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民法法典化的基础--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法法典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民法的法典化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历史基础的必然产物.探寻民法法典化的基础,应以罗马法的历史为出发点,从社会形态、经济体制、政治模式、法哲学、法理论研究及法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现实形态是一种现代现象 ,它培育了近代民法的自由、平等和私权神圣的精神 ,这并不是罗马法的基本原则 ,罗马法的主要成就是发达的法律技术 ,而非精神内涵。罗马法的身份性和权利的保护方法说明私权的确认和维护不是罗马法的出发和归宿。原因部分在于罗马人的实用主义态度 ,部分在于罗马人不擅长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Rodolf von Ihering,1818—1892年)在他所著《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此说法尽管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罗马法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作为古代最发达完备的法律体系,从早期《十二表法》的原始粗陋到《国法大全》的博大精深,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法学家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与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杰出贡献相比,裁判官对罗马法的完备发达亦功不可没。裁判官通过多种衡平方法,使罗马法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束缚而获得长足发展;同时也使原有封闭、严格的罗马法日趋开放、公平和理性。从某种程度而言,裁判官的活动尤其是对旧有市民法的衡平,为罗马法日后的复兴及其世界性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契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罗马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罗马法契约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体揭示罗马法契约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从重形式到重当事人合意的道路,按照英国学者梅因的解释,这是源于人类的道德进步,即可期待信用的出现,体现了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罗马法基本精神中包含了私法本位、自然法思想、契约自由、所有权保障等观念。罗马法中许多基本精神被近代国家立法所采用,尤其是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如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等。物权中所有权的获得与转让、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以及债权中的约定之债等制度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均具有深远意义。从宏观角度讲,罗马法对于民法典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可以说,民法典的私法基本精神、物权、债权、人格权及继承权等内容均对罗马法相关内容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7.
举证责任分担是民事诉讼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罗马法中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的辨析,指出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之不足,强调不应在司法实践中将此原则绝对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包括廉政法规、廉政事迹、廉政诗文等。借鉴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是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有关继承的规范构成了以优士丁尼《学说汇纂》第22卷第6题和《法典》第1卷第18题为代表的罗马错误法的主要素材,形成了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二分的罗马法有关错误的一般理论。而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专门处理继承法律问题的部分,有关错误的规范也广泛分布于其遗嘱法、遗赠法、法定继承法和遗嘱解释法中,彰显着继承法在处理错误问题中的特殊性。对错误制度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合同法,继承法也为错误制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罗马法衰落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罗马帝国灭亡直接导致了罗马法的衰落 ,但从构建理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就会发现罗马法衰微的更深层次原因 :其一 ,罗马法没有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 ,导致在实践中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分权制衡和监督机制 ;其二 ,从罗马政体形式上看 ,国家权力仍被少数人控制不可能实现法治 ;其三 ,罗马经济在本质上是农业经济 ,农业衰落导致罗马法逐渐推动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其四 ,罗马法的自身局限性导致它不可能作为一种良法形态长久地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关系的问题已成为诉讼法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诉讼法一直被看作是实现实体法的形式和手段,因而诉讼法的工具价值被视其根本价值,忽视了诉讼法的内在价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了统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习民法学必须从宏观上领会其整体内容,抓住主要脉络。学习具体内容又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联系,以及具体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要学会深入钻研民法学理论,了解、熟读条文精神,才能综合的、逻辑的、正确的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民法性质的界定,学界已达成共识.而关于"民法"语源之探讨,虽有所涉及,但仍显不足.本文即较为详尽地梳理了汉语"民法"在近代的缘起,尤其指出了"民律"至"民法"转化的过程及蕴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罗马法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和评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罗马法在形成中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征 ,进而结合现实的立法情况探讨了上述特征对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 ,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 :民法的基础是什么 ,民法调整的方法论重点是什么。其中民法的基础是市民社会 ,这也是民法本位的核心部分 ,而对中国社会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辨别与建构对我国民法现代化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民事立法承载着构建私法基本制度和张扬私法理念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后,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基本实现了民事领域“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张扬了私法自治、私权保障等私法理念,标志着中国私法的进步。然而,历经60余年、四次民法起草,民法典“渐行渐远”,亦表明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之艰难,中国私法仍在途中!  相似文献   

17.
民法本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本位问题系民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者乃同一指称 ,这才是民法本位本源意义上之界定。以往学界对此似有所忽视 ,偶有学者对此撰文 ,但论证肤浅 ,未能抓住问题之本质。民法本位历经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之嬗变 ,古代民法为义务本位 ,近现代民法为权利本位。近代民法为个体化的权利本位 ,现代民法为社会化的权利本位 ,二者为权利本位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当前私权意识与权利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 ,与此因应 ,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个体化的权利为本位。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法对民法教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民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正确引导案例教学的进行、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摆正教师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合同法》第51条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认定问题存在法律漏洞。此漏洞的补充,一是对《合同法》第51条做出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二是为《合同法》第51条设定一个合理的适用范围,确定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