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对话中表达者的"误称"与接受者接受心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红楼梦》对话中的"误称"可以分为自指型"误称"、近指型"误称"和远指型"误称"三类。特定语境下的"误称"别具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由人物在银幕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切言行举止,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副语言,体现出来。新版《红楼梦》中演员在副语言的运用上的缺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的副语言不符合生活经验,有的表演不符合原作中人物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的基本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式,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一部好的电视剧在忠实原著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编剧、导演的独特艺术匠心与风格。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不仅没有做到对原著的忠实,而且在一种深层次上是对原著的不忠。  相似文献   

6.
我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很少执笔。老同事、老朋友裴效维先生以《红楼梦》详注书稿见示,希望我写篇小序,我虽有点金成铁之虑,而情理难却,只得勉力而为。裴效维先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经过长期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小说《红楼梦》中有三种邸报。一种是政府官报内参性质的;第二种邸报又称京报,是地方之官报抄本;第三种邸报则是私人订阅之“提塘小报”。这三种报纸客观上反映了“红楼梦时代”封建家族信息机制的特点:信息机制与权力机制高度一体。掌握信息特权就可以保证政治权力;而一旦优越的信息特权丧失,意味着家族在政治上的沦落。  相似文献   

8.
一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 ,这场急风暴雨几乎“涤荡”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所有角落 ,历来被人视为神圣的科学领域同样也未能幸免于难。可以说 ,“文革”也是一场反对科学 ,并对之进行“革命”的运动。但要全面地考查“文革”中的科学 ,将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 ,且在短期内 ,仍缺少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但是 ,透过刊物这种科学交流的媒介 ,也可以部分地反映出科学工作和科学界的状况。在“文革”中(甚至在更长的时段) ,科学被明显地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 ,而这一点正是本文所更加关心的。就反映“文革”期间这种对科学的政治化和…  相似文献   

9.
清末人情小说中的民主主题表现为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两个层面。文章通过对《浮生六记》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认为一方面二者在主题上有着一脉相承性和历史延伸性 ,另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控诉封建桎梏的民主主义思想主题在《浮生六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陈曜 《理论月刊》2007,(11):128-130
自1980年代出现两部完整的《红楼梦》英译本以来,对原著及其英译本的研究在1980-2006这26年间逐渐形成热点。研究的方法、领域及研究成果逐渐扩大,尤其在最近5年间,其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现象。本文通过对近26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总结了在中国对《红楼梦》及英译本的研究现状,期望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中,三角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林黛玉、王熙凤、秦可卿和夏金桂为主的四组三角关系各具特色。三角关系使人性受到压抑、扭曲和损害,加剧了人物自身的异化。同时,三角关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悲剧,为人物的命运增添了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由来已久。无论情愿与否,古往今来史籍和文学名著记述甚多。集政治、文学、历史为一体的《红楼梦》中,出现过不止一次突发疫情,多为侧面描写,正面写的是第21回巧姐出痘疹。大夫说: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的病。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刘伟 《求索》2011,(4):203-205
在竹内好的《鲁迅》中,"文学"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概念,包含独立品格、自我否定功能和行动机制的思想态度或行为方式。这种"文学主义"是属于"机能性"的,它是《鲁迅》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竹内鲁迅"的基本前提。竹内好以对"文学"的机能性的理解,来重新界定鲁迅以及与文学的关系,从而构成了独特的"竹内视角"。  相似文献   

14.
门子自然是《红楼梦》中的那个门子。门子的“说”,自然是指贾雨村在断“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对贾雨村所说的那番话,致使贾雨村“一改初衷”,胡乱地判了“葫芦案”。而门子的“不说”,则是指他保持沉默,对一切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5.
儒家生态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精髓。它既倡导"参赞化育"的生态观,主张人类合理地征服和占有自然,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建立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的协调关系,达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自然优化平衡的状态。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我国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中庸》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神怪小说《西游记》虽内容相当庞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但从某种意义上看,《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较为丰厚的文学经典著作。挖掘《中庸》和《西游记》中所蕴含的这种"参赞化育"的儒家生态情怀,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两个必然"的理论,<共产党宣言>初步对"两个必然"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论证.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对此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铁路货物运输市场营销现状,介绍了营销“4P”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铁路运输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营销“4P”给出了铁路货物运输市场营销对策,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市场营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加强铁路运输市场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层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着实不少。如何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一些人寄希望于“老大”的重视。然而很多老大难问题,仅仅靠老大重视,问题恐仍难完全解决,更无法形成常态。问题“治本”还需要诉诸法治,诉诸法治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袁晓琳  王勇 《前沿》2014,(15):238-239
《电视诗歌散文》自创办以来就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一系列大奖,但却“叫好不叫座”。其原因就在于相比其他综艺节目,它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形象性、文学性及人文性,但由于违背了文学和电视的艺术规律与受众的接受心理不相符等原因,最后落得个停播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