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马龙县在民主选举“村官”、实行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弄清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笔者曾深入该县部分村民小组、村“两委”、乡(镇)和县民政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淡、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文试就村委会直接选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作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桂春丽 《今日民族》2009,(10):51-52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是国家选举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基石。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本身存在的政策空白导致的选举问题越来越凸显,在一部分地方,宗族势力影响并掌控选举,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广大村民的民主权利,限制了基层民主政治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笔者到杭州市桐庐县凤川镇和建德市梅城镇对 11个村基层民主实践情况进行了访谈, 从中看到农村自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后, 经过1999年和 2002年两次民主选举, 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被广泛激活, 基层民主政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呈现出的特点第一, 村民参选热情空前高涨。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迅速推进, 群众渴望管理集体事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正合人民群众的心意, 村官由自己选举, 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意愿。因而, 广大农民表现出空…  相似文献   

4.
<正>实行基层社会自治是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共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必须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十八大报告再次  相似文献   

5.
刘洋  李晨光 《中国民政》2007,(11):34-35
吉林省在波澜壮阔的农村民主实践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辉煌篇章。村民民主意识、自治理念不断增强,要求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山西省孝义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地观摩和调查的结果以及村委会选举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论证了村委会选举对推动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和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说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代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后,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对之抱有较大的希冀,但同时对于村委会的性质有着较为普遍的模糊认识.尽管选举前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村民对于选举的意义不理解,对于选举活动比较冷漠.选举后的村民自治状况不是十分令人乐观.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谭国器 《人权》2003,(6):43-43
46岁的岩洪一大早就和家人一起来到设在村小学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现场,而平时的这个时间正是他忙着除草、放水、清理田埂的时候。“农活可以留着明天做,今天我不去想别的事情,因为选举是头等大事,”他说。  相似文献   

9.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河北省栾城县民政局积极探索村委会选举方式的改革创新。通过减少预选提名候选人环节,在主任产生的前提下放宽村委会委员当选的票数规定两项改革创新,提高了一次选举的成功率,降低了选举成本,提高了选举效率。村委会选举方式的改革创新实践活动为基层民主选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同时,得到了广大选民的认可,受到了基层选举工作人员的欢迎,收到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扩大基层民主 ,完善村民自治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的要求。而村民自治活动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是民主选举。也正是通过选民登记、推荐候选人、预选、投票等实践活动 ,使广大村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与民主选举的训练 ,他们的民选热情不断高涨 ,民选操作技术不断成熟 ,民主理念不断提升 ,从而为加快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积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一然而 ,在肯定村委会民主选举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巨大贡献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选举中的行政侵权及其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制度框架下,由于缺乏村委会选举权利的救济制度,导致村民选举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此外,对行政侵权行为处罚不力,也成为当下乡镇机关频繁侵犯村民选举权的制度性因素。因此,健全村民选举权的宪法、诉讼和行政救济体系,成为控制村委会选举中行政侵权和规范村委会选举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国忠 《桂海论丛》2010,26(3):43-46
乡镇党委成员直接差额选举解决了权力与民主脱节和权力来源问题,体现了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体现了党内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转变了干部监督方式;实现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目前,乡镇党委成员直接差额选举还处在试点探索阶段,应注意处理好报名资格条件、民主推荐、党管干部原则、因乡镇制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开始,在实践中,不少人认为村民自治就只是搞民主选举,从而过分夸大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成就,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制度进行理性评价。事实上,农村民主选举对村民、候选人、村庄以及国家治理既能产生正效能,也会产生负效能。客观认识其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府信任与城乡社区居民的选举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村)委会选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自上而下由政府强力推动的过程,其中街道办(乡镇政府)所起的作用往往至关重要。本文以南京市城乡若干社区的实证调查为研究个案,对居民参与社区居(村)委会选举的现状进行解析和反思,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居民对街道办(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对社区居(村)委会选举究竟有多大以及何种程度的影响。最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与反思,阐明提升居民对街道办(乡镇政府)的信任度,从而推动社区居(村)委会选举与居民自治精神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文化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深层次因素。主要表现为对民主的认知和态度、参与政治的动机和热情、现行的选举制度建设以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影响了广大村民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心理,自己的真实意思往往没能通过选票的形式得到合理合法的体现。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必须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批判和整合,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完善农村政治社会化渠道,努力培养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2/3的省将开展新一轮的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能否顺利进入村庄权力结构,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时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竞选策略也非常重要.本文以湖北随州市选举调研为基础,阐述了在农村初级政治市场形成的背景下,妇女在村委会竞选中运用营销策略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认识误区;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为妇女参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竞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政治"的层面研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会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不切实际的低估判断.本文以"村庄政治"为视角进行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简析民进党“大选”中的政治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8,(3):17-23,50
2004年“大选”,民进党阵营针对当时的选民状况和媒介资源,精心构筑了“多层+突发事件”的政治传播策略,以“多层”的传播一点点地收割选票,最后以“突发事件”完成致命一击,这当中民进党对人际传播的运用尤为出色。2008年“大选”,民进党仍沿用了该策略中的一些内容,然而国民党已经习得经验,有所防范,马英九也发展出“Long Stay”这种直销式人际传播来破解民进党的攻击,而民众对民进党过度使用负面选举术的反感加大,马萧最终赢得了“大选”。  相似文献   

19.
黄乔松 《桂海论丛》2007,23(1):16-19
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对乡村社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积极、负责任的回应,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提升乡镇政府回应能力就要改革压力型行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把握好回应指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回应机制和注重对乡镇政府回应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广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2000-2008年三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中,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竞选广告.目的是分析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在三次竞选中的竞选策略变化,印证现代竞选广告的一般规律,考察台湾竞选生态.结果表明,台湾竞选广告基本遵循了现代竞选广告的一般规律,但是台湾报纸竞选广告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与现代竞选活动中对广告的重视程度相矛盾;对负面广告的运用虽然更加慎重,但其仍是主要的广告类型.最后结合台湾地区的政治环境和政党特征对结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