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湖宝卷》是秘密教门中专门供女教徒诵念的宝卷,体现出秘密教门对妇女的要求和态度.女性向来是“宗教”中不容忽视的徒众,在明清秘密教门中亦然.本文通过对《血湖宝卷》的释读,将其中所展现的妇女观与正统社会中儒释道三教加以比较,揭示出其共通性.  相似文献   

2.
秘密侦查措施是从技术性侦查措施中独立出来的,其特征是隐蔽性。当前秘密侦查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规范、案件实施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要将秘密侦查纳入诉讼法制化的轨道,应从完善立法和建立制约机制两个方面对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的安全。鉴于意识形态乃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均需要维护其意识形态的安全,进而维护其文化安全。清王朝统治阶级深悉个中的奥秘,因此竭力维护其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文化安全,以巩固王朝的政权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清朝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一方面把正统儒学与程朱理学拾高到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且把它作为对百姓进行教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马青连  方慧 《思想战线》2012,38(3):19-22
从司法视角看,清代西藏地区的法律适用上表现出多元化特点,清政府在案件的审理中较好地处理了国家法与固有法的冲突。封建帝制时期的政治与法律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法律体现出强烈的政治诉求。这种多元化的法律适用表象,实质上反映出清政府在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股力量的博弈中进行了慎重地处理,较为合理地设置了西藏地区的法律适用制度,这种制度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同时弱化西藏地方自治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0,(10):142-144
粮食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清代人口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人地矛盾给清政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清代政府在发展粮食生产、建设粮食储备系统、稳定粮食价格、管控粮食危机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对小说禁黜的核心是“诲盗”,即便是针对淫词艳情小说,也是以禁防民心反动为前提,至于整肃男女风化,不过是禁黜活动的次要目标.这些诲盗的通俗小说不仅牵系着民间宗教信仰,也成为民间秘密结社的标榜,更是民间谋逆造反的教材范本.对诲盗小说的禁黜与封建帝王维护统治息息相关,从清初顺治帝颁布小说禁令,至晚清政府对小说的严厉查禁,通俗小说与政治的关系在清代禁黜小说的运动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张凯  曹露聪 《求索》2012,(12):226-228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中国农村亦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信息在农村民间贷款人与借款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所有者与经营者、农村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等金融活动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分布。这就为民间金融道德风险困境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此,我们必须为化解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而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度性对策层面上,应从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对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适度监管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架构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间警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亟需政策突围。民间警察的职业空间包括:以单位和区域治安承包为主业的治安服务;以特殊物品人员和大型商贸活动为对象的专项安全服务;以纠纷事件为客体的调查证明服务。民间警察的职业权限主要可以有十项,需要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制,以确保其健康行使。  相似文献   

9.
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思想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因果报应学说及民间善书所宣扬的道教思想。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官员的努力推进、绅士阶层和富庶人家的积极参与以及当时社会因素的强烈作用。深入研究清代贵州民族地区民间慈善事业,有助于了解当时贵州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秘密侦查措施已成为侦查机关侦破案件、获取证据的重要武器,但由于这些手段蕴含的侵权特性以及法律上的整体缺失性,越来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监听、诱惑侦查、伪装潜入等行为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然而与监听类似而又具有极大侵权性的秘密拍录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介绍了秘密拍录的概念、特点以及负面影响,阐述了秘密拍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一书 ,放眼社会 ,拓宽了法律史研究的视野 ,在清代纷乱的历史中理出礼法演变的主脉 ,其分析论述符合历史本身的逻辑 ,在注意历史“长时段”与历史分期的同时 ,注重实证 ,阐释了“中国法律社会史”的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南粮食流通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彩霞 《前沿》2007,(8):232-234
由于人口的增加、农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以及重赋和灾歉,清代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缺粮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和江南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粮食流通政策,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作用的调节,使湖广、江西等地的粮食畅顺地流入江南,从而达到了民安食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藩院的设立、达赖、班禅封号的确定,噶厦治政制度、驻藏大臣制度、金瓶挚签制度的创立等方面,述叙了清代中央政府的主要对藏政策,认为这些政策总体上稳定和促进了西藏的社会经济,提高和发展了历史上形成的“汉藏一家亲” 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制文明的历史上,尽管有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制文明的进步,传统法上的搜查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清代法制是中国封建法制的高峰,相应的,清代法律中的搜查制度也比较完善。它对搜查的主体、搜查的对象、搜查的执行方式、搜查主体的责任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并且体现出有效保障原则、遵循令状原则、合理根据原则、针对性的搜查原则以及鲜明的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律思想与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走私、贩毒、贩枪犯罪以及有组织犯罪大量涌现并呈现出新的形式,致使一般的侦查措施在揭露和证实这些犯罪的过程很难收到明显效果,于是秘密侦查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措施逐渐在我国侦查部门得到广泛运用。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秘密侦查措施缺乏法律规定,使这种侦查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完善秘密侦查立法,严格依法办案程序,真正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实现秘密侦查措施的法治化,无疑是我国秘密侦查立法工作应当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17.
公安秘密侦查与人权保障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公安研究》2010,(2):45-51
随着犯罪方式的组织化、隐蔽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秘密侦查日益成为公安机关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但秘密侦查的运用,也对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构成侵犯,从而引发刑事诉讼领域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秘密侦查手段是转变犯罪控制模式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侦防效率的客观选择,符合法益权衡的法理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秘密侦查行为对刑事司法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威胁,对公民其他诉讼权利的侵犯,对刑事司法伦理的挑战等。因此必须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对秘密侦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首先加强专门立法;其次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再次加强当事人权利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法律的规制下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8.
娜仁图雅 《前沿》2012,(5):74-76
民间陋习是传统中不良文化现象,是社会转型和文化现代化的扬弃对象,从传统文化着手研究民间陋习,厘清其主要内容,研究其存在的原因,认识其危害性以及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规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要求定密要准确 ,变更密级和解密要及时 ,变商业秘密的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商业秘密失密、泄密和窃密的性质不同 ,对其处理的手段应适合其性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刑事犯罪数量不断增长。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犯罪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面对复杂严峻的犯罪形势,传统的侦查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秘密侦查手段的使用,在打击犯罪,破获一些隐蔽性、复杂性较强的案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学界对"秘密侦查"的界定比较模糊,在法治实践中,秘密侦查手段如何进行程序规制,秘密侦查的合法性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