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门组织渊源甚早,可溯及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异端教派弥勒教及两宋时期的白云宗、白莲宗,至元朝中后期逐步融合成白莲教。此后民众多效而仿之。清朝顺治至康熙前期,教门问题隐而不显。雍正继位后,整饬吏治,清除积弊,首先在港运中进行整顿,将原来奉教的外籍水手撤换,并利用密折制度的方便对查办人员指点方略,密查暗访,查拿“邪教”教首,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主动查禁“邪教”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雍正查禁“邪教”的策略在实施中之所以未出现大的偏差与遵循以下原则有关:将“邪教”与正常僧道区别开来;只查拿惩治为首者,对一般人教者从宽;查办人员采用秘密方式访拿,以免打草惊蛇或引发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2.
活跃于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秘密教门和当代邪教大多以医疗作为吸引民众的切入点,以其医疗功用来赢得民众的信仰。通过提供医疗手段,建立、发展成为某种“教派”或“功法”组织。一些教首利用民众对组织的信任而为个人牟取经济利益,进行经济犯罪,进而社会犯罪,直至最后政治犯罪,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及社会秩序,从而蜕变为“邪教”。这是邪教演化的一般规律。明清时期中国像欧洲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传染病高发期,由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慢性痢疾等疾病导致了高死亡率。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医疗机构基本上还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3.
《血湖宝卷》是秘密教门中专门供女教徒诵念的宝卷,体现出秘密教门对妇女的要求和态度.女性向来是“宗教”中不容忽视的徒众,在明清秘密教门中亦然.本文通过对《血湖宝卷》的释读,将其中所展现的妇女观与正统社会中儒释道三教加以比较,揭示出其共通性.  相似文献   

4.
邪教防治与政府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邪教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一度为人们忽视甚至遗忘。近年来浮现的“法轮功”问题重新引发了政府、社会和人们对邪教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防治邪教,亦即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是关乎全体人民和整个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邪教是极具欺骗性和破坏力的社会痼疾,如何有效防治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严峻课题。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邪教防治与政府能力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防治邪教是政府的天职。能否有效处理邪教问题对衡量政府能力高低具有重要意义邪教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据考证,早在汉代前后,当时的统治阶级就把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危害,影响国家政权的以某种宗教名义  相似文献   

5.
霍尔格·格斯塔夫森(瑞典国会外委会议员,基督教民主党人):国际上对你们中国取缔“法轮功”有很多议论。有的人说,这是侵犯宗教信仰自由,违反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喻权域:我们中国向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法轮功”不是宗教,而是邪教,是旧中国常见的“会道门”组织,对社会的危害很大。中国各种宗教组织都赞成取缔“法轮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反对邪教。田丹(北京大学教授):西方一些人反对本国的邪教,武装镇压本国的邪教,却支持中国的邪教组织“法轮功”,目的是搞乱中国。他们是唯恐中国不乱…  相似文献   

6.
邓群 《传承》2005,(4):20-2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桂系开展统战工作,支持“两广事变”中桂系的抗日爱国行动,并及时调整自己对桂系的统战工作的方针,为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最终形成提供契机,也促使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推动了国共合作进程的发展。面对顽固派的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钰 《八桂侨刊》2011,(2):26-30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的华侨政策逐渐向“护侨”方向转变。政策的调整符合清政府“张国体”的政治需要。然而,南洋华侨对“国”的认同建立在对“乡”的认同之上,与清政府所强调的“国”与朝廷的紧密联系有所区别。这种认识落差对南洋华侨既大力支持清政府的改良运动,又热烈拥护反清革命的行为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10月28日《“法轮功”就是邪教》一文,用大量的事实剥去其冠冕堂皇的伪装,让我们看到了“法轮功”组织带有典型的邪教性质。世界上的邪教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但其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编造邪说、敛取钱财、秘密结社、危害社会等本质是不变的。我们再以这些特征对照揭露出的“法轮功”的大量事实,不难看出,“法轮功”组织讲的是歪理邪说,行的是歪门邪道,聚集起来是邪恶势力,既是彻头彻尾的非法组织,又是彻头彻尾的邪教。首先,邪教的一大特征是教主崇拜。李洪志以当今唯一的“救世主”自居,他大言不惭地说:“这世界一切都应听我的,没我不…  相似文献   

