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若乙 《新湘评论》2004,(10):64-64
报载: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转变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县里到市里,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其经验被学习推广。但是,一些地方虽然在写《民情日记》,却只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  相似文献   

2.
"软政绩"也要不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因为转变了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这个乡所在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一次次被学习推广。日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一些地方虽然还在记,但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偃旗息鼓,“不告而终”。这个过程着实让人深思。应该说,干部记《民情日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好的,是为了听取民意,替民办实事,督促干部转变作风。但这个制度最后落到了自动消失的命运,究其…  相似文献   

3.
始于某市一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曾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乡到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媒体的头条。可不知什么缘故,目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即使还有记的,也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由“热”转“冷”乃至“无疾而终”,说起来,确实让人有些惋措。  相似文献   

4.
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有三四年时间了,到底谁是发明者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这种形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并开始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却是实情。记者不久前深入到一些乡村,就干部们在《民情日记》中所记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了一番追踪。翻开一本本《民情日记》,倾听一位位农民的诉说,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民情图,更让我们感受到干部从“记”到“办”的变化。记下的事有制度约束督办背景:冯家镇是山东省乳山市最早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地方。4年前这个镇党委针对有的干部下乡“一溜烟”、走过场的问题,油印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本刊第11期以《民情日记:架起党群干群关系“连心桥”》为题.报道了陶乐县实行“民情日记”制度的情况。时光又过去了一年.陶乐县“民情日记”制度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6.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1)
向“干部经济”开刀地方政府靠借债养人,借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借债吃喝玩乐,被当地百姓戏称为“干部经济”,其最大受害者是国家利益,是党的形象、党群关系和政府诚信。有效遏制政府债务泛滥,必须果断地拿“干部经济”开刀。首先,“干部经济”是违法的,按照法律规定,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权举债,地方政府是无权借债的。其次,“干部经济”就是腐败经济,要像治理腐败那样整治“干部经济”。只有这样,才可能扭转政府入不敷出、靠借债过日子的困境和尴尬。(尹卫国)“民情日记”莫变味时下,不少地方要求干部在服务“三农”时记“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7.
时下,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都在认真地记民情日记,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民情日记还被选发在各级党报党刊上。应该说,要求干部记民情日记,激发了广大干部伏下身子干事业的热情,促使干部办了不少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股记民情日记热中,也有一些干部不是在了解民情上务实招,却在如何写日记上下功夫,写出了一篇篇漂  相似文献   

8.
甘德县柯曲镇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贯彻落实州、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把记《民情日记》解百姓难题.作为提高党员素质.转变干部作风,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干部长期受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为了引深“三讲”教育,把学习“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屯留县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人人记《民情日记》,主动听民声、记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形成了制度,改变了作风,重塑了形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天天记民情,主动联系群众。群众观念淡化是一些乡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乡村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制度,改变了乡镇干部上班坐机关、下乡找村官的现象。一开始,县委就明确提出要求,乡镇干部每人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 20天,民情日记不少于 25篇,重要事项由乡镇主要领导签注…  相似文献   

10.
宋建华 《共产党人》2009,(10):25-25
建立分级审阅制度。市民情信息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审阅一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民情日记;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每季度审阅一次班子其他成员的民情日记:分管领导每月审阅一次党员干部、村(居)干部的民情日记;市委组织部、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有关工作单位每年不定期审阅一次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情日记,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各地传真     
舞钢市推行"民情日记"连民心 舞钢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要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百家们,干千家事,暖万人心,通过记民情日记和实行干部包村、包组制度,访民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奔小康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让“民情日记”和干部包村制度落到实处,该市还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4月起,浙江省嵊州市雅璜乡的32名乡干部开始记起了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的主题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每个乡干部把自己到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问题、要求、建议都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中,并及时给予处理解决。乡党委和政府每星期抽一个晚上,集中全体干部交流研究民情日记中提出的问题,每个季度评比一次,看谁的民情日记记得好,反映的情况多,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多。民情日记作为一种好的载体,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对于乡镇干部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意见、想法以及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4.11做好农村、农民工作,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江西省万年县开展了“民情日记”、“民情告示栏”、“民情连心卡”等形式多样的“民情”系列活动。该县将这些活动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全新载体,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则,以狠抓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在寻求新世纪农村工作新思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民情日记2000年,裴梅镇党委书记胡红英在走访专业户的过程中,有感而发地记下了第一篇“民情日记”,以后成为“习惯”而一发不可收。这使他真正走进了“百姓生活”,并促使他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许多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  相似文献   

14.
题记:在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许多村干部以记好《民情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学习“三个代表”的感受和心得,剖析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措施和办法,不失为一种干部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记好“民情日记”能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表达群众的心声,更好地推动工作。然而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的“民情日记”本上记录百姓疾苦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连篇累牍记载的倒是他们所谓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民情日记”本成了他们歌功颂德的“功劳簿”。 不可否认,真正写好“民情日记”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为此一些地方甚至建立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新苑     
《当代党员》2006,(10):70-70
北碚:建立社区党组织“民情日记”制度;云阳:“推进村”干部培训突出“三性”;铜梁:打造“党员爱心超市”;永川:探索农村党组织设置新路;渝中:探索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民情日记”是《当代贵州》为更好地体现“三贴近”而新开设的栏目,为办好这个栏目,现诚挚向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征稿。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9,(24):17-17
“民情日记”是《当代贵州》为更好地体现“三贴近”而新开设的栏目,为办好这个栏目,现诚挚向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征稿。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党风党纪月刊》2001,(4):22-23
泸县建立和推行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要求乡镇干部在进村入户和接触群众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急、难、险事等记入《民情日记》,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实行定期检查评比,与目标管理和评优考核挂勾。  相似文献   

20.
信息短波     
《先锋队》2002,(4)
朔州市要求县乡干部记《民情日记》他们要求县区领导每月记《民情日记》不能少于5篇,乡镇领导不能少于10篇,把群众的喜怒哀乐记下来,在知民情中改进作风,在办实事中改善干群关系。 (安玉 杨汉栋) 晋城市在私营企业中发展党员 他们切实解决私营企业中党的力量薄弱问题,一是要在已具备条件的私营企业中全部建立党组织;二是要按照党员发展条件,在私营企业一线发展年轻党员。组织部门专列了250名发展党员计划向私营企业倾斜,力争做到3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党员。 (晋组) 河津市干部进农村,力解百姓难 全市先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