广州人菜篮中的肉从何而来。家庭主妇们或许想不到,这些  相似文献   

15.
外地人说广州人的嘴“刁”、刁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比如吃鱼,鱼肉本身已够鲜美清甜了,但有人还是嫌它略欠爽滑,偏想出了个“焗鱼嘴”、“炒鱼唇”的菜式来。试想,一条鱼能有多少鱼嘴鱼唇,然而,为了口福,挖空心思,竟想出了这样的“刁”菜。叫人啼笑皆非的,远远还不只吃鱼。有一回,笔者看《信息时报》,竟有这样的一条消息:广州副食品消费市场出现新趋向,鱼头贵过鱼身,鹅翼贵过鹅肉。说是近年广州人吃的越来越讲究、不断在创新口味,吃鱼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他是一夜出名。尽管很多人还记不清他的名字,只记得与一个“大人物”的名字很相象,但如果说起“广州人精神”的设计者,大家应该有印象。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的干部,李齐念。他籍贯不是广州,来广州不过是第3个年头,甚至不会讲广州话。但他热爱这座南国大都市,也理解这里的市民。“稻穗鲜花献人民”,广州人接受了这个非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出的“精神”。) 能谈谈你这个“稻穗鲜花献人民”的构思过程吗?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各界人士参与“广州人精神”的设计,我天天留意报纸,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是与非正与邪善与恶在纷繁世事中争斗铁门、铁闸、“猫眼”、双保险锁,一时身价倍增,受到广州人的青睐。居民联防,这件文革后濒临失传的“法宝”,又一次被广州人“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广州商品经济的发达,必然导致文化艺术水平的低格调”,此中果真有必然的联系吗?为解开这些疑问,我们且来看看广州及广州人。广州很早以前就存在商品经济的雏型,具备了发展商品经济所需的一定社会基础,人们在心理上已多少适应了商品经济的生活过程,所以,近年广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尤为迅猛。但是,在此之前广州地区的商品经济乃是一种农业型的不发达商品经济,其中包含有自然经济的因素。这使得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能够凭借着不发达的商品经济而潜伏下来,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时代面前所受的冲击相对减少。由于对商品经济生活的心理适应及传统文化的潜伏,使得广州人在现代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面前,较少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及对传统文化的决裂  相似文献   

19.
朱镕基总理绝少题词,这是国人共知的,但也有例外。今年4月16日朱总理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曾亲笔为该校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真是不题则已,一题惊人。老实说,乍一看到这4字校训,确实让人难以相信这竟是堂堂一国总理的手笔。一般地,大领导题词,总是从大处着眼,诸如“做好会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之类,是所谓高屋建瓴。“不做假账”呢?它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即使是不做会计的人也知道,做账理应真实,客观,不能做假,更何况是国家会计学院的高材生?“不做假账”或“如实记账”之类的基本常识,就像“1+1=2”一样不必在大学课堂上提起。而我们的总理以“不做假账”作为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要求岂不太低?  相似文献   

20.
“苏梅克一列维9号”慧星与木星“千年之吻”腾起的云烟至今仍未消散,地球人仰望苍穹之时心中不无侥幸之感。不过,今天的广州人已实实在在地受到了来自天上的袭击。那袭击物,便是遍布城市上空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广州人称之为“镬”的抛物线型金属物体。有心人统计过,广州市上空大约有“镬”4000只,直径为2~5米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