9.
邪教与自焚     
邪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邪教组织一般有几个共同特征,即:秘密结社、组织严密,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思想上控制教徒,聚众敛财,反抗社会,残害教徒身心。当邪教内幕曝光或罪行败露时,他们不惜以教徒的生命作为牺牲品和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本质属性是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崇拜.民间秘密宗教包含着秘密宗教与秘密结社的双重含义,具有异端性和反叛性,活动常处于秘密和非法状态,常常被主流社会界定为异端邪教.当代邪教是指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伪似宗教组织.它打着宗教旗帜,神化教主,制造异端邪说,精神控制信徒,秘密建立非法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常常以极端的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严重危害公民人权和社会秩序.应开拓新型思维范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范畴,考察当代社会复杂纷纭的宗教、泛宗教现象,确立宗教、准宗教、伪似宗教、邪教的系列类型,积极引导传统宗教,发挥其有益的社会功能,治理邪教势力,防范其危害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法轮功”邪教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社会问题,从社会学视角对其进行组织分析,对于认清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牢固树立思想阵地意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重视社会团体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从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生产环境逐步变化、用人要求在不断调整、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慢就业”等问题。文章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了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下的心理隐忧,提出应通过学校指导、以赛促教、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来构建解决高职学生“慢就业”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侨的国籍问题是清末侨政的焦点之一。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从而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法律依据,清朝政府的侨务政策经历了长期转变过程。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历代清政府大都厉行海禁政策,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一经拿获,即行正法。”并公开对外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实际上剥夺了海外华人的中国国籍,自动放弃对他们的管辖权和保护权。 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为尽快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邪教已经成为一种危害社会、引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纵观各种邪教,尽管门类不同、年代迥异、称谓有别,但都有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建立非法产业,诈骗钱财,秘密结社,反抗社会,破坏宗教秩序,残害教徒身心等的共同特征,其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反法律的本性如出一辙.通过对世界邪教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法轮功"邪教的反动本质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5.
康熙时期,清政府对台湾的农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它一方面有力地促进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病,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垦荒的政策和措施郑氏集团在台湾经营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对开发台湾作出了贡献。但是,其开发范围主要在于南部的台湾县周围,就全台来说,开垦十无二、三。清政府在台湾设治之初,管辖实“止府治百余里,凤山、诸罗皆毒恶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凤山县  相似文献   

16.
叶凤刚 《前沿》2005,(9):272-27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将雇佣军作为其实现对华政策的重要工具,积极参与雇佣军活动。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也对雇佣军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对雇佣军重视和利用反映了它在借师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一“法轮功”的本质是邪教。邪教是社会的毒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深受邪教之害。美国的“人民圣殿教”、法国的“太阳圣殿教”、乌干达的“恢复上帝十戒运动”等,对人类都造成过极大危害,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昭然若揭,但是,国际反华势力却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如获至宝,这充分暴露了国际反华势力的丑恶嘴  相似文献   

18.
周向阳 《求索》2011,(10):233-236
乾隆间,邪教活跃,政府的对策日趋严厉。首先,把邪教案件由普通性犯罪上升为政治犯罪,依反逆律重处;其次,改变过去案发才查拿的做法,要求各级官府平时积极主动查访缉拿,一旦案发,则要求严索穷追,严刑重惩;第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强化社会控制,构建预防邪教犯罪的机制。严厉的邪教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对策过于严厉偏激,失之康熙朝的宽仁和雍正朝的稳健,这使乾隆朝治理邪教的实践充满血腥和暴力,结果不但没能有效控制邪教,反而造成社会恐慌,诱发多次邪教起事。  相似文献   

19.
对李维汉创新精神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48年到1964年,李维汉一直担任中央统战部长,在中央的领导下负责统一战线工作。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历史性大变革,国民党统治走向覆灭,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诞生,建国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1953年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以后开展了“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运动。社会的大变动使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应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要求,明确统一战线性质和任务,调整统一战…  相似文献   

20.
<正>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残酷武力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后,即着力推行“皇民化运动”(日本化运动),施行一系列同化政策,欲从思想上、精神上征服台湾人民。台湾“大百科全书”将“皇民化运动”定义为:“让殖民地台湾走向‘皇国臣民化’的总体改造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